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哪些景点可以感受历史文化?

如题所述

来海南只能看海玩沙子吗?当然不是啦,事实上海南和国内其他很多地方一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是这里美丽的海岛风光过于抢眼,以至于人们忽略了很多有着海南文化特色的景点,我们老师是海南人,放假去海南玩的时候,他特意带我们去了这些地方,让我们亲身去感受。

一、崖州古城

二、儋州东坡书院

三、冯白驹故居

四、临高角解放公园

五、红色娘子军纪念园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海南有哪些景点可以感受到历史文化吧~

一、崖州古城

【推荐理由】:这是中国最南端的的古城,三亚唯一的历史文化名镇,只不过因为古城不收门票,所以很少有旅游团来,但是他本身的文化价值是不可忽略的。

【建议游玩时长】:2-3h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7:00-19:00,目前海南无疫情,进景点区扫码即可不检查核酸

【位置和交通】: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建议自驾

【介绍及个人体验】:这座历史古城它隶属于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崖城镇与海南岛上的其它城镇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当崖州古城出现在面前时,还是让人眼前一亮,这座高大气派的城楼,立刻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历史与文化底蕴。穿过城楼,里面是一个大广场,在广场中央的有一座石牌坊,正对城楼这一侧题有“少司徒”三个大字,另一边为“世科”二字。这少司徒指的是明代出生在崖州的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钟芳,史书中尊称其为“岭南巨儒”。


二、儋州东坡书院

【推荐理由】:这里古木幽茂,环境特别好,而且走进这里,仿佛像穿梭到苏轼在海南儋州的那些年,然后花丛里是苏东坡的铜像,看上去很是儒雅风流

【建议游玩时长】:1-3h

【门票】:25/人💴

【开放时间】:8:30-17:30,目前海南无疫情,进景点区扫码即可不检查核酸

【位置和交通】: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建议自驾

【介绍及个人体验】:这一处并不引人注目的古代书院是儋州的地标之一东坡书院。公元1097年,六十二岁的苏东坡因一句"报道先生春睡梦,道人轻打五更钟。"从广东惠州被流放到更加荒凉的海南儋州,那时的海南不是今日的度假胜地,而是流放犯人的荒岛。流落至此的苏轼一面感慨"南迁不曾几人回",一面又在此创办学堂,这便是儋州东坡书院的来历。东坡书院自此成为海南第一书院,时至今日书院依然留有初建时的东坡井,虽然位置不便,但每日来此参拜的游人也是络绎不绝,是海南西线最著名的人文遗迹。


三、冯白驹故居

【推荐理由】:一尊雕像,几间房屋,三株野芭蕉树,这里保持着海南农家风格,几间展览陈列着冯白驹将军的生平事迹和他的革命故事

【建议游玩时长】:1-3h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8:00-17:30,目前海南无疫情,进景点区扫码即可不检查核酸

【位置和交通】: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长泰村,建议自驾

【介绍及个人体验】:琼岛之上,从不缺少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他被周恩来总理喻为“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他在琼崖革命的每一个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发挥着杰出的、关键性的核心作用。他是琼崖人民的优秀儿子冯白驹。冯白驹故居始建于1922年,是砖瓦梁木结构的海南农家院宅,占地面积6亩,由正屋、后屋、铜像、和陈列室四部分组成,这里展示了冯白驹传奇而又坎坷的一生。


四、临高角解放公园

【推荐理由】:瞻仰热血丰碑,铭记革命革命豪情。走进院内的你,会不由自主地回望历史,感受到70年前在这里熊熊燃烧的革命烈火

【建议游玩时长】:2-3h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8:30-17:30,目前海南无疫情,进景点区扫码即可不检查核酸

【位置和交通】:海南省临高县临城镇临昌路,建议自驾

【介绍及个人体验】:来到临高角,很有历史意义的地方,就在这里人民解放军在这里登陆海南,打响解放海南的第一枪,1950年成功解放海南,在解放海南的战役中牺牲了四千多战士,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现在这儿建成了人民解放公园。这里还有一个人民解放军巨型雕像,下面有入党誓词。四周都用围墙围起来了,旁边有个海上景观栈道,尽头是座凉亭,很多人拿着鱼竿在那里海钓,基本都是小鱼。画重点,栈道很美,适合各种摆pose拍照。也可以看到海边日落,很美又有教育纪念意义的地方!


