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二时辰的读音是什么?

如题所述

子(zǐ) 、丑(chǒu) 、寅(yín) 、卯(mǎo) 、辰(chén) 、巳(sì) 、午(wǔ) 、未(wèi)、申(shēn) 、酉(yǒu) 、戌(xū) 、亥(hài)。

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古时候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 宋苏轼《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今来所创置钤辖司前一闸,虽每遇潮上,闭得一两时辰……而公私舟舡欲出入闸者,自须先期出入,必不肯端坐以待闭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5-06
子zǐ 丑chǒu 寅yín 卯mǎo
辰chén 巳sì 午wǔ 未wèi
申shēn 酉yǒu 戌xū 亥hài
第2个回答  2021-04-27
子(zǐ) 、丑(chǒu) 、寅(yín) 、卯(mǎo) 、辰(chén) 、巳(sì) 、午(wǔ) 、未(wèi)、申(shēn) 、酉(yǒu) 、戌(xū) 、亥(hài)。
第3个回答  2018-02-17
子时:23-1点;
丑时:1-3点;
寅时:3-5点;(“寅”是四声)
卯时:5-7点;(“卯”的读音三声)
辰时:7-9点;
巳时:9-11点;(“四”的读音)
午时:11-13点;
未时:13-15点;
申时:15-17点;
酉时:17-19点;(“有”的读音)
戌时:19-21点;(“需”的读音)
亥时:21-23点。(“害”的读音)
第4个回答  2007-07-09
子时:0-2点;
丑时:2-4点;
寅时:4-6点;(“银”的读音)
卯时:6-8点;(“猫”的读音三声)
辰时:8-10点;
巳时:10-12点;(“四”的读音)
午时:12-14点;
未时:14-16点;
申时:16-18点;
酉时:18-20点;(“有”的读音)
戌时:20-22点;(“需”的读音)
亥时:22-24点。(“害”的读音)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