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师生关系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如题所述

1、教育关系。教育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师生关系的核心。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是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这种关系是从教育过程本身出发,根据对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各自承担的不同任务和所处的不同地位的考察,对两者关系作出的教育学意义上的解释。

2、心理关系。师生之间不仅有正式的教育关系,还有因情感的交往和交流而形成的心理关系。心理关系是师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而产生的心理交往和情感交流,这种关系能把师生双方联结在一定的情感氛围和体验中,实现情感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师生心理关系是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自然形成的,是教学活动中一种客观而基本的师生关系,它受到教学过程和结果的直接影响。

3、伦理关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折射着社会的一般伦理规范,同时又反映着教育活动独特的伦理矛盾,因此师生关系也表现为一种鲜明的伦理关系。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构成一个特殊的道德共同体,各自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履行一定的伦理义务。

扩展资料:

作为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结成的相互关系的师生关系,它的走向是指师生关系的价值取向及其实践结构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历史上有两种主要的师生关系价值取向:

一是教师本位的师生关系取向,如传统“师道尊严”思想;二是学生本位的师生关系取向,如民主、平等的理论和要求。现代教育需要民主、平等,也需要“师道尊严”。

新课改形式下,教育需要继承“师道尊严”的合理内核,剔除压迫、独裁、体罚等非尊重学生的方式,形成民主、平等式的“师道尊严”,即双向式“师道尊严”。双向式“师道尊严”是现代师生关系新走向,可称为“第三种结构”或“第三条道路”,具有尊重、沟通、分权等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师生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一)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3.指导、引导学生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2.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三)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
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11-03
9、经常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
老师千万不要认为学生年纪小,认知水平低,就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这种方式会让自己和学生越来越疏远。所以班级大小事务,都要与全班学生商议后,再做决定。

10、尊重学生、热爱学生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任何情况下不说侮辱学生人格的话。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一定要以沉着镇定、言语文明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
即使学生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讽刺,不挖苦,不打击。学生有什么错误尽量的把学生叫到外面去说,而且谈话的声音不大,还给学生解释的机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