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上朝时,官位大的站在左边还是右边?

古代上朝时,相同等级的文官和武官,谁站在左边,谁站在右边?如果官位不同呢?

以右为上,左为下。后来文武分列左右。

上朝议事模式最早是春秋时期,那个时候的上朝规矩可是很严格的,当时的大臣官帽两边有两块垂下来的玉片,称之为“充耳”,专门用来·提醒大臣集中注意力。

大家的站位也是按照官职的高低排列,这个时候还没有出现日后的文武分列左右,但一位古人一直是以右为上,左为下,比如“以蔺相如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里就是说蔺相如官职比廉颇高。

到了汉朝慢慢的朝仪就讲究多了,上朝的官员必须有“门籍”,出入宫门必须办证,没有证件是不会让你入宫的。在站位上也是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三师的副职)第一,诸侯王排在第二,大将军、骠骑、车骑、卫将军其次。

到了唐朝,这上朝的站位变成了大家现在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的的排列顺序了,文官居左,武官居右。

唐朝站位其实和汉朝没什么区别,只不过唐朝的正一品官员都不怎么上朝,这些正一品和从一品大多是荣誉衔,一般获得这种荣誉头衔的都是给那些上不了朝的老官员。所以上朝时站在第一排的都是正二品,比如左右仆射、中书令等,剩下官员按照品级前后站。

到了明朝,这上朝的官员也多了,而且明朝官员经常会来回的调动,所以站位也就不再是一成不变了,为此,明朝还专门有官员编制朝班表,根据大臣官职高低每次上朝前贴好“名牌”。

到了清朝,其实文武大臣不用天天跑来上早朝了,一般都是皇帝和内阁学士、各部大臣召开小型“早朝”,就是“御门听政”。

一般只有在重大节日或庆典的时候才会举行“大朝”,一年也没个几次。上朝的站位就是内阁学士在前,各部大臣在后,但和前朝有所不同的是,如果王爷或者皇子担任某部官员,那么他也是可以参加朝议的。

历史上的大臣们上朝绝对不是像电视剧中演的一样,大家分列左右,高喊“臣有本奏”“无事退朝”,不同的时期上朝的规矩是不同的,不按规矩的下场可是很惨烈的。

扩展资料:

上朝礼仪的变化。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觐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生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前去探视。

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清朝,大臣奏事连站都不行了,必须跪着。明代自朱元璋起,就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时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有特别的护膝。

从礼仪上的变化可以看出,自宋代以后,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而官僚的地位却不断下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上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明清两代,都是文官居左,武官居右。中国历史上,自宋朝以后,都是文尊武卑,同等级官员,文官至少要比武官大一级。主要原因是武官文化水平不高,而且权重后易谋反。明清两代,最高军事指挥官都是文臣担任的。明朝像戚继光那样的牛人,官至蓟州总兵,是一品衔,已经是武将能达到的最高级别了,可他的领导--辽东巡抚,只是正二品。
中国古代左右的尊卑一直没有定数,不同年代、不同场合,都是不相同的。按《礼记》的说法,应该是右尊左卑,春秋战国和秦朝的官职,大多时候就是以右为尊,但先秦列国之间就不太统一,楚国就是左尊右卑。汉朝也是左尊右卑。汉代以降,由于独尊儒术,左右的尊卑,就按照孔子规定的原则来安排了:“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补充:鄙视楼上文不对题的转载式回答~~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3-07
首先我要说明的:
1.文武大臣左右排列是根据“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方位而定的。
2.文官站右边,武官站左边。
3.左右不是用来区分官职大小的,左右是用来区分文武官的,根据官职高低不同的,官职高的靠近皇帝,也就是站前面,官职低的靠后。
希望对楼主有用!
第3个回答  2012-03-07
左右不是用来区分官职大小的,左右是用来区分文武官的,文官站右边,武官站左边;
至于官职高低不同的,官职高的靠近皇帝,也就是站前面,官职低的靠后。
第4个回答  2012-03-07
右为尊 文右武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