哪里旅游便宜又好玩?求推荐

如题所述

便宜又好的地方有:龙脊梯田、九寨沟、安徽宏村、西塘古镇、成都、青岛、厦门鼓浪屿、桂林阳朔、青海湖等地方。

1、九寨沟

九寨沟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被正式称为“九寨沟”的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被描述为仙境,因为它有许多瀑布;白雪覆盖的喀斯特山脉,以及它的108个蓝色、青绿色和绿色的湖泊,它们非常清澈,可以看到底部,它也是大熊猫的栖息地。

2、安徽宏村

安徽宏村坐落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宏村的风景像是典型的中国山水画。随处可见精美的雕刻,石板上长满了青苔有着湿漉漉的气息。在村里还可以看到经常写生的学生,不经意间,你们就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风景,可以坐高铁或火车去黄山,然后再换乘到歙县。

3、西塘古镇

一座如诗如画的古镇。很适合闺蜜旅行或是毕业旅行。西塘的清晨,小桥流水,薄雾缥缈;傍晚,夕阳斜照,渔舟扁扁;夜里,灯笼红纱,曲调悠扬。尝尝老鸭汤、西塘抄青豆,再来一口黄酒,和他一起感受西塘风情。坐高铁或火车到嘉兴站,再去西塘。

4、青岛

青岛是一座彩虹般的城市,蓝天、白云、红瓦、绿树、碧海、金沙交相辉映,细浪、泊船、沙滩,构成了它最美丽的风景。金沙滩的非去不可的,崂山观看日出也是一种享受。青岛那些老房子和名人故居也值得前往,可以直接坐飞机到青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0

推荐旅游地:丽江、三亚、黄山、外伶仃岛、九寨沟。

1、丽江

丽江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个世居民族,其中纳西族23.37万人,彝族20.14万人,傈僳族10.62万人。其中纳西族占古城区及玉龙县总人口的57.7%,并且著有“国中贵原,云中丽江。云南景点多,但是好玩的景点之间相隔距离比较远,少数民族方言多。云南是一个多入口、多出口的省,甚至可以从邻国出、入境,玩转东南亚。

2、三亚

三亚市位于海南岛最南端,因三亚河(古名临川水)有三亚东西2河至此会合,成“丫”字形,故取名“三亚”,东邻陵水县,西接乐东县,北毗保亭县,南临南海及三沙市,陆地总面积1919.58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6000平方公里,人口68.5万,是一个黎、苗、回、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三亚是中国最南部的滨海旅游城市,是海南省南部的中心城市和交通通信枢纽,是中国东南沿海对外开放黄金海岸线上最南端的对外贸易重要口岸。

3、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地跨市内黟县、休宁县和黄山区、徽州区,面积1078平方公里。黄山为三山五岳中三山的之一。日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素称黄山“五绝”,令海内外游人叹为观止。

始信峰位于黄山北海之东,海拔1683米。此峰四面临空,巧石争妍、奇松林立、悬崖峭壁。有一句老话说得好:不上始信峰,不知黄山松。黄山一年四季景不同,山上山下不同天。即使同一景观,不同位置观看,也是形态各异,真正是美妙绝伦。黄山不仅以奇伟俏丽、灵秀多姿著称于世,还是一座资源丰富、生态完整、具有重要科学和生态环境价值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第2个回答  2020-09-20

旅游比较好的地方有杭州、桂林、武汉、苏州、黄山。

1、杭州

杭州有着2200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其盛名又以西湖为首,她拥有三面云山,一水抱城的山光水色,以“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自然风光传承至今,情系天下众生。

杭州之美,除了集江南神韵于一身的西湖十景,人文景观同样丰富 多彩,苏堤春晓、平湖秋月、灵隐寺、六和塔等景观早已声名远播。

2、桂林

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闻名天下,还有被誉为“百里画廊”的漓江。

3、武汉

每年三、四月份是去武汉看樱花的最好时节,不过武汉可不只有樱花,还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黄鹤楼,它濒临长江,雄踞蛇山,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引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

4、苏州 

苏州在江南人是属于小资型的,城市建筑透露着古色古香,外面看起来古老,但是其实里面是别有洞天的,如果有机会真正进入苏州老人的家,就会知道什么是古朴中的奢华,家里的摆设以及用的东西,厨房等等。都是古朴中透露着主人的品味和历史的沉淀。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城市中处处散发着的历史文化底蕴,从电话亭到车站甚至路灯,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路灯是古代灯笼似的,而且是大户人家的方形灯笼,在春天的傍晚中,漫步在这样的街道上,那是别有一番情趣的。 

5、黄山 

春天中,似乎黄山那云海中的仙境也仿佛苏醒般,散发着春天独有的气息。春天真是万物复苏的时候,一点儿没错,这也包括了那苍穹的群山。黄山的花此刻也在慢慢的开放,一片春意盎然的图景。 

没有鲜花盛开的春天,黄山是寂寥的。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花枝招展迎来了黄山的春天,唤醒了黄山万物生机,一时间花香四溢,一年的黄山旅游才算真正的开始。

旅游注意事项:

1、防寒保暖

选择玩雪赏雪线路的人,尤其要做好保暖防冻的准备。最外层的衣服应具有防风性,可选羽绒、呢绒、毛皮质地的衣服;去高寒的地方一定要戴帽子,因为人体50%以上的热量是从头部和颈部散失的。最好能预备防冻油膏。