五、红色娘子军纪念园

【推荐理由】:琼海红色娘子军连扛枪求解放,奋勇杀敌军的精神感染过无数人,一起聆听他们用壮美的青春奏响中国革命和妇女解放运动的乐章小

【建议游玩时长】:1-3h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8:00-17:30,目前海南无疫情,进景点区扫码即可不检查核酸

【位置和交通】:海南省琼海市嘉积镇万石坡,建议自驾

【介绍及个人体验】: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是为纪念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诞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而建造的文化旅游区,现为省级重点革命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走进红色娘子军纪念园,一座巨型雕像映入眼帘一由娘子军竹笠、军号、和平鸽、砸断的锁链组成的巨型雕塑将红色娘子军象征的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景区不大,由和平广场、红色娘子军纪念馆、凉国防教育广场、王运梅陈列馆、椰林寨等组成。

现在是不是发现海南更有魅力了,它既有美丽的海岛风光,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那就快来打卡吧~


小建议:

1、到了琼海一定要尝尝嘉积鸭,是海南的四大名菜之一,味美骨软

2、万泉河里的鱼身短肚大,很是肥嫩好吃

3、可以和当地老人聊聊天,他们知道很多你可能没在书本中学过的革命故事

4、切记做好防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2-10
一、海口历史传统文化及古迹景点
1.琼山县学宫大成殿
位于琼山区府城镇文庄路,另名圣公庙,原名孔庙(文庙),全称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庙,为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庙堂。清朱为潮《琼山县志》记载,孔庙始建于宋代,原设在海口浦,历经多次迁移,后置于今址。内设棂星门、泮池、明伦堂、考古台及大成殿、后殿等。在海南,文庙供奉孔子,还用作教学,故又称学宫。琼山学宫大成殿集祭祀、藏书和教育为一体,是海南传统文化的一座圣殿。
2.天后宫
位于龙华区中山路87号原华侨商店后。据《琼山县志》载,此庙创建于元代,相传为苏、福、广、潮、琼五府共建。明洪武年间商人谭海清等人募捐建后用寝三间,筑观音山及诸神像。清雍正七年,监生陈国安、生员杨凤翔等捐建大门三间,清乾隆十一年,陈国安复募建庙前铺屋十间,岁收租银,以供香火。中山路天后宫是海口市目前保存不多且较为完整的祭祀妈祖的庙宇之一,其建筑艺术风格较具特色,对于研究海南庙宇建筑和妈祖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3.府城鼓楼
位于琼山区府城镇文庄路南端,为砖木混合结构建筑。鼓楼,原名谯楼,又称文明楼,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海南卫指挥使王友在已废元谯楼故址上修建。城楼设六缝梁架,其中明间梁架为抬梁结构,其余梁架为穿斗结构。明间梁架及过廊梁架均镌刻有走兽、花鸟等各种精美图案。
4.儒符石塔
位于秀英区石山镇北铺村委会儒符村东南、石山至道堂公路西侧。儒符石塔建于宋代,平面呈正方形,由台基、塔身两大部分组成,全部用长方形的玄武岩石块横直交错干摆而成。儒符石塔形制极其特殊,与明代时期较常见的金刚宝座塔也有相似之处,应当是金刚宝座塔的早期过度形态,是我国罕见的一种古塔形制。
5.五里官道
位于龙华区遵谭镇涌潭村、坊门村和新坡镇云庵村、卜宅村、何村境内,修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明代,云庵村林杰、卜宅村曾鹏、何村何其义等人先后考中进士,一时轰动了琼州各地。琼州府为表彰三名进士旷世功名,以激励后学,拨资并发动民众从何村至卜宅村、云庵村等村子修建了一条长约五里的石板路,后成为当地民众广泛传颂的“官道”。
6.琼山侯家大院
位于琼山区旧州镇岭南村委会包道村,也叫宣德第,是一座历时17年才建成的庞大民居,从1875年开始筹建,至1892年完全建成。墙上有彩绘、灰塑,木质构件均雕刻精美,雕刻主题有牛羊、仙鹤、凤凰、牡丹、菊花、荷花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富足、丰收、长寿、尊贵、高洁的吉祥物。宣德第作为一个院落在整体上保护得较为完好,雕刻、彩绘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具有典型的海南清代民居的特点。
