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相爱的两个人会因为彩礼而谈崩?

如题所述

彩礼现在成了众多普通家庭婚姻的最大杀手!甚至还有全国彩礼明码标价。其实彩礼就是古代所谓的聘礼,但早知道古代的聘礼也是根据家庭状况来定的,而不是规定的多少就是多少。正所谓门当户对,什么样的家庭对象也要找差不多的家庭。除非是两个年轻人是真心相爱,而且是那种禁得起考验的!或者对方是潜力股的情况。如果因为彩礼谈崩了,原因无非两种,一种,就是女方爱的还不够深,没有达到心理的预期。另一种就是家庭比较强势。逼迫分手。无论如何,谈对象其实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对方的家庭底细的,不用了解太多,知道大概就行。你得知道对方的家庭能不能容得下你,你能不能融入其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2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爸妈都一直在跟我说一句话,你以后长大了,当你面对爱情的时候,千万不要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一定要记住,爱情和面包,你一定要选择面包,如果这个男孩子连以后你的生活质量都不能保证的话,那他有什么能力会让你幸福,你这着他也就只会吃苦不会幸福的,如果你当时觉得跟他在一起很幸福,只不过是你在拿你父母的钱在他的身上投资,投资的结果就是他不一定能给你很好的生活,如果结婚之后,没有好的生活,时间久了自己也就会不想再这样子过下去了。



每个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儿女以后能有个好的生活,不要求大富大贵,最起码的物质生活必须得有保障,而且如果你们结婚之后有了小孩子,孩子的奶粉,衣服,上学的费用,这些都是一个问题,这些问题显然不能用一个我爱你,你爱我来解决,所以在我看来,物质是恋爱的前提,如果没有物质生活的保障,婚姻是很难持续很久的。



就像现在的女孩子都喜欢口红,包包一样,所以没有所谓的物质基础,这些在我们眼里看来都是一种奢侈品,不敢多想的奢侈品,当自己看到自己的好朋友或者是闺蜜手里有自己想买的这些东西的时候,就会想到自己的老公是多么的无能,不能提供给自己一个很好的生活,让自己生活的这么差,什么都不敢买,什么都舍不得。

第2个回答  2019-09-04
评论有几种主流观点:

1、男孩有错,太妈宝,缺少男人的担当;

2、女方有错,明明已经脱离了农村环境,还要坚持农村习俗;

3、男孩女孩都没错,是价值观念不匹配,即便现在成了未来也都是矛盾。

其实这件事有个很重要的细节:男女主角都是刚毕业找到工作。因此无论是彩礼还是嫁妆、还是房子车子婚礼钱,年轻人其实都拿不出来,只能求助于双方父母。

于是核心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果在经济上接受父母的馈赠,就需要同时接受他们的价值观,以及他们对子女的期望。

老话说恋爱考虑俩人,但婚姻需要考虑两个家庭。

在这里这个道理被演绎的更加淋漓尽致:不但有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还有资产的评估和机会成本的核算。