2、药品备用

冬季天气寒冷,容易感冒,所以出行要预备易于携带、治疗伤风感冒的药品。另外,北方地区气候干燥,建议南方的游客准备夏桑菊等清热冲剂。

第3个回答  2019-07-02

去湖北省博物馆、赛里木湖、巴音布鲁克、金山岭长城旅游便宜又好玩。

湖北是一个历史文化气息厚重的地方,有很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而湖北省博物馆完全 是了解湖北历史文化的好地方。外表非常大气,再现楚国宫殿,有着浓厚的荆楚气息。里面有很多知名珍贵的文物,如大名鼎鼎的曾侯乙编钟。除了这些,还有一些楚文化厚重的,出自各类帝王将相墓中的“高档”艺术品。

乌鲁木齐出发,前往赛里木湖,走乌伊公路和连霍高速。到达后景区门口没有人收票,直接进入景区,包车绕一圈,看到好的景色可以即停。这个湖很神奇,有的地方积雪未消,有的还是白雪覆盖,有的地方草原和湖水已经显露,天气还一直在变化,时晴时雪时雨时阴。

巴音布鲁克,到达的时候正好是落日,这种感觉太赞了,我站在观景台,观景台是圆形的,大风呼呼地吹,一个人都没有,我突然有种念头油然而生——这里就是宇宙中心,我是宇宙之王,我正在向全宇宙发射最强信号!

金山岭长城,烽火台形式多样而密集,巍峨的气势延绵几千里,关键是没什么人!和金山岭长城连在一起的还有司马台长城。其实真正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就是司马台长城,不是八达岭。

第4个回答  2020-01-17
香格里拉
[xiāng



]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为“香格里拉”旅游线路的腹地。从大理沿滇藏公路北行315公里,可达迪庆藏族自治州首府中甸县城中心镇,距昆明659公里,乘飞机50分钟可达。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由于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南段北端,“三江并流”之腹地,形成独特的融雪山、峡谷、草原、高山湖泊、原始森林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景观,为多功能的旅游风景名胜区。景区内雪峰连绵,云南省最高峰卡格博峰等巍峨壮丽、仅中甸县境内,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达470座峡谷纵横深切,最著名的有金沙江虎跳峡、澜沧江峡谷等大峡谷,再有辽阔的高山草原牧场、莽莽的原始森林以及星罗棋布的高山湖泊,使迪庆的自然景观神奇险峻而又清幽灵秀。
香格里拉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英文SHANGRI-LA的汉语音译,英语发音则源于香格里拉的腹地的藏语方言。
这里生活着藏、傈僳、汉、纳西、彝、白、回等13等种民族,他们团结和睦,在生活方式、服饰、民居建筑以及婚俗礼仪等传统习俗中,都保持了本民族的特点,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风情。
“香格里拉”一词,是1933年美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在小说《失去的地平线》("Lost
Horizon")中所描绘的一块永恒和平宁静的土地。是个有雪峰峡谷、金碧辉煌且充满神秘色彩的庙宇、被森林环绕着的宁静的湖泊、美丽的大草原及牛羊成群的世外桃源。而迪庆却惟妙惟肖的拥有着詹姆斯·
希尔顿(James
Hilton)书中描写的一切,更加巧合的是,“香格里拉”一词是迪庆中甸的藏语,为“心中的日月”之意,它是藏民心目中的理想生活环境和至高至尚的境界。迪庆高原就是人们寻找了半个世纪的“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的旅游小贴士
  香格里拉雪山耸峙,草原广袤,河谷深切,苍凉的茶马古道上的许多石门关及滇西奇观的色仓大裂谷都以其绝纱的景致向游人畅开怀抱,在雪山深处,在草原的腹地,林海中的碧塔海、属都湖、纳帕海等无数清幽宁静深遂神秘的高山湖泊呼唤人们去撩开她们美丽的面纱。香格里拉的精华是梅里雪山,梅里雪山的精华是雨崩村。
注意事项
1,除5-7月和9-10月外,迪庆的雨季路况不好,不利于出行,冬季气温太低,如果遇到下雨,那么除了等待就是打道回府。雪后的山路不好走,等着雪化,更是一件需要耐心和时间的事。
2,不要在春节期间贸然前往迪庆,因为那几天室外的温度会在-3—8℃,室内如果没有取暖设备是1—9℃。夜间的气温就更低,室外温度为-7℃,室内为-1℃。除了温度低之外,街上人和车都少得可怜,结冰的路面会让司机望而生畏。
3,去迪庆建议带上外套、羽绒服、手套、防滑靴。加上气候干燥,紫外线辐射强,女士应准备好防晒霜、遮阳帽、太阳镜,特别是10月份以后探访更要带足御寒衣物。
4,可以由丽江古城纳西净地客栈代为联系户外纯玩品质的梅里雨崩路线。
5,每年6月到9月是迪庆高原的雨季,高原天气多变,你可以多带几个塑料袋(或浴帽),逢雨天时罩在相机上,又防雨又防尘,还可以保护设备。夏季在草原上宿帐篷时,一定要燃篝火。
6,迪庆属高海拔地区(3300米),不宜剧烈运动,不宜饮酒,多食蔬菜、水果,以防发生高山反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