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商业与农业的关系?

如题所述

明清时期都是以农业为主,清朝更甚,清朝自统一台湾后,就基本上闭关锁国了,谈不上什么商业。
明朝政策较清朝是比较开明的,你可以看下郑和下西洋,卖出去的是丝绸,瓷器,换来其它的国家药材,金银首饰,而丝绸就和农业有关系啊,在明朝时期政府鼓励大量种植棉花,而推出很多措施,免税之类的,为什么免税,这个跟商业税收有一定的关系,商业税收来源多了,政府就可以将其用在农业上给商业提供农业原料,这样相辅相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23
明清时期我国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农业的发展使手工业出现繁荣,私营手工业在明中后 期占主导地位,并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手工业的繁荣再加上世界白银的流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商业资本活跃、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区域性商人群体的形成。但统治阶级却采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从而使中国失去发展经济的大好机遇。另外这一时期,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但只出现在局部地区、个别行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全国仍居主导地位。总之,在明中后期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时候,西方已经开辟了新航路,对外殖民扩张。当清朝中国闭关锁国愈演愈烈的时候,西方已开始进行工业革命,并四处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中国日益落后于西方。
第2个回答  2012-03-23
中国地域辽阔,南北东西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发展背景各不相同.
1.高效农业与丝、棉纺织业并重的江南经济。以太湖平原为中心的江南,自唐宋以来一直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明清时期江南的发展主要是合理利用现有农业资源,进一步提高生产的集约化程度。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经营方式是江南经济的特色之一;农副产品加工业,特别是丝、棉纺织业的发达是江南经济的又一特色;市场发育起步较早,以农副产品加工、集散为主的市镇密布;城镇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比例较高,其都市化程度远远走在全国前列。

2.以外贸为导向迅速崛起的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开发大体始于宋代,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到清代中叶已跃居全国先进之列。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市场机制的初步形成,经商人口急剧增长,一个以外贸为导向,以转口贸易为中心的经济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3.华北平原区。华北平原的冀鲁豫三省地处黄河下游,是中国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12-14世纪的数百年间,这一地区屡经战乱兵燹,经济发展受到破坏,经济地位逆转。进入明代,政府的移民屯垦等项政策使华北平原经济重新崛起,清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明清时期华北平原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种植结构的调整、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兴起和农村集市网的形成。

4.长江中上游地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输出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以江西开发最早,从元末起江西开始向湖广移民。两湖地区的开发正是随着江西移民的大量涌入开始的,明代中叶形成第一次高潮,清代前期为第二次高潮,并进一步推进到四川盆地。“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大规模的移民与开发过程相伴随;到清代前期已形成“江浙粮米历来仰给湖广,湖广又仰给于四川”的粮食供求格局。长江中上游地区作为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输出区的确立,不仅提高了其自身的地位,对于江南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5.明清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时期,王朝建立之后对边疆地区进行了大力开发和治理。其中,经济效益较著者当属东北平原和台湾。经过近二百年的移民开发,到清代中叶东北和台湾的农业经济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新的粮食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业、商业等也有了初步发展,从而为以后更大规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商品流通的发展。
1.流通范围的扩大。明代长时期禁海,长江航运也不甚发达,南北贸易以运河为主干,东西贸易主要局限于长江中下游。清代随着海禁的开放,华北平原、长江中上游诸省的经济发展,以及东北与台湾等新区的开发,沿海、沿江贸易都有大规模的发展。

2.流通规模的扩大。清代,全国商品流通的品种和数量都较明代有大幅度的增长。税收额的增长可从另一个方面反映流通规模的扩大。关税在全国财政收入中所占比例也是越来越大,清代前期全国各主要税关的税则未见重大变更,税率也未见有大幅度的提高,故税收额的增加主要是商品流通量增长的结果。

3.流通布局的变化。在钞关设置和税收方面均有所反映。像 明代的禁海。清代的闭关锁国!

第三,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
明代南北物资交流主要依赖京杭大运河,流通枢纽城市也多集中在运河沿线;清代,沿海、长江航运逐渐取代运河成为全国最主要的流通干线,沿海、沿江一批重要的流通枢纽城市迅速崛起,如上海、天津、广州、厦门、重庆、汉口、九江等等,这些城市大多成为鸦片战争后的第一批通商口岸。农村集市的发展,是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中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
第3个回答  2012-03-23
明清时期典型的重农抑商,把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扼杀在了摇篮里,尤其是清政府,刚愎自用,以大国自居,鼠目寸光,闭关锁国,毁我华夏千年基业于一旦......
第4个回答  2012-03-23
重农抑商的政策
使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扼杀在摇篮里(缓慢发展)
同样在此时期又进行海禁和闭关锁国的政策,是中国渐渐走向灭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