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常见的“卖香油的”这种虫子有什么用途?

如题所述

在农村的河边,我们经常能看到一种小昆虫,这种昆虫长长的腿,可以浮在水面上,并且还跑得飞快,看上去就像一只大蚊子。这种昆虫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小编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小的时候下河玩水是必不可少的。经常能看到这种小虫子,并且跑得还非常快,比较难抓,我们小朋友都称之为“水蜘蛛”,因为这种小昆虫的味道比较特别,村里的一些老人还称之为“卖香油的”。

其实,这种昆虫的学名叫做水黾(min)读三声。虽然看上去长的像蚊子,但是和蚊子却一点都不着边。不仅和蚊子不着边,它还可以捕食误落入水中的蚊子等昆虫,对咱们人类来说有利无害。

水黾是如何漂浮在水面之上的呢?

水面张力

第一个因素属于自然因素,也是外部因素。因为水本身存才张力,任何东西想要沉入水中都要突破水面张力才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些树叶落在水中以后是会漂浮在水面上的,但是如果外力施压将树叶压入水中,树叶就会下沉,再也漂不上来了。水黾也是如此,如果借助外力突破水面的张力,将水黾压入到水中以后,水黾再想突破水面张力漂浮上来就很难了。

水面张力可以被中性洗涤剂弱化,理论上来讲,如果往水中滴入一定量的中性洗涤剂,使水面张力减弱,水黾的腿就会被水沾湿,穿破水表面,这样水黾就会沉入到水中。

水黾的身体结构

除了水面的张力因素以外,水黾本身的身体结构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主要是它的腿部。水黾腿部是一种特殊的微纳米结构,每条腿上拥有数千根按同一方向排列的多层微米尺寸的刚毛,要 900根左右的刚毛才能抵得上人的一根头发。这些刚毛整齐排列,形成螺旋状纳米结构的构槽,空气有效地吸附在这些同一取向的微米刚毛和螺旋状纳米沟槽的缝隙内,在其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气膜,阻碍了水滴的浸润,宏观上表现出水黾腿的超疏水特性。就相当于水黾在每条腿上都绑了一个“游泳圈”。

综合两个因素,使水黾可以浮在水面之上,即使在狂风暴雨和急速流动的水流中也不会沉没。

水黾如何进行捕食?

前面小编提到过,水黾可以捕食蚊子,除蚊子以外,大部分的小型昆虫都是水黾的食物。它就像水中的蜘蛛一样,水面就是它的网,可以通过腿部感受到落入水中的昆虫的挣扎。感受到昆虫的挣扎以后,水黾可以迅速的接近猎物,吃食时,嘴成管状吸食。除昆虫以外,水黾还可以吸食死鱼的尸体。

水黾的分布情况

水黾的分布非常的广泛,目前比较常见的说法为分布于华北、台湾、广东、海南、广西、浙江、山东等地。但是很明显的,这些分布地点并不全面,小编的老家在东北,水黾的分布同样很普遍。

你们那有没有水黾的呢?又是如何称呼这种小昆虫的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