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子和橘子有什么不同?

如题所述

没有区别

北方叫做“橘”,南方叫做“桔”,“橘”字俗作“桔” 现在已经没有区别了,都指同一种水果。

“橘”(jú)和“桔”(jú)都是现代汉语规范字,然而“桔”作橘子一义时,为“橘”的俗写。在广东的一些方言中二字同音,“桔”也曾做过“橘”的二简字。闽南语称橘为柑仔。西南官话区的各方言中呼为“柑子”或“柑儿”。橘子俗称桔子。

扩展资料

柑和橘都属于芸香科柑橘属的宽皮柑橘类,果实外皮肥厚,内藏瓤瓣,由汁泡和种子构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果部》中记载:“橘实小,其瓣味微醋(即酸),其皮薄而红,味辛而苦;柑大于橘,其瓣味酢,其皮稍厚而黄,叶辛而甘。”

一般说来,柑的果形正圆,黄赤色,皮紧纹细不易剥,多汁甘香;橘的果形扁圆,红或黄色,皮薄而光滑易剥,味微甘酸。柑和橘虽有区别,但在日常语言中常混用,如广柑也说广橘,蜜橘也说蜜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桔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6

橘子和桔子实际上是两个地域的不同称呼,说的是一种水果,只是不同地区写法上有不同。在中国北方,人们习惯写“橘子”;而在中国南方人们则习惯写“桔子”。

同时,橘和桔都是现代汉语规范字,桔作橘子一义时为橘的俗写,而且桔也曾做过橘的二简字。

扩展资料:

吃多了会怎样?

1、皮肤易变黄:橘子吃多了真的会让皮肤变黄,这是因为橘子中富含黄色色素的β-胡萝卜素,如果吃了过多橘子,血液中的β-胡萝卜素浓度增加,可能造成色素沉积在手心和脚底,出现皮肤发黄的橘皮症症状。

2、引起尿结石:橘子吃多了易引起尿结石,据研究每天吃3个橘子就能满足一个人一天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若食用过多,过量摄入维生素C时体内代谢的草酸会增多,易引起尿结石、肾结石。另外多吃对口腔和牙齿有害。

3、多吃易上火:从中医上讲,橘子味甘、性温,入肺、胃经,具有开胃理气、止渴润肺的功效。但是橘子性温,多吃易上火,会出现口舌生疮、口干舌燥、咽喉干痛、大便秘结等症状,所以橘子虽好吃,但也要适量。

4、多吃会腹痛:饭前或空腹时不宜吃橘子,因为橘子中的有机酸会刺激胃壁的粘膜,对胃不利。而且,胃肠、肾、肺功能虚寒的老人不可多吃,以免诱发腹痛、腰膝酸软等病状。橘子每天吃1~3个即可,不要贪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橘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2

桔子和橘子并没有不同,因为这两个说的都是同一种水果,只是由于在不同地区因此对水果的称呼不同而已,在北方叫做“橘”,而在南方则叫做“桔”。

扩展资料:

多吃桔子是会上火的,具体原因如下:

因为桔子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吃1千克桔子能产生1400卡热量,当橘子所产生的热量不能为身体所用时,会造成热量供过于求的状况,引起肌体功能的紊乱而出现舌干燥、咽喉痛、便秘等现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多吃桔子会上火”。

因此,吃橘子是需要适量的。

参考资料:橘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1

是同一种水果,只是叫法不同,北方叫做“橘”,南方叫做“桔”。

橘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除了我们知道的维生素C之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E,钙、磷、钾、镁、等矿物质。

橘子是预防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的优质水果,这在于橘肉和橘络的作用。橘络中的芦丁,能减少血管壁的脆性和渗透性,维持血管的弹性。橘肉富含维生素C,能起到降血脂,降血压的作用,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大有益处。同时还有消除疲劳的作用。

扩展资料:

吃橘子要注意:

1、吃多了皮肤会变黄

橘子富含胡萝卜素,多吃会出现胡萝卜素黄皮症,每天吃三个橘子,就能满足一个人一天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

2、吃多了容易上火

橘子热量高,短时间内吃多了,不能及时消化,会引发上火,出现舌干燥、咽喉痛、大便秘结等现象。因橘子果肉中含有一定的有机酸,为避免其对胃粘膜产生刺激而引起不适,因此,最好不要空腹吃橘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橘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9-03

商场里的橘子和桔子,到底有什么不同?一起来了解一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