1、站在各自父母角度,其实双方都没有错。

在这件事里,双方父母其实都已经在各自的环境和价值体系里,进行了巨大的让步。

女孩爸妈在农村,愿意拿了彩礼自己一分不留,都给小两口,就已经比用嫁女的钱补贴儿子要开明许多。而男方父母不但提供房字,还帮忙装修,赞助婚礼,也已经竭尽全力。

但双方迥异的文化语境,让双方父母观念,在一再的让步后依然有巨大的鸿沟。

2、这个问题并非无解,但解决需要主人公自立。

帖子里,男方父母要求可以理解,当然女方家也觉得自己让步很多。

之所以让来让去反而导致了谈判破裂,是因为年轻人的结婚条件,最后变成了双方父母在财产问题上的对峙,只不过借由儿女做传声筒而已。

正因为如此,如果感情还在,又希望跳脱父母的束缚,就需要有自己独立解决经济问题的自信和行动力。

最好的解决方案其实是:俩人别那么早结婚,双方都努力工作赚积蓄——男生给女生爸妈彩礼表示尊重,女生出钱自己装修或办婚礼以赢得对方的尊重。

或者两人干脆分手,姑娘去找一个背景类似的男友,对方先提供彩礼,再俩人一起打拼挣房子,就不会有那么多矛盾,但显然将会开启更“hard”的人生模式。

从帖子来看,两个主人公都没有独立解决的觉悟:女生反复说自己外形和学历条件不错,却只能充当父母的传话筒;而男生一味转述着母亲的意见。

两个人对自己的婚姻都没有掌控权,也不打算全权掌控,毕竟两个年轻人都不愿意放弃男方父母提供的便利与福利。

3、大部分矛盾中的父母往往更加清醒。

这件事里双方父母反而看得比受过高等教育的儿女长远。

原帖中,女生的父母本就建议她去上海工作,一来挣得更多,二来家人可以彼此照应;而双方谈崩后也建议女孩分手,因为她的父母已经看出来这种崩坏是扎进双方心里的刺,无法修复。

男方的父母呢,其实后面看出来并不赞同儿子那么早就结婚,后面发现双方价值观不同,于是故意要求车来陪嫁,逼迫分手。

可见双方父母心里其实都清楚得很:对方非我族类,观念天壤之别,即使勉强结婚,日后也会有很多摩擦,长痛不如短痛。

4、女生才是老家传统的拥趸。

在整个故事里,表面上看所有的“要求条件”都是女生父母提的,但其实女生自己才是她老家观念的拥趸,比如:

她自己已经在外读了六年大学,却认为“少要彩礼”已经是父母的恩赐;

明明哥嫂都在上海挣钱,但当父母要求她要按月拿钱接济哥哥的一对儿女时,她欣然接受;

她认同儿子比女儿更重要,即便给晚辈钱,也是侄子五百,侄女只给三百,并且认为因为父母应该多帮衬自己的兄弟;

再比如和男友一同去杭州找工作,住的是对方付钱的旅馆,开销也由对方父母承担,也是顺理成章。

在女孩子的叙事眼光中,完全看不到她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研究生,所应具备的信念、独立性与判断力。

她接受的教育新式的,思维却又介于新旧之间,她所认同的部分旧风俗,其实都是对她个人有利的。

而后面之所以舍不得这段感情,是因为同事提供给了一个新视角——杭州婚恋市场的男女报价,让她重新审视了自己和对方的价签——面对可能的损失,她产生了强烈的患得患失:

1.我男朋友居然有这么好的行情?

2.未来我是否还有机会嫁给比他行情更好的?

原先大学校园中单纯的爱情,终于和社会现实接轨,沦为放在天平两头计算的筹码。

两人的感情小于利益评估和衡量,已经到了分手的关隘。

在原帖中,女主角在一个月后,又主动更新了后续:俩人冷战后,男主终于委托自己的妈妈和女主说了分手。

且不谈男生到底是不是妈宝男,男方父母是不是一开始就想让俩人分手。为撒掉的牛奶哭泣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女孩子应该抓紧多挣钱多提升自己的价值,这样未来才能平等地面对婚姻,拥有选择的底气和权利。

婚姻从来都是一场大型的资产重组:你要么带着资产入局,要么带着创造资产的能力入局。

想得利或者想公平都是人之常情,毕竟婚姻是一辈子的事。

但如果经济上已经弱势,那么最好能有其他方面优秀,给对方以未来幸福的希望。
第3个回答  2019-09-04
彩礼方面多半是父母要求的,而现在基本上家里面二舅一个两个孩子,然后父母都比较宠,然后都是从小宠到大,所以说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比较强,什么事儿都听父母的,所以说,如果父母让给多少彩礼的话,嗯,他们就会听他们的。因为大家都懂得除了父母,嗯,其他人可能都不会,不会那么全心全意的爱自己,所以说,呃一些人特别就没有主见的那种,他就会听从父母的父母了,给多少彩礼他们就会去给,南方要多少产品,如果给不了的话,就只能谈崩,这很正常,这样有些有些事有些省很讲究,这个彩礼的一张口就是几十万大家都攀比,所以说这个是不太好的现象
第4个回答  2019-09-04
因为没有安全感。
现在的社会,太浮躁了。不像父辈的婚姻那么稳定,有什么可以证明是真爱?我想很多女性和女性的家庭,通过男方的彩礼,以这种付出的形式来证明男方是真爱女方的。
而男方觉得,已经很多的经济负担了,如果女方爱他,就不应该要彩礼,应该就裸嫁或者带着丰厚的嫁妆才行。
归功到底,感情不是大家以为的那么坚固。互不相让,就谈崩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