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的边际产量怎么算?

已知短期生产函数Q=2KL-0.5L²-0.5K²,且K=10。求边际产量。
书上写的答案是边际产量=20-L,是对L求导算出来的。但是我不知道怎么求导,想问下这个答案是怎么算出来的?已知K=10,总产量Q=20L-0.5L²-50,我只会做到这里。

K代表资本,L代表劳动,题目说K=10,就是Q=20L-0.5L²-50,也就是产量Q和劳动L的关系式。那么边际产量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的L,所增加的产量Q,就是公式对L求导,得到  边际产量=20-L。

    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假设商品x的生产要素有两种:A和B ,当B保持不变,增加一单位的生产要素A,可以带来产量增加1,(比如A是劳力,B是机器设备)此时的边际成本是市场上一单位生产要素A的价格。假如增加A带来的是产量是增加2,则相应的边际成本是1/2生产要素A的价格。

    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简称:MP),也称边际产品,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总 产量的增加量。当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入(单位产量售价)高于边际成本时,是合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所以,任何增加一个单位产量的收入不能低于边际成本,否则必然会出现亏损;只要增加一个产量的收入能高于边际成本,即使低于总的平均单位成本,也会增加利润或减少亏损。因此计算边际成本对制订产品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观经济学理论认为,当产量增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时,为企业获得其最大利润的产量。

    生产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在短期中可以把生产要素分为固定生产要素和可变生产要素。当固定生产要素不变而可变生产要素增加时,产量的变动分为三个阶段。起初随着可变生产要素增加,由于固定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边际产量(即增加的产量)递增,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然后,随着固定生产要素接近于充分利用,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引起的产量的增加仍可以是正数,但增长率递减,这时总产量仍在增加,但速度是递减的。最后,当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时,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反而会使边际产量小于零,总产量绝对减少。举个例子说,一个面包坊有两个烤炉为固定不变,作为可变生产要素的工人从1个增加到2个时,面包的边际产量和总产量都会增加。如果增加到3个工人,1个工人打杂,尽管这个工人增加的产量不如第2个工人(边际产量递减),但总产量仍增加了。如果增加第4个工人,面包坊内拥挤,工人之间发生矛盾,总产量反而减少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K代表资本,L代表劳动,题目说K=10,就是Q=20L-0.5L²-50,也就是产量Q和劳动L的关系式。那么边际产量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的L,所增加的产量Q,就是公式对L求导,得到 边际产量=20-L。(求导:a*L的m次方求导等于a*m*L的(m-1)次方,常数求导为0,即20L求导得20,0.5L²求导得L,50求导得0)

不知道楼主是不是问的求导方法...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