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岐街地名的来历

如题所述

石岐区属于中山市北部冲积平原与中南部丘陵相接地带, 石岐区
地势平缓。石岐山(烟墩山)、西山、月山居其中,莲峰山、迎阳山、员峰山环立。最高的莲峰山海拔为78.8米,山地总面积近3平方公里。   石岐区地处市城区中心,东至起湾道与东区接壤,南到白石涌与南区毗邻,西临石岐河与西区相望,北至东明北路的横河与港口镇相连。东西最大距离4.2公里,南北最大距离9.2公里,总面积22.72平方公里。石岐河环绕本区西北两面,往东北经火炬开发区出东河口水闸,注入横门水道。   石岐区地理位置优越,道路网络四通八达,水陆交通方便,是中山市的交通枢纽。105国道和中江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的出入口与横跨岐江两岸的东明大桥、青溪大桥和外环路相连接,广珠轻轨即将开通,并在境内东河北设立了站口。区中心距高速公路仅5公里,距中山港只有15公里,距珠海、澳门57公里,距广州番禺40公里。石岐区位于中山市中心城区,下辖19个社区居委会,辖区总面积22.7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7.39万人,流动人口3.25万人,是中山市的商业、文化、教育中心。   多年来,石岐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区党工委提出的“打造城市休闲商业中心和文化展示中心” 战略,积极推进“产业富区”、“三产强区”和“依法治区”,以调整、改革为动力,巩固发展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构建“三个适宜”的和谐石岐为根本出发点,坚持“做大商业零售业、做优文化旅游业、做强高档酒店业、做精特色文化产业、适度发展房地产业”的经济工作思路,积极推动“总部经济”和“城市型经济”的发展,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新成绩。2008年,全区实现本地生产总值79.8亿元,实现税收(全社会口径)26.26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20.2亿美元。   石岐区不仅拥有国家级的民营科技园区——广东中山工业园,还有以大信新都汇、逢源商业中心、富逸装饰广场、完美物流中心、百佳假日广场、德信商业城以及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民族路商业街、民权路电信街等为代表的大型商业网点近20个,截至2008年10月全区企业单位达到13487家。   近年来,石岐区配合市政府对康华路、东明北路、起湾路和岐港路等重点路段进行了扩建,区内交通更加便捷, 五分钟内可达京珠、中江等高速公路;配合市政府完成了“一河两岸”整治工程,建成了2500米的岐江河岸休闲文化长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狠抓了辖区社会环境的综合整治,为中山顺利成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作出了突出贡献;投入数亿元对广东中山工业园等城北区域进行了高起点规划和建设,目前该园区已成为我区北部的商贸中心和物流中心。随着轻轨的即将开通,东河北城北商贸中心地位将更加突出。   石岐区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区域环境优越,供电、供水、通讯设施配套完善,周围环境优美、文娱生活设施完善,金融、保险、邮电、医院、学校、旅业齐备,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区位优势,是海内外投资者的“乐园”。   石岐的得名   石岐的得名比铁城早得多,唐末香山诗人郑愚就已写过题为《泛石岐海》的诗,可见早在唐代以前,就有“石岐”这个地名;而铁城却是在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香山立县并选建县城之后,因为《铁城的传说》在民间的广泛流传,才慢慢叫响了的。   起初石岐和铁城所指的范围不同。铁城指城墙围起来的县城,石岐指岐江东岸沿江的开阔地带,自秦汉以来,这里就是小渔港,是香山渔获的重要集散地。   烟墩山又名石岐山、阜峰,是古代的海防前哨之一,上有烽火台。每当发现海盗来袭,即焚烟示警,故名烟墩。香山立县后,由于地处边隅,经济落后,被朝廷视为“下县”。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态呢?风水先生振振有词地说:石岐的地势原为“网缯(即鱼网)地”,岐江东西两岸的烟墩山和马山,就是张开“神缯”的两支“栋”,由于烟墩山比马山矮,所张开的“神缯”就向烟墩山倾斜,结果“神缯”支不稳、兜不住,让“财气”白白地漏走了。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九月,香山知县蔡继善接受乡绅们的提议,决定在烟墩山上兴修风水塔,使之总高度与长洲马山相齐,这就是烟墩文塔的来历。   烟墩文塔在民间又称“花塔”,是一座七层八角形楼阁式砖结构塔,每层均有飞檐。塔顶用铸铁制成,整个造型就像一支在蓝天上书写诗文的巨笔,所以又称为“文笔”。自从烟墩塔落成后,“香山八景”中的“阜峰文塔”。就由原指山形似文笔的湖洲山,改指造型像文笔的烟墩山塔了。   关于石岐的得名,有多种说法。其一是,为了防止水患,陈天觉指挥众人在石岐海边兴建南、北两道石堤,这就是上基和下基。“岐”是从“歧”衍变的。然而,石岐的得名显然在陈天觉生活的年代以前,所以这种说法不能成立。另一种说法是,古代石岐海东岸为乱石,故名“歧”。然而,要是水浅石多,船只无法靠近,又怎么能成为渔港呢?所以这种说法也不能成立。   其实,石岐是因山水形态得名的。先说山,据史料记载,石岐山原是石山,宋代以后,历代采石作建筑材料,才逐渐把山剥成了现在的土山。 再说水,在郑愚的《泛石岐海》诗中,就有“岐海正分流”的句子,这“分流”两字,便证明了“岐”的本义的确是“歧”,不过,它指的不是石堤的“岐”,而是江水的“歧”。至于为什么要把“歧”改为“岐?这是由于石岐位于阜峰以西,古代香山人由此联想到兴周800年的周室发祥地西岐,为求祥瑞,因而改“歧”为“岐”,后来这一带的凤鸣路、山凤街等街道的取名也是继续沿着这一思路。   山多石,水分歧,就是“石岐”得名的来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2-12
哈哈,是你啊我是黄嘉豪!!!
第2个回答  2012-02-05
5678
第3个回答  2012-02-03
哈哈
第4个回答  2012-02-05
你们学校也要?
第5个回答  2012-02-1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