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他人的技巧有哪些?

如题所述

从传播学的角度而言,说服别人接受你的观点和建议是存在一定技巧。传播学者霍夫兰在就提到过以下几种技巧,能够帮助传播者增加说服的效果。

第一、增加自己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在说服别人的时候,不仅仅要增加说服内容的可信度,同时也要向对方展示出自己的权威性,自己在这一方面的专业性和可信度是很高的。这样能够让对方在心里认可你,同时,也更加认可你所说服的内容。一般而言,你在对方的心里的权威度越高,你的说服的效果也就越好,对方也就越愿意接受你说的内容,甚至深信不疑。

第二、善用两面提示。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事情的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都给对方说明白,让他在内心有个比较。给人一种你在公平的诉说,而不是明显的偏向某一种观点,不容易引起对方的抗拒。这样的说服,让对方能够感受到的真诚,同时帮助他了解到事情的两面性,然后有利于他做出你支持方的选择。

第三、善用理性+情感的说服方式。无论是什么事情,一旦用上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都会产生不错的说服效果。一方面,理性的讲道理,运用逻辑和利弊能够唤起对方的理性思考,另一方面通过某种色彩强烈的言辞来感染对方,能够唤起对方的情感共鸣。让对方于情于理两个方面,都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只能顺应你所说的内容。

