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过继给同治帝做儿子,是什么意思呢?

如题所述

1908年,光绪临终前得知慈禧给自己的继承人是年幼的侄子溥仪时,沉默了半晌,说了8个字:又是一个傀儡皇帝。
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年仅两岁多的溥仪继承皇位,是为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

光绪登基的原因及理由

自咸丰帝起,可以说皇家子嗣是异常凋零。咸丰帝只有两儿一女(其中一子早夭),同治帝六岁登基十九岁驾崩,前后十三年无任何子嗣。

在这种情况之下,慈禧选择继位者就得从两方面考虑:

1、从同治的兄弟子嗣中寻找继位者,这样可以保证文宗这一支(即:咸丰帝)在帝位传承上仍能保持大宗地位。

2、与自己亲缘关系近的、合适的、能够掌控的继承者。

于是,基于以上两点,慈禧力排众议选择了由咸丰帝弟弟爱新觉罗·奕譞和自己亲妹妹所生的爱新觉罗·载湉(即:光绪帝),使其成为新一代的储君。

当时近派宗室子弟中没有适合继位的溥字辈成员,当时情况无法直接给穆宗同治帝在溥字辈中选择继承人,那么就只有载字辈中选择。

但是如果载字辈的子弟不降辈份、改称同治帝为爸爸的话,会有两个问题产生:

一、会导致皇帝生父(醇王)的地位抬高,还可能导致帝位传承的大宗由文宗同治帝一系转移到醇王一系,不利于两宫垂帘和两宫的情感;

二、这样一来,在理论上就很难给同治帝立继承人。

所以,光绪帝继位的条件之一,就是给降辈份给同治帝继嗣。


清史稿记载:传懿旨,以上继文宗为子,入承大统,为嗣皇帝。俟嗣皇帝有子,即承继大行皇帝。

溥仪“一祧两房”是否合礼制

溥仪是奕譞的孙子,摄政王载沣的长子,生母是慈禧心腹重臣荣禄的女儿。因此,慈禧认为溥仪还算是自己人这边的,是可以掌控的。

所以,慈禧在临死前指名要将溥仪过继给亲儿子同治帝,加强双方的关联。但是这一提议被以张之洞为首的大臣认为很是不妥。

劝慈禧说:“先帝为光绪皇帝,光绪病逝无任何子嗣,应当过继给光绪帝,否则天下人认为此事不妥,必生祸乱啊!”

于是,慈禧思考后就说:“如此也罢,将溥仪过继于同治帝同时兼祧(过继)于光绪帝。”

也就是说将溥仪兼祧给光绪帝,因此出现了溥仪“一祧两房”的状况,因此溥仪本是光绪的侄子,没成想一下成为两位先帝的儿子,也引出了题主的疑问。

其实,“兼祧”在清代宗室也是有先例的。

清俞樾《俞楼杂纂·丧服私论·论独子兼祧之服》:“一子两祧,为乾隆间特制之条,所谓礼以义起也。道光间议定服制,大宗子兼祧小宗,则为所生父母斩衰三年,而为兼祧父母齐衰不杖期。”

所以溥仪继同治帝兼祧光绪帝是没有多大的漏洞的,至少在光绪帝登基前就确立了这个模式。

结语:

这一切其实都是血脉传承与礼制礼法的博弈,也是政治与利益的平衡。

慈禧考虑的是在保证皇家帝位传承有序的前提下,保证自己娘家亲族的利益也能够得到保证,这也是当时选择光绪的原因之一,因为他的体内有4分之1是叶赫纳拉氏的血脉。这是她的私欲。

而到为光绪选择接班人时,则更多的为夫家血脉的正统性考虑了。因为,同治帝是爱新觉罗家族最后一位血脉正统的帝王,从光绪开始就已经是旁系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