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新生入学该如何与导师沟通?

如题所述

期望偏差,换位思考,有效沟通。

01、明确导师在科研中对自己的期望和自己对自己的期望是否存在偏差?

我们在刚入学的时候,对自己都有很高的期望,老师也对自己的学生有一定的期望,但是在学生和老师相处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自己对未来职业规划定位和老师所预期的会出现不一致。

在一些情况下,导师认为学生应该专注学业,在自己研究的领域有一定产出。但是会出现学生更想就业实习的情况,所以这就在期望上出现了偏差。

其实双方的想法都有道理,导师作为某个科研领域的学术中坚力量,对于自己科研的专注和执着是科研发展的动力源泉,而研究生的职业定位尚未明晰也有自由选择行业和人生发展的权利。

两者对未来的预期不同,也就是出现期望偏差,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会存在共同的目标和愿景,比如完成毕业要求,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等。

如果可以意识到有共同目标的存在,对待期望偏差就可以抱有求同存异的心态。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明确自己可以为共同目标付出哪些努力,如何付诸行动等,在这个基础上,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合理安排时间去完成和自己未来职业规划相关的事务。

02、在遇到导学关系出现不顺畅的情况时是否尝试过换位思考?

在研究生阶段,导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关系。人们在沟通或者遇到问题时,总是会不自觉地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但是,通过别人的视角看待事物更重要,这要求我们保持足够的好奇心。

换句话说,拥有把事情探究明白的能力,要比拥有如何做某件事的具体知识更重要。这在我们与导师的沟通中,主要体现在,我们需要努力去思考为什么导师会和我们的想法不一样。

如果我们能理解对待同一件事情,产生不同看法的背后的思维是怎样的,也就意味着我们具备了换位思考的能力,接下来就是要努力锻炼自己在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时候,用理智控制情感,优先去思考不同看法背后的逻辑。如果常常能够抱有谦逊的态度,便可以很自然地做到换位思考。

03、为了营造良好的导学关系的过程中是否做到了有效沟通?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给人带来很大的快乐和收获,在师生相处的过程中,互相沟通和交流非常有助于增进双方的了解,可以根据情况建立高效的沟通方式,比如定期会面或通过邮件等,沟通时大家都敞开心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交换意见,最终实现双赢局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3
如果有导师的课,那么下课之后主动去跟导师聊一聊自己目前的选课,上课,看书写作等情况。如果没有课,每周或每两周给导师写邮件汇报自己的读书情况。
第2个回答  2019-05-13
跟老师多沟通一定是有好处的。老师可能比较忙,不会主动找你,你发的邮件老师也有可能忘记回复,这时候更需要你主动沟通,榨取老师的时间和知识,要不然研究生就读的没有太大意义。
第3个回答  2019-05-13
在导师上下课期间或课后,主动热情的和导师聊天,问问导师有没有事情需要帮忙。一般情况导师会将课题组方面的,如资料翻译、资料整理等专业性的任务交由学生完成。正常的导师不会让学生帮忙私人或家里的事情的。这个过程学生不要以为是琐事而浪费时间,这个过程也是对科研了解、学习的机会。
第4个回答  2019-05-13
对自己有要求的话,可是试试跟老师要题目,表示想练手但找不到合适的题目。希望老师给一些提示。如果关系已经比较好了,聊聊家人,生活,节日计划也都可以。跟导师保持密切和融洽的关系肯定是比较舒适的。不过如果是不善于沟通的学生,也不必有压力,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读书,写出好的论文,做到这一点有没有沟通其实不那么重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