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大喇叭,观众是如何听到戏台上的声音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1
古时候,由于生产力比较落后, 科技 自然没有现代那么发达,所以古人的 娱乐 方式也很少。一般比较常见的是到茶馆听相声,或者到戏园子听戏,那时候没有扩音器,观众是如何听见戏台上的声音呢?

其实古代的戏台并不像现代的歌剧院那样随随便便就坐满几百人。古时候的戏台很小,场地非常有限,甚至有些戏台设置在茶馆大厅里,观众环绕而坐,这时候,不但一楼,还有二三楼的观众,都能够听到唱戏的声音。

其次,戏台除了小以外,有时候还被设置在一些环形的茶楼里边,利用这种建筑的特性来产生回音 ,增强声音的响度和效果。

另外,有些戏台的天花板上还有一种叫做藻井的东西,藻井外观是八角形,自下而上层层叠收,乍一看就像是一个大喇叭,它除了能够为建筑增添美感之外,还具有扩音的作用,可以说是巧妙至极。

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古代想要唱戏,并且唱出名堂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但要天生嗓子好 ,后天还必须勤学苦练。

当唱腔慢慢提升之后,声音就会变得高昂浑厚,具有穿透力,观众自然而然就能听的清楚了。看完这些,你是不是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所折服了呢?

感谢您的邀请,作为一个人秦腔爱好者,很高兴参与这个问题的讨论。

1,第一是演员自身嗓音,这是最考验演员了!

2,利用戏台的效果来聚拢声音,(这个好比我们站在大山顶向山谷大喊,就能听到久久的回声)我老家是西北的。像我们老家那边每个镇都有专门修建唱戏用的戏台,甚至一些人口较大村子也有专门修炼的戏台。

3,深情并茂,察言观色,身体动作。作为一个资深的戏迷,对一些常见戏曲台词,动做还是有一定了解的,(这个好比我们平时听歌曲,一首歌曲听了几十遍上百遍,那你自己也就会唱了,至于唱得好不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也是曾困扰老张我的一个问题,后来去查了一些资料,发现古人的智慧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古代虽然没有现在音响,但其实已经有了扩音设备,不仅能将声音放大,还能让音质更雄浑饱满。

所以,在古代古人听戏是不用担心听不到的问题的,当然离得太远除外。古人能做到这点,主要是从两方面入手:

1.演员的自我修养

古代演员虽然多被称为戏子, 社会 地位低下,但其自身修养却不是现在的那些所谓艺人、甚至艺术家可比的。从自身修养来说,这些古代戏子更有资格称为艺术家。他们从很小就练功,发声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他们练的发声可不像今天艺人们练的发音,除了音准外清晰洪亮是基本要求。他们要学会利用胸腔的共鸣,使得发出的声音雄浑洪亮,而且字正腔圆让人挺清楚每一个字。

2.利用建筑形成声场

现代音响系统,说白了其实就是布设一个覆盖剧场的声场,让身处声场的每个人能挺清楚。古代虽然没有现代的电子设备,但是古人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利用建筑设计和一些巧妙的布设,来达到声场的效果。

看过《上新了·故宫》的人应该会注意到,在其中一集里“故宫兄弟”和王丽坤一起来到了畅音阁,这是故宫里最大的戏园子,戏迷乾隆建的,历代帝王和后宫佳丽们喜欢在这里听戏。这座三层建筑的畅音阁,可以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不仅可以吊威亚,还有喷泉。在最底下的负一层,有四口旱井,这四口井有点类似音响的作用,通过巧妙的设计,可以让演员发出的声音更洪亮雄浑,以便坐在对面的帝王后妃们能听到更好的效果。

当然,这是有实力的帝王之家。民间戏台可没这么奢华,但是民间戏台也没这么大,一般都是小剧场,不会容纳太多人,大家做的离戏台也较近。一般能保证大部分人听清就行了。

民间的剧场戏台一般多采取拱形或环形设计,这样可以尽量保证更多人离舞台较近,以便能听清楚。

这个问题如果想知道答案,可以亲自去保存完整的戏台看一看,我们这里有个保存相对完好的山陕会馆,就是古代敬奉关二爷,并且供运河来往客商谈生意听戏用的。整个戏楼的每一处细小的设计,一砖一瓦的摆放,都是有很精密的要求的,就拿戏台来说,虽然没有扩音喇叭,但戏台两侧都有斜着冲前的两扇石雕大屏风,除了美观以外,最主要的,就是和戏台顶梁的造型一起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扩音间。再加上古代戏院的固定回字形风格,声音能清晰地从戏台上一直传到整个戏院每个观众耳朵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啊。

  在古代, 娱乐 设施比较少。而且当时 科技 也不发达,享受不到我们现代人多种多样的 娱乐 方式。在这样的环境下,古代戏曲应运而生。戏台一般很小,场地有限,一般在茶馆中,戏台建立在中央,周围的观众排排而坐,即便是在三四层也能让观众看上戏。那么,古代唱戏没有扩音器,那么戏台下的观众怎样能听到呢?  

  其实,主要通过三方面途径来让观众听到戏曲。首先,需要环形建筑传声。一般而言,戏台最好建立在环状的建筑场地中央,这样唱戏的声音,就会通过这些独特的建筑发散到观众的耳朵,自然,就能听到声音了。  

  不过,这种途径受限比较多,约束的环境也很苛刻。而且,有时候传出来的戏曲声达不到艺术的效果,以至于听戏人就很难听下去。所以,这种环形建筑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其次,古代戏曲演员自身的唱功。在古代,没有现代化的扩音器。所以,为了让更多前来看戏的人能够感受到精彩的戏曲表演。古代戏曲演员不得不凭借自己的唱功,来让观众听到声音。一方面,这些戏曲表演的人要通过经常练习,来提高声音,并且不能因为让发出来的声音变大,导致音色变质。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声音的穿透力,戏曲演员还会选择利用胸腔,通过产生胸腔共鸣的方式,让发出的声音扩散到戏台周围,这样,看戏人的耳边就会荡漾着悦耳的戏曲声音。  

  最后,建立镂空戏台。戏曲演员在镂空戏台唱戏,通过利用镂空戏台,会把唱出的戏曲声音传到戏台上面,之后,会就过镂空戏台,将声音反射到戏台周围。而且,通过在戏台周围摆上很多的瓶子,这样也能更好地提高戏曲声音。  

  在这独特的建筑设计上,戏曲演员的唱戏声就会被无限扩大。这一种利用独特的建筑设计风格,来扩大声音的方式,其实和打鼓的原理一样,从而能够将声音更好地传播出来。这样,才能让演员把最好的戏曲表演发挥出来,让观众深深地感受到戏曲的熏陶。  

  古代戏台有限,而且技术不完善。通过利用环形建筑传送声音、古代戏曲演员自身的唱功以及建立镂空戏台等三种途径,将戏曲演员的声音扩大,从而保证台下的观众能够听到戏曲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