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粪便如何处理?

如题所述

未发酵粪便,施入土壤中会发酵,产生热量、有害气体,有烂种子、烧根、烧苗现象,而且发酵时间长,产生肥害反而影响农作物生长,没有发酵腐熟的农家有机肥,施入土壤病虫害较多,动物粪便里、农作物秸秆、下脚料里含有病菌、虫卵、病毒,如果直接施入土壤,会在土壤中漫延、滋生、孵化,危害农作物生长,爆发病虫害疫情。

有机肥发酵原理

腐熟的猪粪有机肥一般需要两个阶段,即第一次高温堆肥腐熟发酵阶段和第二次陈化阶段。不稳定的有机物通过腐熟过程,通过微生物作用下,转化成稳定的腐殖质。其温度变化可以界定是否腐熟。

第二阶段:温度初见降低,氧气吸收率降低,臭味完全消失。相对于第一次堆肥腐熟来说,不能没有第二次堆肥,因为二次堆肥可以降解难降解的有机物,嗜温微生物菌落重新建立,从而有助于有机肥腐熟、减少植物毒性物质和抑制病原菌。

第一阶段:通过配比原料基质,肥堆高氧吸收,产生高温,可降解挥发性固体大量减少,臭味逐渐降低,肥堆颜色逐渐变化,需保持良好的曝气和水分控制。

温度升高阶段:有机肥腐熟温度上升到45℃,主要以放线菌、真菌和细菌为主,主要分解糖类和淀粉。甚至有源生物动物和动物参与。高温阶段:腐熟温度达到45℃以上,嗜温微生物被抑制,嗜热主导。可溶解的有机物继续被氧化分解,复杂的有机物(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木质素)也开始被分解。50℃左右(嗜热真菌和放线菌);60℃左右(嗜热细菌和放线菌);70℃左右(大多微生物已经不能适应)。最佳腐熟温度为55℃,这是因为大多微生物在该温度最活跃,最易分解有机物,病菌、虫卵、杂草种子大多数会被杀死。降温降低阶段:嗜温微生物又开始大量繁殖,占据优势,对残余难分解的有机物作进一步分解。此时微生物活性下降,堆肥腐熟需氧量降低,温度下降,肥堆逐渐趋于稳定。

有机肥发酵方法

厌氧发酵: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主要利用厌氧微生物进行的堆肥化过程。最终产物除腐殖质类有机物、二氧化碳和甲烷外,还有氨、硫化氢和其他有机酸等还原性物质。工艺简单、不需进行通风,但反应速率缓慢,堆肥化周期较长。

好氧发酵:在人工控制和一定碳氮比例(C/N)、水分、温度和通风的情况下,通过微生物将有机质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的过程,这类堆肥无臭无蝇,反而有淡淡的泥土味。

有机肥发酵工艺

静态条垛堆肥:无需翻堆,能够确保堆体有效的达到高温和病原菌体灭活,缩短堆肥周期。

动态条垛堆肥:通过人工或机械定期翻堆,来确保堆体好氧状态。

反应器堆肥:在一个容器或几个容器进行,能够有效的控制温度,水分,从而监控堆肥发酵程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31
1.干燥处理.通过沉淀、离心、过滤、焚烧、絮凝等物理与化学方法对粪便进行干燥处理.
2.除臭技术.通过添加除臭剂、遮蔽剂、中和剂、吸附剂的方法对粪便进行除臭处理.
3.生物处理.主要有化粪池、好氧堆肥、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及养殖蚯蚓等方法.
可以选用的生态模式很多,其中“猪—沼—作物”生态农业模式可以在农村中广泛推广.沼气池可消化人畜粪便、生活污水、植物秸秆等废弃物,而产生的沼气可用做生产、生活燃料,同时它的剩余物沼肥又是种植业所需的优质有机肥料.通过“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目的.而在选择种植作物时,则应该因地制宜.鼓励多种作物间、混、套作等栽培模式,使特定作物所面临的风险最小化.
1.沼气可用于炊事、照明、发电,为塑料大棚和畜舍增温、保温,为蔬菜大棚提供二氧化碳气肥,也可用来诱杀蚊虫、储存粮食和保鲜水果等;
2.沼液可用做肥料施于农田,可作饲料添加剂喂养畜禽.
3.沼渣用做有机肥.
第2个回答  2017-03-31
如果是家养宠物的粪便当然是倒垃圾桶了,放花盆里面味道也太重了。如果是养殖场可以试着种点什么果蔬之类的
第3个回答  2017-03-31
徐州方便环保分享养殖场粪便处理方常用的有:
1、沼气法
畜禽粪便可利用沼气或沼气罐产生沼气。该法可用于处理大量的粪便、污水,适用于阴雨天多、晒干较困难的地方。沼气法是养殖场解决环境污染的一种良性循环机制,也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关键部分。
2、腐熟堆肥法
粪便经腐熟处理后外观呈暗褐色,松软无臭。
3、烘干法
首先,将畜禽粪便进行固液分离,然后将分离后的固体成分烘干并添加其他成分制成有机复合肥,液体可制成液体肥料,作为菜地、果园的肥料施用。烘干法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养殖场。
4、组合处理法
组合处理法是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组合使用,使其优势互补。比如,用太阳能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再用烘干法或真空干燥法等,既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又能生产出优质的肥料。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