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如题所述

学生进入初中,开始初一(也就是现在的七年级)学习生活,确实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因为初一跟小学相比,学科增加了,考试的科目增多了,作业量大了,背诵默写的内容更多了,时间变得紧张了;随着学科增多,知识量增加,作业量的增大,光靠死记硬背的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学生会感到力不从心,很不适应,或者心理不平衡。如果能够正确应对的话,很快就能顺利适应初中的学习,成绩不断进步,上升为优等生;反之,长时间不能适应,就有可能造成成绩的下滑,学业的退步,并且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以至于沦落为差等生。要快速适应这一巨大变化带来的困惑,还是有一些窍门和方法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一些建议:

首先、要做好初一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疏导。心理学家称这个时期为“心理上的断乳期”,也可以说是学生成长的“转折期”,教育上的“困难期”,同时也是发挥他们自身作用的关键期和最佳期。面对这个时期的初一学生,教师和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不能再用对待小学生那样的监护、管束、惩罚等方式,那样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是要理解他们的困顿和烦恼,加强思想交流和沟通,循循善诱地进行思想和心理疏导。

其次、要对初一学生进行教法交流和学法指导。老师要及时地跟学生进行交流教法的特点和方式,让学生快速地适应老师的教学节奏和方法,使学生明白,怎样才能很好地参与到教学设计的各项活动之中。同时,老师和家长要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明白预习的要求和要达到的效果,就是为了听课更加有针对性,更容易消化和吸收教学内容;听课是重点,听课时要准确把握老师讲述的要点、重点和难点,并通过笔记记录下来,便于课后复习和深化认识;复习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做作业,做作业前能够先打开课本复习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然后再去投入到做作业中,这样作业做起来更顺利,当然准确性也更高。

再次、关于初一学生大量背诵默写的技巧辅导。初一学生在语文和英语科目上,都有大量的背诵和默写任务。首先是要鼓励学生树立坚强信念,别人能做到的,我一定也能够顺利完成;然后抓紧课堂时间,摒除杂念,心无旁骛,尽快准确完成背诵任务,还有精力,就应该适当超前背诵,如果课堂上的时间不够用,课后更要积极主动地去尽快完成背诵默写任务。完成背诵默写的任务是有技巧的:1、是理解了才容易背诵;2、是熟读成诵,读的数量足了自然就能背诵;3、是化整为零,一点点去解决,最后再化零为整。

最后,关于初一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教导。写作和阅读是初一学生面临的大难点。做阅读找不到技巧,不会分析文章立意,一做就错;作文没有思路,不会谋篇布局,文章寡淡无味。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写作文是离不开四个大的方面:一、勤于积累能反映新时代特征的新材料;二、积累写作文的常见方法与技法,并应用于平时的作文练习中去。三、积累常见的或少见的有文采的句子和段落。四、加强自己“动手术”修改作文的练习能力。

波莉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陶行知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这些教育前辈的名言警句一再告诫我们:学有成法,学无定法,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只要家长和老师精诚合作,把握初一学生的性格特点,运用好学习的相关窍门和方法,就一定可以转变孩子的差等生现状,使之朝着优等生的方向大踏步前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5
初中生处于学习和成长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受到关注,这样才对孩子学习生活以及成长有帮助,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初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这篇内容,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学生能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初步能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部分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连续多次旋转后图形,容易出现错误。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学生掌握了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基本概念,知道因数与倍数等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
少数学生混淆了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等概念;虽然理解并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但在综合运用情况较差。
第三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
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体积和容积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感受了每个单位的实际意义。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棱长和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少数学生没有理解表面积、体积等公式的算理,因此实际运用中不能准确使用公式进行计算;还有部分学生对某些实际生活中的特例(如:粉刷教室、游泳池贴瓷砖等)不注意观察实际生活现象,不能正确解题。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明确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了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者整数;理解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理解了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的进行通分和约分;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很多学生“量”、“率”不分;通分时找不到最小公倍数,导致在计算分数加减法时增加无谓的约分步骤;部分学生约分时没有约成最简分数; 部分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理解了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个别学生在计算出结果后,往往不能对结果进行约分;在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时学生错误率较高。
第六单元:统计
理解了众数的含义及其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掌握了求一组数据众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学生在求项数较多的一列数的中位数时找不到准确数据进行计算;在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时比较片面,语言缺乏准确性。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在解决找次品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个别学生在找次品的过程中,往往不能找出最优方法。在解题思路的叙述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不能准确地用恰当的方式来合理解释自己的解题思路。
第2个回答  2020-11-15
1、认真备课。设计好课堂活动,收集相关资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补充。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加强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精心选择好课堂练习。

3、虚心向老师请教,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吸收精华,提高教学质量。
4、科学组织好单元考试、期中考试,认真坐好评卷工作。
5、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和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本期预计达到的教学效果(含及格率、优秀率等)

通过本期的教学要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学科的独特魅力和乐趣,感受到经历学生

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 本期预计数学考试成绩保持及格率:100% 优秀率:60% 【活动课指导计划】

1.利用课余时间做好辅优补差的工作。

2.做好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辅导工作。

3.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