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surface不降价?

如题所述

当人们对新iPhone评论如潮有褒有贬时,没有几个人能说出Surface 2的特点,平淡无奇的硬件升级和坚持不降价的销售策略也无法让人看到大卖的希望,只有微软为什么不降价可能是一个看点。
和上一代产品一样,运行RT系统的Surface 2售价3288元,Pro 2的价格则是6588元起售。
加上两个月以来微软开始对上一代产品降价100美元的促销活动,我们可以认定,微软在它的硬件更新策略上采用了苹果以前的思路,一次只推一款产品,软硬件升级、价格不变,上一代产品降价。
但来看看上一代产品,虽然设计被各种表扬,但销量上看完全是失败之作。今年第一季度,Surface全球销量90万台,同期iPad是1950万部。到第二季度,Surface总共销售额为8.53亿美元,但微软计提了9亿美元的资产减值,加上前期9亿美元的营销费用,微软损失巨大。
在这样的业绩下,微软却按照苹果的思路去更新自己的产品,要改变Surface销量的命运依然很难。要知道,苹果都开始卖5c了。
高价是Surface无法大卖的硬伤,但微软有它不能降价的“苦衷”。
苦衷一:定位不对等 平板电脑的心卖超极本的价格
虽然Surface推出时,微软称要挑落的是苹果的iPad,但对比价格,这完全是超极本的价格,甚至能比得上MacBook Air。
现在看来,微软的主意很可能是这么计划的,Surface RT去与iPad竞争,定价都在450美元上下,而Surface Pro去和Air竞争,都在700美元上下。这样的定位结局不言而喻。
不止是产品的定位不准,微软对自己的定位不准才是关键。在平板电脑市场,背靠iOS庞大的生态系统,iPad发货的第一天就有数不清的App使用,和iPhone的使用无缝过渡,而微软拿出的RT则真的是没有几个能用的应用,唯一能做的是开浏览器。
最大的定位不准是心态。微软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之一,但在平板电脑的道路上,微软是追随者,要突破已有的市场,微软的姿态过高。
苦衷二:OEM伙伴的压力
微软通过Surface想要拉动的不是自己,一年多赚20亿美元还不如多卖点软件,微软想要拉动的是出现衰退迹象的PC OEM生态圈,但Surface却成为昔日伙伴的吐槽点。
最直接的吐槽是宏碁的王振堂,早在Surface刚发布时,他就明确表示微软此举会影响到OEM伙伴的生存情况。之后三星、联想都有发布RT版本的电脑,最后都没有任何销量数据,也没在市场上大为推广。
压力所在,微软就不可能去大幅度降低Surface的价格了。OEM本来就只能靠降价获取销量,微软如果也走这条路,昔日的盟友只会全部反水。
苦衷三:量少制造成本高

微软在走向微硬的路上不缺设计工艺,但PC市场是一个规模化市场,数量决定生产成本,微软单季不到100万台的销量也导致生产成本太高,微软不能随心降价。
苦衷四:无法从应用上赚钱
产量低但是赚钱的不是没有,亚马逊的Kindle Fire就是典型例子。和微软不同,亚马逊敢赔钱卖硬件。
对于微软来说,Surface卖出去一个赚一份钱,但亚马逊卖出设备后可以持续赚钱,这就是Windows平台整个软件生态的问题。
坚持做RT的方向,微软可能会用五年到十年的时间复制一半的App Store,但这会导致这期间硬件卖得更差,而转做Pro,那销量起来了,软件生态依然不赚钱,因为支持以前的各类免费软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12
应该是iPad Pro还不够成对它的威胁吧。追问

怎么听上去有点假,,,

追答

用户群不同。
surface的用户是办公人群,iPad Pro虽然支持office,支持外接键盘,但娱乐性仍然是其主打放心。

第2个回答  2015-09-12
iPhone 6000也没多少人喊贵啊!
第3个回答  2015-09-12
好好的为什么要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