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舞蹈为什么是含胸、颤腿、屈膝的基本体态?具体说明

如题所述

藏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包括含胸、颤腿和屈膝,这主要与藏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和传统习俗有关。以下是对这一体态的具体说明:
1. 含胸:藏族舞蹈中的含胸体态与藏族人民生活的环境有关。西藏地区海拔较高,气压较低,这使得人们在生产劳作时受到限制,例如爬山等需要挺胸的动作会比较困难。因此,藏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会自然地采取含胸的体态,以缓解气压对身体的影响,使呼吸更加顺畅。这种体态特征也被融入到藏族舞蹈中,成为其基本体态之一。
2. 颤腿:藏族舞蹈中的颤腿体态与藏族人民的传统舞蹈习俗有关。颤腿是藏族舞蹈中的一种常见动作,它体现了藏族人民对舞蹈的独特理解和热爱。在藏族舞蹈中,颤腿动作通常与含胸、屈膝等体态特征结合出现,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感和美感。这种体态特征不仅展示了藏族舞蹈的独特风格,也反映了藏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3. 屈膝:藏族舞蹈中的屈膝体态与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有关。西藏地区的宗教文化浓厚,许多宗教仪式和庆典活动中都会出现藏族舞蹈。在这些宗教场合中,屈膝动作被视为一种敬虔的表达方式,象征着对神灵的敬畏和祈求。因此,在藏族舞蹈中,屈膝体态常被用来传达这种敬虔的情感。此外,屈膝动作也能帮助舞者在舞台上保持平衡,展现出更加优美的舞姿。
综上所述,藏族舞蹈的基本体态包括含胸、颤腿和屈膝,它们受到藏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和传统习俗的影响。这些体态特征不仅展示了藏族舞蹈独特的韵律和风格,也传达了藏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29
舞蹈是从人们的劳作中延传下来的,藏族舞蹈也是一样,舞蹈的体态于他们的衣着有很大关系。地域文化的特色,青藏高原山路崎岖,气候温差较大,又因这里山高缺氧,人们的劳动节奏不能过于急促。在这种高原特有的自然环境中,人们采取了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制造了富有神秘色彩的农牧文化,而高原特有的生活劳动方式也形成了藏族“稳”,“沉”的舞步,松胯,弓腰,曲背及“一边顺”的独特舞蹈文化类型。
如安多地区的“噶尔”,是群众喜爱的古老舞种之一,以歌相融。舞姿步伐为曲、圆、柔、稳,动作造型多以一手将袖托举稍高于头,一手斜下方是自然状,如藏族妇女背水时一手扶桶底,一手抓桶绳,准确形象的突出了高原劳动生活的体态。还有中甸“锅庄”,以腰部合着节奏,有规律的起伏颤动,膝部松弛和腰、胯动作的结合,形成了特有的体态律动,极好地体现了高原人民勤劳、质朴、淳厚、平和的民族心态。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