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佛友 我情执太重怎么办

我想往生极乐世界 我觉得什么欲望都可以断 就是亲情实在难舍 放不下我父母 最近心里太矛盾了 太苦了 我吃的用的都尽量不挑了 都在努力的放下 就是情执太重 我最近忧虑太多了 请问在极乐世界能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吗 成佛之后还可以享受到像古代一样7代同堂 一大家族的温暖吗 听说成佛以后不起心不动念了是什么意思

您是很有善根的居士,末学赞叹,您只有亲情一关还没有过,但是能过其他欲望的关确实不容易,末学原来和您一样,也是亲情难以割舍,但是您想想,大家都没有跳出着三界的牢笼,如果您也执着亲情,那么您执着的亲情就会成为您最大的羁绊,难以跳出三界,您要放下对所有人的牵挂才是对他们最大的牵挂,就像出家一样,出家是为了普渡众生,暂时看来似乎没有尽到家庭的责任,但是长远看来,佛教需要这样的弘法人才,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所以总得有人先跳出三界才能去帮助更多人包括自己的最有缘的亲人逃离三界。就像溺水一样,您是自己先学会 游泳呢,还是等着和大家一块溺死呢?极乐世界一定要比古代大家族还要温暖的多,那里没有痛苦,只有快乐,那里的人们都是大菩萨,大家相亲相爱,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非常的鼓舞人心,那里有最好的老师,会日日夜夜守护着您,您放心吧,一定更要今生就发愿去西方,才能在将来度您的爱人您的父母同出苦海啊!否则我们生死凡夫,自己都无法跳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亲人受病痛的折磨而无法援助他们。阿弥陀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17
恩,这是一个大问题. 情执关是成佛路上的一大障碍. 可能和你的性格有关系.我觉得首先你要从认识上提高,从道理上你要认识到你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只是报恩抱怨讨债还债. 上辈子要么你欠他们的,要么他们欠你的,才会今生重做一家人. 另外, 可以将你的情致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觉得这样应该会淡化你对父母的情执. 你最好多看看佛教方面有关家亲眷素关系方面的开示,以提高认识,破除情执.
起心动念就是在造业, 就是说世俗人每一秒的思考都是在造业,不仅仅是行为,连思考都是.这是很多普通人不能理解和相信的. 但是, 如果能够明白每个人的行为都是由自己思想驱使,作出的就容易理解的多了. 如果思想即动机出现了问题,那么你的行为肯定会出问题,只是大部分人根本就不能判断自己的某个想法到底是对是错,这就导致很多时候做了错事都不觉得自己错了,反而振振有辞,强词夺理,这是由于我执在作怪. 佛教你当你把起心动念都放下的时候,就能够发现另外一个隐藏在我们灵魂深处的奥秘.当然,这是现代世俗人不齿的. 我连自己的思考我都不知道,这不是很荒谬么?事实上,这正是人类的愚痴之处,人类确实连自己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 六道轮回,因此而生.那些不相信神灵,而自以为是造作恶业的人们,将堕落三恶道,为自己的无知受苦.
第2个回答  2012-03-17
不要忧虑,你可以发愿,往生后回来度你的父母直至成佛。
你能够把父母放在心上,说明你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这样的人一定能够往生的。
但是你要明白,对父母好,放不下父母,只算小孝,到时候你还要跟着轮回,你只有发愿,愿往生后再回来度你的父母往生,在极乐世界同住,这才是真正的大孝。
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汇聚之处,和家一样温暖。
第3个回答  2012-03-17
楼主有点误会。建议多看慧律法师的一切讲座,视频以开启智慧,指引道路。。。。

放下 不等于 “ 放弃” 也不是 “压制”。。。。。
佛法不是 “贫穷”,不是“逃避”,是智慧的真实的“面对”。。。。
修行也不是“独处”,不是“孤僻”,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楼主误解放下执着是放弃什么,强行压制自己而不得自在,不自在证明方向,方法有误!
慧律法师讲解大珠和尚顿悟入门要道中:
有人问和尚:“和尚现在精进否?怎么个精进法?”
大珠和尚回答“很精进,饿了就吃,累了就睡。”
问:“那么一切常人都很精进了?”
和尚答:“不是,他们吃的时候想东想西,不专心,睡的时候也是胡思乱想,生种种烦恼心”
无人以答。。。。。
佛法是修心,心净佛土净,心不静即使去到西方极乐世界也不能净。。。。
我的个人所悟和修法是:以不生不灭的灵魂为主,生灭的身体和世界和次,把身体当做工具来培养,运用自己自性中的一切慈悲之心。我个人认为,我的注意力和心念是永远存在的,注意力是不变的,心念是变的,但心念一定要念念慈悲,则因是慈悲,果是净土。真实存在的是我的注意力,我为人也是这个,为动物也是这个,为鬼为神为菩萨也是这个,只是记忆不同,观念不同,价值观不同,感受不同。。。。。所以我把我的时间,注意力都放在我的念头中,因为有东西可以被注意,所以注意力才能被体现,所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如果非要通过东西来体现我的注意力存在,那么我只有用正念,即是我常默念阿弥陀佛,也是正念,我的注意力就有着落了,就一直以舍己为人,念佛愿佛保佑众生的心态来念,注意力就集中在这点为人生的重点,其他缘分,例如做人儿女的责任,做人丈夫的责任,做人父亲的责任,任何属于自己的缘分,的责任通通负责,用心去做好,而不把这些事情和结果放在重要的位置,尽力,尽本分,不挂住。心无挂碍,因为最重要的是不是这些世间的事,是上面所说的正念。所以,做而无作,无作而做。。。
第4个回答  2012-03-17
佛说:渡过苦海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于是众生竞渡。苦海上波涛汹涌,恶浪翻滚,有一些人看着巨浪退缩了,在河岸边为渡海的服务,并从中体会到人生的价值;有一些人奋勇拼搏,终于渡过苦海,大部分人都丧生于海浪中。最后第一种人修成佛,第二种人也修成佛,只有第三种人堕入轮回,成为芸芸众生。所以不要追求往生极乐世界,因为在这一世享受天伦,即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