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现象对中国气候有什么影响

如题所述

“拉尼娜”现象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拉尼娜现象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比常年多,出现"南旱北涝"现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冷暖交替变化的异常表现,这种海温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在厄尔尼诺之后接着发生拉尼娜并非稀罕之事。同样拉尼娜后也会接着发生厄尔尼诺。

亚洲高压非常活跃,不断形成冷气团南下影响中国,造成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但是由于南方的暖气团也很活跃,大量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频频光顾南方地区,当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强大冷气团迅速南下至南方地区,并与暖湿气团相遇后。

这一冷、一暖两个正好结合在一起。受这两个气流共同影响,所以一段时间,特别是在长江流域雨雪天气比较多,而且长时间维持着低温天气。如果只有强大的冷气团,而没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南方只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如果只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而没有冷气团光临,则根本没有什么灾害性天气。而两者齐备的时候,灾害就发生了。


扩展资料:

“拉尼娜”现象的特点:

一、拉尼娜现象的征兆是飓风、暴雨和严寒,它与“厄尔尼诺”现象均会使全球气候出现严重异常。

二、拉尼娜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之后,通常情况下两种现象各持续一年左右

三、拉尼娜和厄尔尼诺都是自然现象,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都会出现,却截然相反。厄尔尼诺是指热带海洋温度异常和持续变暖,拉尼娜指的是热带海洋温度异常和持续变冷。

四、厄尔尼诺出现的周期并不规则,平均每4年一次。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

五、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包括使美国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变得异常干燥,并使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有异常多的降水量,以及使非洲西岸及东南岸、日本和朝鲜半岛等东北亚地区异常寒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拉尼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8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小女孩”的意思,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表现为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拉尼娜现象的征兆是飓风、暴雨和严寒,它与厄尔尼诺现象均会使全球气候出现严重异常

2020年9月以来,我国多地遭遇持续降雨天气,长江以南等地区出现了气温下降,对此拉尼娜现象起到了明显的影响。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说:拉尼娜事件指的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与常年同期相比出现大范围偏冷,并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现象。在业务监测的标准上,有关键海区的监测指数,海区的监测指数如果低于-0.5摄氏度,并且持续5个月以上,就可以定义为一次拉尼娜事件。

2000年以来发生了5次拉尼娜事件,包括2008年的南方大暴雪(当然这次极端异常还包括其它因素),从5次拉尼娜事件的状况而言,冬季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华北部分地区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1~2摄氏度,部分地区偏低2摄氏度以上。

今年8月份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已经进入了拉尼娜状态。国家气候中心预测,秋季会继续维持拉尼娜状态,预计到今年冬季会达到峰值,也就是到今年冬季会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

在多数拉尼娜事件盛行的冬季,欧亚中高纬大气环流经向度可能加大,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较大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因素更加复杂,北极海冰融化、欧亚积雪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东亚冬季风环流的变率,进而影响我国冬季的气候异常。

第2个回答  2020-10-30
拉尼娜现象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域大范围海水反常降温。对我国气候北方会造成寒潮大风频发,但是降雨偏少,气温居高不下。
第3个回答  2016-11-17
有关资料分析表明,在拉尼娜期间,西太平洋(包括南海)活动的台风和影响我国的台风都比较多。
造成台风偏多的原因,一是西太平洋海表水温相对比较高,二是西太平洋上空的空气对流相对比较旺盛,三是横贯在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紧靠着副热带高压南侧的热带辐合带的位置也偏北,而台风相当多数是在辐合带中的低压或云团发展起来的。这些条件都有利于台风的活动。
第4个回答  2020-10-30
就是海面温度反常,首先对于我国气候温度上的影响是最大的其次就是降雨可能会增多,气候变的怪异,特别是台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