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宣扬中国的国际形象?

如题所述

1、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宣传思想战线积极作为、开拓进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巩固壮大,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

2、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窗口,彰显时代创新、体现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当代中国故事也引来八方喝彩。

3、完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创新宣传理念、创新运行机制,汇聚更多资源力量。

讲好中国故事,既是责任担当,也要遵循规律、改革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关注、认同与日俱增,但“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噪音杂音依然存在,唯有把握大势、区分对象、精准施策,主动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

扩展资料:

国家形象的重要性: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它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产生的结果,是一个“结构十分明确的信息资本”。国家形象被认为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从一个方面体现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因此,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深受各国政府的重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4

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国,并不需要依靠经济、科技或单纯的硬实力,最重要的因素是要影响人们的想象,给予人们梦想与期望。1945年之后的美国在这个方面是极为成功的,他们通过电影以及文字、声音、图像的宣传在海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这样的软实力是维持美国大国地位最有效的工具。

一个全球性大国不能是一个总在威胁别人的国家。看看美国的例子,美国侵略过不少国家,威胁其他国家,每当必须动武的时候就选择动武,但就算是在那些美国的“敌国”里,普通民众依然对美国充满幻想,包括美国的生活方式、电影和汽车以及美国一定程度的言论自由等等。

这些民众被他们头脑中关于美国的画面所主宰,他们对美国的印象与真实的美国有很大的差距,但单凭这些浮光掠影的印象,美国已足以主宰他们的头脑。



通过将自身的观点强加给别国政府,就可以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大国,这是错误的,施加影响应该以民众而不是政府为目标。但要影响民众,中国就必须向他们提供一个明晰的模式,这一模式应该既代表经济发展,又代表某种生活方式,也代表对基本权利的尊重。

一方面,我们不能接受西方强国奉行的那种绝对人权主义的理念,但这个世界上仍然有一些基本的、对所有人类都很重要的、必须得到尊重的人权诉求,例如要防范官员的腐败,想让民众有权享受公正的司法等。

我认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根本性的价值观,例如对老人的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强调工作的社会价值等等,这些在西方社会被遗忘了,但在中国依然保持着,而且中国必须坚守这些价值观。但中国如果想在经济榜样之外,也成为价值观上的楷模,就必须为民众提供更公平的待遇和保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11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下,有关中国国家形象的定义、塑造与认定是很有意义的话题。

如今,作为快速崛起的大国,无论国内国外,都给与中国的国家形象以高度关注。总的来看,一个普遍的认定是,中国的发展是成功的。这个共识是确立中国正面形象,或者说是好形象的基础。各种民调结果也都验证了这点。比如,根据2017年的皮尤中心调查,在30多个国家中,对中国持正面评价的国家占一半以上。

中国的哲学、理念尤其注重“国家形象”。“好形象”首先是一个自我定位。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做新型大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关系与秩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显然,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对自己形象的定位与认知与一般国家不同。当然,世界其他国家对中国也是“另眼看待”,即对中国的定位与认知也与对其他国家不同。

国家形象是自我认知与他者认知的复合体,具有二元性,甚至多元特征。也就是说,内外混合起来才可以形成一个全息图像。正因为如此,任何国家都非常重视外部的看法。不过,现实中让内外一致,或者大体一致难度很大,出于复杂的原因,内外的形象认定往往迥异。

外部认定,即他者的认知受各种因素影响,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别需要对他者的身份、利益等做细分。不同的他者、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形象的认定会有很大不同。比如美国,作为霸权国家,最关注的是中国作为崛起大国对其构成的挑战,为此,官方把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认定中国会改变国际体系,挑战美国地位等。再比如,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中国的出发点是推动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发展合作关系,很多国家对此表示欢迎,也有些国家不这样看,认定中国是扩大势力范围,获取自己的控制能力。同时,在很多情况下,因为关注点、利益点与感受的差异,公民认知与政府官方认知也会有很大不同。

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不同定位也影响了外界对中国形象的认知。比如,中国认定自己还是个发展中国家,但中国的经济总量大,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除了人均指标,其他很多总体指标都排名靠前,因此,外界往往认定中国已是一个发达国家,由此往往按发达国家的标准来认定。如果中国做不到,他国就可能给一个负面评价。此外,总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别,往往个体被作为总体看待。比如,中国在海外有越来越多的投资,有些投资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会影响对中国海外投资的总体形象评价。还有,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无论是形象的自我定位,还是他者对中国的形象认定,都有很鲜明的“转型期特征”,也就是说是动态变化的。从根本上说,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要维护一个好的,或者比较好的国家形象,主要是靠自身的发展与国家治理能够不断向好的方向行进,进程可持续。
第3个回答  2019-12-11
宣扬中国的国际形象,在于自己在国外要做好自己本份的事情,不要给国人丢脸,做一个文明的人。在于自己在国外要做好自己本份的事情,不要给国人丢脸,做一个文明的人。
第4个回答  2019-12-11
国际形象很多时候不是靠宣扬出来的,作为一个国民,我们只有过好自己的生活,在国外的时候尊重其他地区人民的文化和社会,做一个文明,礼貌,有爱心的人,不给国家抹黑,这样就是对中国国际形象的最好维护,当然,有人诋毁自己国家我们还是要勇敢站出来纠正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