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婚假多少天

法定婚假多少天

法律分析:
婚假:指劳动者本人结婚依法享受的假期,劳动者在享受假期的同时由用人单位如数支付工资。

首婚婚假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不再享受晚婚假奖励,只有3天法定婚假。
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4、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

二婚婚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国家有关职工婚假的规定精神,再婚者与初婚者的法律地位相同,用人单位对再婚职工应当参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同初婚职工一样的婚假待遇。

特别注意:2015年12月2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删除了对晚婚晚育夫妻、独生子女父母进行奖励的规定,我国的初婚年龄约为25岁,初育年龄则约为26岁。全国至少已经有16个省份修订了计生条例,大部分省份都执行法定的3天婚假,但是北京,上海、福建、西、辽宁、青海6地在取消晚婚假的同时,调整了原有的婚假天数。其中,北京、上海、辽宁三地均规定,除享受国家规定婚假外,增加婚假7天,婚假天数达到10天。福建、青海的婚假天数修改为15天。山西婚假天数修改为30天,在15个省份中最长。

法律依据: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规定单位应该在劳动者完成结婚登记手续后予以三天婚假。
2017《劳动法》第四章第五十一条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