说服别人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因为被说服者的个体差异很大,性格、喜好、接受的教育和个人成长环境不同。所需要的说服技巧和方式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说服别人之前,对对方进行基本的了解,有助于提高说服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03
在生活中需要说服的对象有很多,可能有你的父母、你的上司、你的顾客、你的朋友、你应聘的主考官……有时候,某些人欲在你身上实施犯罪行为的时候,你更应该临危不惧,巧妙地使用说服技巧,使他放下“屠刀”,避免造成严重的后果。在生活中,随时可能遇到要说服别人的情况,如果不掌握技巧,说服就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为此本文总结了以下6个说服技巧供大家参考。
1.调节气氛,以退为进在说服时,你首先应该想方设法调节谈话的气氛。如果你和颜悦色地用提问的方式代替命令,并给人以维护自尊和荣誉的机会,气氛就是友好而和谐的,说服也就容易成功;反之,在说服时不尊重他人,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那么说服多半是要失败的。毕竟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就连三岁孩童也有他们的自尊心,谁都不希望自己被他人不费力地说服而受其支配。
有一位中学老师接了一个差班班主任的工作,正好赶上学校安排各班级学生参加平整操场的劳动。这个班的学生躲在阴凉处谁也不肯干活,老师怎么说都不起作用。后来这个老师想到一个以退为进的办法,他问学生们:“我知道你们并不是怕干活,而是都很怕热吧?”学生们谁也不愿说自己懒惰,便七嘴八舌地说,确实是因为天气太热了。老师说:“既然是这样,我们就等太阳下山再干活,现在我们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玩。”学生一听就高兴了。老师为了使气氛更热烈一些,还买了几十根雪糕让大家解暑。在说说笑笑的玩乐中,学生接受了老师的说服,不等太阳落山就开始愉快地劳动了。
2.争取同情,以弱克强如果你想说服比较强大的对手时,不妨采用这种争取同情的技巧,从而以弱克强,达到目的。
有一个15岁的山区小姑娘,不幸被拐到上海卖淫。当天晚上,天下着小雨,小姑娘的房门被打开了,一个中年上海男人走了进来。小姑娘的心跳到了嗓子眼儿。不过,她还是很快地镇静下来,机智地叫了声:“伯伯!”中年男人一愣,人像是被魔法定住了似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说:“我一看伯伯就是好人,看你的年龄,与我爸差不多,可我爸就比你苦多了,他在乡下种田,去年栽秧时,他热得中暑……”说着说着,眼泪就哗哗地流下来。男人的脸涨得通红,短暂的沉默后,低低地说了一句:“谢谢你,小姑娘。”然后开门走了。面对强壮的男人,何不让自己显得更弱小,来激发他的同情心呢?聪明的小姑娘正是这样做的。一句“伯伯”,一下子拉开了两人年龄距离,让男人不由得想起自己那同样处于花季的儿女。同情的种子开始在他心头萌发了。接着小姑娘又不失时机地给他戴上一顶“好人”的帽子,诱导他的心理向“好人”标准看齐。用“我爸”和男人对比,进一步强化了男人的同情心理。
3.善意威胁,以刚制刚很多人都知道用威胁的方法可以增强说服力,而且还不时地加以运用。这是用善意的威胁使对方产生恐惧感,从而达到说服目的的技巧。
在一次集体活动中,当大家风尘仆仆地赶到事先预定的酒店时,却被告知当晚因工作失误,原来订好的套房(有单独浴室)中竟没有热水。为了此事,领队约见了酒店经理。
领队:对不起,这么晚还把您从家里请来。但大家满身是汗,不洗洗澡怎么行呢?何况我们预定时说好供应热水的呀!这事只有请您来解决了。
经理:这事我也没有办法。锅炉工回家去了,他忘了放水,我已叫他们开了集体浴室,你们可以去洗。
领队:是的,我们大家可以到集体浴室去洗澡,不过话要讲清,套房一人150元一晚是有单独浴室的。现在到集体浴室洗澡,那就等于降低到通铺水平,我们只能照通铺标准,一人降到50元付费了。
经理:那不行,那不行的!
领队:那只有供应套房浴室热水。
经理:我没有办法。
领队:您有办法!
经理:你说有什么办法?领队:您有两个办法:一是把失职的锅炉工找回来;二是您可以给每个房间拎两桶热水。当然我会配合您劝大家耐心等待。
这次交涉的结果是经理派人找回了锅炉工,40分钟后每问套房的浴室都有了热水。
威胁能够增强说服力,但是,在具体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态度要友善;第二,讲清后果,说明道理;第三,威胁程度不能过分,否则会弄巧成拙。
4.消除防范,以情感化一般来说,在你和要说服的对象较量时,彼此都会产生一种防范心理,尤其是在危急关头。这时候,要想使说服成功,你就要注意消除对方的防范心理。如何消除防范心理呢?从潜意识来说,防范心理的产生是一种自卫,也就是当人们把对方当做假想敌时产生的一种自卫心理,那么消除防范心理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反复给予暗示,表示自己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这种暗示可以采用种种方法来进行,嘘寒问暖,给予关心,表示愿给帮助等等。
有个“的姐”(出租车女司机)把一男青年送到指定地点时,对方掏出尖刀逼她把钱都交出来,她装作害怕样交给歹徒300元钱说:“今天就挣这么点儿,要嫌少就把零钱也给你吧。”说完又拿出20元找零用的钱。见“的姐”如此爽快,歹徒有些发愣。“的姐”趁机说:“你家在哪儿住?我送你回家吧。这么晚了,家人该等着急了。”见“的姐”是个女子又不反抗,歹徒便把刀收了起来,让“的姐”把他送到火车站去。见气氛缓和,“的姐”不失时机地启发歹徒:“我家里原来也非常困难,咱又没啥技术,后来就跟人家学开车,干起这一行来。虽然挣钱不算多,可两口子过得也不错。何况自食其力,穷点儿谁还能笑话我呢!”见歹徒沉默不语,“的姐”继续说:“唉,男子汉四肢健全,干点儿啥都差不了,走上这条路一辈子就毁了。”火车站到了,见歹徒要下车,“的姐”又说:“我的钱就算帮助你的,用它干点正事,以后别再干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了。”一直不说话的歹徒听罢突然哭了,把300多元钱往“的姐”手里一塞说:“大姐,我以后饿死也不干这事了。”说完,低着头走了。在这个事例中,“的姐”典型地运用了消除防范心理的技巧,最终达到了说服的目的。
5.投其所好,以心换心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分析问题,能给他人一种为自己着想的感觉,这种投其所好的技巧常常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要做到这一点,知己知彼十分重要,唯先知彼,而后方能从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
某精密机械工厂生产某项新产品,将其部分部件委托小工厂制造。当该小厂将零件的半成品呈示总厂时,不料全不合该厂要求。由于迫在眉睫,总厂负责人只得令其尽快重新制造,但小厂负责人认为他是完全按总厂的规格制造的,不想再重新制造,双方僵持了许久。总厂厂长见了这种局面,在问明原委后,便对小厂负责人说:“我想这件事完全是由于公司方面设计不周所致,而且还令你吃了亏,实在抱歉。今天幸好是由于你们帮忙,才让我们发现竟然有这样的缺点。只是事到如今,事情总是要完成的,你们不妨将它制造得更完美一点,这样对你我双方都是有好处的。”那位小厂负责人听完,欣然应允。
6.寻求一致,以短补长习惯于顽固拒绝他人说服的人,经常都处于“不”的心理状态之中,所以自然而然地会呈现僵硬的表情和姿势。对付这种人,如果一开始就提出问题,绝不能打破他“不”的心理。所以,你得努力寻找与对方一致的地方,先让对方赞同你远离主题的意见,从而对你的话感兴趣,而后再想法将你的主意引入话题,而最终求得对方的同意。
有一个小伙子固执地爱上了一个商人的女儿,但姑娘始终拒绝正眼看他,因为他是个古怪可笑的驼子。这天,小伙子找到姑娘,鼓足勇气问题:“你相信姻缘天注定吗?”姑娘眼睛盯着天花板答了一句:“相信。”然后反问他,“你相信吗?”他回答:“我听说,每个男孩出生之前,上帝便会告诉他,将来要娶的是哪一个女孩。我出生的时候,未来的新娘便已经配给我了。上帝还告诉我,我的新娘是个驼子。我当时向上帝恳求:‘上帝啊,一个驼背的妇女将是个悲剧,求你把驼背赐给我,再将美貌留给我的新娘。’当时姑娘看着小伙子的眼睛,并被内心深处的某些记忆搅乱了。她把手伸向他,之后成了他最挚爱的妻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详情
    官方电话
第2个回答  2020-11-10

就是在请某人做某件事后,加上一句话,强调他们有选择的自由。具体的措辞并不重要,“但你不是必须如此”之类的说法也行,要点在于强调对方有选择的自由。

第3个回答  2019-02-27

三个大招,教你更有技巧地说服别人!

第4个回答  2020-11-02

巧用说服的两种途径 社会心理学上将说服的两种途径称之为中心途径和外周途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