7.海瑞故居
海瑞故居是海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处海口市琼山区红城湖路67号。始建于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1994年重修,2003年再度重修复原并扩建海瑞故居广场等部分项目。故居坐南朝北,由广场、正堂、后屋、书斋、花庭、书僮间、杂用间、厨房等单体建筑组成。
二、海口简单概述
海口,因地处南渡江下游出海口而得名。位于东经110°10′18″至110°23′5″,北纬19°57′4″至20°5′11″。全市直线距离东西长25.6公里,南北宽15.1公里,总面积218平方公里。1987年全市总人口31713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7918人)。它东傍南渡江,西倚澄迈湾与澄迈县相连,东南同琼山县接壤,北依琼州海峡与大陆相望。1950年4月23日解放,同年划为广东省直辖市,成为海南岛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1987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促进海口市向新兴工业基地和旅游城市转变,交通更日趋发达。
海口,素为海南岛的交通要冲,和大陆仅隔一衣带水的琼州海峡,傍依全岛最大的河流南渡江。自宋代始,港泊船樯如织,驿路贯连州府之城。
海口的交通事业和海南岛的开发息息相关。宋熙宁四年(1071年),琼州府迁到离海口市中心五公里的府城镇,海口地区的白沙津(神应港)已是琼州郡治要津和全岛海航中枢,货物出入的主要门户。成为“北枕海安,南近交趾,东连七洲,西通合浦的舟楫通达之区”。陆地有星昭驿道,南下府城,和岛内各地沟通。元朝(1279—1368年)是驿道最发达的时代,海口至府城有白沙驿道,港口码头移到通津,官渡设在水巷口,向大陆各港口辐射,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明洪武七年( 1374年),设海口千户所,白沙驿道升格为北路支路,至府城沿东路经万城(今万宁)等地至崖县,沿西路经儋州等地至崖县,沿中路可至定安等地。此时海口浦陆地不断扩大,人口急增,海港日益繁荣。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筑城,称海口所城,城内铺设东西十字所路。清代(1644—1911年)初期实行海禁,影响了海口经济的发展,交通业也停滞不前。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海禁之后,海南置琼州镇总兵,设海口水师营,县丞署也移驻海口所,海口成为军事重镇。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海南岛设海关十处,总口设在海口,从而成为全岛交通枢纽和对外贸易中心。咸丰八年(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海口是全国沿海十大通商口岸之一。以后8年内和德、丹(麦)、比、西(班牙)、意、奥(地利)签订的条约(商约)中,海口都列为通商口岸。光绪二年(1876年),海口设立琼洋海关。海运的发达促进了陆地交通的发展,清末出现有组织的营运单位——琼利马车公司,拥有三、四十辆马车之多,在陆运靠手提肩挑、人力车推之外,又增添了畜力车。
第2个回答  2023-02-23
一、海口历史传统文化及古迹景点
1.琼山县学宫大成殿
位于琼山区府城镇文庄路,另名圣公庙,原名孔庙(文庙),全称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庙,为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庙堂。清朱为潮《琼山县志》记载,孔庙始建于宋代,原设在海口浦,历经多次迁移,后置于今址。内设棂星门、泮池、明伦堂、考古台及大成殿、后殿等。在海南,文庙供奉孔子,还用作教学,故又称学宫。琼山学宫大成殿集祭祀、藏书和教育为一体,是海南传统文化的一座圣殿。
2.天后宫
位于龙华区中山路87号原华侨商店后。据《琼山县志》载,此庙创建于元代,相传为苏、福、广、潮、琼五府共建。明洪武年间商人谭海清等人募捐建后用寝三间,筑观音山及诸神像。清雍正七年,监生陈国安、生员杨凤翔等捐建大门三间,清乾隆十一年,陈国安复募建庙前铺屋十间,岁收租银,以供香火。中山路天后宫是海口市目前保存不多且较为完整的祭祀妈祖的庙宇之一,其建筑艺术风格较具特色,对于研究海南庙宇建筑和妈祖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3.府城鼓楼
