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印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文|兰花草

(一)

外婆是小年那天去世的,享年91岁。

母亲半夜颤抖着声音打来电话,说“外婆状况不太好,能否回来看看?”,我心里一紧,顿感事情不妙,整晚没睡,第二天就迅速赶了回去。

踏着夜色到了外婆家,看到外婆瘦削的身形躺在床上,重重的喘息中,脸上已然没有一点生气,我竟恍惚般的抖了一下,心像被无数的钢针在扎,痛得无法呼吸,这是我曾经的外婆吗?

任凭我喊多少次,她都没有任何反应,直到姨妈们哽咽着说,“孩子,别再喊了,外婆肯定能听见,心里知道你来看过她了!”

(二)

外婆出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那个女性还需要裹足的年代。虽说外婆那双是半途曾被解放过的三寸金莲,无论如何,那个年代,这个“裹足”也是荒诞不经的解说。

在我因为穿着不合脚的高跟鞋而疼痛的难以忍受的时候,想起从4岁开始就把脚缠紧,导致骨折肉锈不能正常发育的外婆,似乎显得太微不足道。

外婆告诉我,那时候女性裹足是美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所谓“三寸金莲”。女性的脚越玲珑越美,越是被视为侍奉丈夫得体的贤惠妻子的象征。

“在那个时代,不裹足就没有办法结婚”。

外婆的年纪算是旧中国最后一批裹足的女性了,查阅历史,虽然在民国初年裹足被政府下令禁止,但这个风俗在农村地区一直延续到了抗战开始。

就是这双踩着三寸金莲的小脚的外婆,一生中抚养了8个孩子,三个儿子,五个女儿。所以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家里从来都是热热闹闹的,我会跟着舅舅去地里扑蚂蚱,穿着小姨买的高跟鞋想变成大人的模样,缠着二舅妈带我去摘果子被蜜蜂蛰到,我曾经诧异为什么大舅家的表姐会喊年纪比她小的小姨叫姑姑,为什么每年过年都会走那么多的亲戚,从这村到那村,从这家到那家。

现在想起来,这才是真正的七大姑八大姨。因此,从小我就有数不清的兄弟姐妹,得到无数长辈们的多重关爱。方圆之下,我们家算是四世同堂的大家族。每年春节济济一堂,外公总是神采奕奕中透出无限的满足,兴起时还会拿起陪伴多年的二胡,吼上两嗓子,“包龙图打坐开封府......”,我们晚辈忙连连拍手叫好。外婆就在一旁安静的听着,看着我们这满满的一堆,,不失时机招呼着孙子孙女们多吃这个,那个好吃......

(三)

外婆没有上过学堂,但是做的一手好女红,外婆的女红、绣品远近闻名。小时候,作为外甥的我们每人每年一定有一件外婆做的新棉袄,新做的棉鞋鞋面上一定有一朵刺绣的插花儿,或虎头,或荷叶,或牡丹,那是外婆的手艺。

在外婆视力还好的时候,她还剪得一手好窗花,小时候我总缠着外婆给我剪蝴蝶,外婆每次都给我剪出不一样的图案,到现在我回忆起那图案,依然觉得精细和复杂,可惜我没有学到那手艺,仍然只会剪简单的几种。

外婆特别擅长用废旧物品制作各种家用,用白酒的包装盒制作精美的灯笼和收纳盒,用竹片和卡纸制作的蒲扇等等,每一种都经久耐用又好看。

(四)

我的童年有很长时间是跟外婆一起度过,外婆给予我的,是一生都无法忘却的旧时光,多少个炎炎夏日,是外婆用手中的蒲扇,为我摇来凉风习习,扇走贪吃的蚊虫;多少个寒冬,是外婆担心我冷,为我把炕烧热;多少个早晨,我还酣睡未醒,外婆已经早早起来为我做好早餐......

即便我中学住校了,只要得了空,也会骑车到外婆家里,哪怕到外婆家吃一顿水煮白菜(外婆年纪大了菜少盐)也是香喷喷的,外婆会开心的把留给我的好吃的零食都让我带走,黑黑的软枣,花生,瓜子,外婆知道我爱吃山楂,所以她只要有山楂,首先想到的就是给我留着。

我从小体寒,一到冬天手和脚就冰冷,外婆却总是暖暖的手,让我羡慕不已,当外婆把我冰冷的手捧在手心的时候,我看到了那双经历无数劳动的青筋暴突的手,长满了老茧,稚气的我说我长大了要当医生,治好你的手,外婆满是欣慰,说:“好啊,当医生可以帮助很多人啊”。可是我后来从了文,终究没有当成医生,所以这个梦想只能默默的藏在心里了。

相比弟弟的泼辣,我吃饭不好,面黄肌瘦的,身材也小,弱不禁风的样子,外婆告诉我说,有一首歌谣很灵验的,除夕夜的时候要抱起最老的樗树祈祷,“樗树王,樗树王,我长高来,你长长,我长高来上书坊,你长长来做栋梁”,多念几遍,你就真的长高了。

半信半疑的我只念了一次就不干了,因为冬天的半夜里我实在爬不起来啊,所以不够虔诚的孩子,到现在依然是小个子。

(五)

外婆是个闲不住的人,在日子慢慢好过起来可以颐养天年的年纪里,还一直养一些鸡鸭兔狗,说贴补家用,勤俭持家的外婆,到哪里都会记得家里的猫猫狗狗,甚至偶然看到地里的野菜啊,都不忘记随手采摘一些带回去给那些小动物们。

外婆在她种满花花草草的院子里精心侍弄的时候,曾经跟我说:“所有的花花草草都是有生命的,你对他们好,他们肯定会回报你,不要看不起它们哦。”我讶异并没有读过书的外婆竟然能讲出这样的道理,这也许就是最本真的敬畏之心吧。

如果用一朵花来形容外婆的一生,我觉得应该是玉簪花,宽和,平凡, 外婆的一生,如一首朴素而又充满内涵的长诗,充满平凡而伟大的色彩。外婆一生与人为善、通情达理、吃苦耐劳,骨子里却透着刚强不屈和达观向上的个性。

外婆的一生是忙碌的一生,她用坚强的人生信念,支撑着全家人的生活和希冀。在那个缺衣少穿的年代,用柔弱的肩膀承担起所有的家庭重担,坚强的外婆一边照顾年幼的儿女,一边给生产队干活挣工分养家糊口。我们这一代人无法想象五六十年代那样艰苦的岁月里外公外婆怎样带大八个孩子。

外婆已经很老很老了,她的皱纹里都是风刀霜剑的故事,常年在外的我,只要每次回去,都会抽空去看望外婆。外婆也历尽岁月沧桑,走到了风烛残年。一双灰白无神的眼珠深深陷入眼眶,印记着生活的艰辛和岁月的磨砺,还有对晚辈们的牵挂和关怀。

(六)

外婆走了,永远地走了。在那个本该万家团聚,举国欢庆迎新春的日子里。

回想起有外婆的过往,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那么自然、那么清晰,仿佛外婆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那个站在大门口,静待我们来临和目送我们远去的身影,慈祥的笑容,温柔的声音,时时在我心中萦绕,挥之不去。

这一刻,我站在阳台,在夕阳的余晖里,举目远眺,遥远的天地间,染上一层灰灰的色彩,那是作为儿孙们无限的思念吗?吹乱我心绪的风,把我的思念捎给天国的外婆可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