位于琼山区府城镇文庄路南端,为砖木混合结构建筑。鼓楼,原名谯楼,又称文明楼,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海南卫指挥使王友在已废元谯楼故址上修建。城楼设六缝梁架,其中明间梁架为抬梁结构,其余梁架为穿斗结构。明间梁架及过廊梁架均镌刻有走兽、花鸟等各种精美图案。
4.儒符石塔
位于秀英区石山镇北铺村委会儒符村东南、石山至道堂公路西侧。儒符石塔建于宋代,平面呈正方形,由台基、塔身两大部分组成,全部用长方形的玄武岩石块横直交错干摆而成。儒符石塔形制极其特殊,与明代时期较常见的金刚宝座塔也有相似之处,应当是金刚宝座塔的早期过度形态,是我国罕见的一种古塔形制。
5.五里官道
位于龙华区遵谭镇涌潭村、坊门村和新坡镇云庵村、卜宅村、何村境内,修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明代,云庵村林杰、卜宅村曾鹏、何村何其义等人先后考中进士,一时轰动了琼州各地。琼州府为表彰三名进士旷世功名,以激励后学,拨资并发动民众从何村至卜宅村、云庵村等村子修建了一条长约五里的石板路,后成为当地民众广泛传颂的“官道”。
6.琼山侯家大院
位于琼山区旧州镇岭南村委会包道村,也叫宣德第,是一座历时17年才建成的庞大民居,从1875年开始筹建,至1892年完全建成。墙上有彩绘、灰塑,木质构件均雕刻精美,雕刻主题有牛羊、仙鹤、凤凰、牡丹、菊花、荷花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富足、丰收、长寿、尊贵、高洁的吉祥物。宣德第作为一个院落在整体上保护得较为完好,雕刻、彩绘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具有典型的海南清代民居的特点。
7.海瑞故居
海瑞故居是海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处海口市琼山区红城湖路67号。始建于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1994年重修,2003年再度重修复原并扩建海瑞故居广场等部分项目。故居坐南朝北,由广场、正堂、后屋、书斋、花庭、书僮间、杂用间、厨房等单体建筑组成。
二、海口简单概述
海口,因地处南渡江下游出海口而得名。位于东经110°10′18″至110°23′5″,北纬19°57′4″至20°5′11″。全市直线距离东西长25.6公里,南北宽15.1公里,总面积218平方公里。1987年全市总人口31713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7918人)。它东傍南渡江,西倚澄迈湾与澄迈县相连,东南同琼山县接壤,北依琼州海峡与大陆相望。1950年4月23日解放,同年划为广东省直辖市,成为海南岛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1987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促进海口市向新兴工业基地和旅游城市转变,交通更日趋发达。
海口,素为海南岛的交通要冲,和大陆仅隔一衣带水的琼州海峡,傍依全岛最大的河流南渡江。自宋代始,港泊船樯如织,驿路贯连州府之城。
海口的交通事业和海南岛的开发息息相关。宋熙宁四年(1071年),琼州府迁到离海口市中心五公里的府城镇,海口地区的白沙津(神应港)已是琼州郡治要津和全岛海航中枢,货物出入的主要门户。成为“北枕海安,南近交趾,东连七洲,西通合浦的舟楫通达之区”。陆地有星昭驿道,南下府城,和岛内各地沟通。元朝(1279—1368年)是驿道最发达的时代,海口至府城有白沙驿道,港口码头移到通津,官渡设在水巷口,向大陆各港口辐射,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明洪武七年( 1374年),设海口千户所,白沙驿道升格为北路支路,至府城沿东路经万城(今万宁)等地至崖县,沿西路经儋州等地至崖县,沿中路可至定安等地。此时海口浦陆地不断扩大,人口急增,海港日益繁荣。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筑城,称海口所城,城内铺设东西十字所路。清代(1644—1911年)初期实行海禁,影响了海口经济的发展,交通业也停滞不前。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开海禁之后,海南置琼州镇总兵,设海口水师营,县丞署也移驻海口所,海口成为军事重镇。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海南岛设海关十处,总口设在海口,从而成为全岛交通枢纽和对外贸易中心。咸丰八年(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海口是全国沿海十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