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独立精神?

如题所述

当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到哈佛讲座时,令人吃惊的是,一个小教室里人都没有坐满。为什么呢?因为学生们认为,他的获奖成果是几十年前的产物,当他拿到诺贝尔奖时,他的研究早就过时了。如果仅仅为了瞻仰名人的风采而去听讲座,纯粹是浪费时间。

这就是哈佛的风格:见解独立,充满自信,从不盲目崇拜名人。在哈佛人眼里,名人一般都是大众文化的产物,大学应该靠自身培养名人而扬名,而不是靠攀附现成的名人。

为了培养学生不盲目崇拜的风格,哈佛大学实行了“学生评教师”的制度,其做法是:每门课结束前,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完成一份课程评估表。按规定,学生填表时,教师应离开教室,待所有学生完成表格后,由一位自愿者直接将表交到学校行政办公室。为了解除学生的顾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填写该表是不用署名的。校方在整理完评估表后,会将相应的信息反馈给教师及学生。

评估表除了表达学生对这门课的具体要求外,还有一部分是对教师教学方法、能力、态度的评价。它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哈佛大学认为,教师不是真理传授者和正确答案给予者,他们也同样需要受到质疑。

事实上,哈佛教授早已习惯了学生尖锐直率的质疑和批判,他们最喜爱的、给分最高的都是那些有勇气并有能力挑战教师的学生,许多教授甚至觉得,没有受到学生挑战的课是最沉闷无聊的课,也是最不成功的课。

哈佛的教授也是人,也喜欢被人尊敬崇拜,但他们的职业道德要求他们,必须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必须孜孜以求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挑战权威,必须满怀热情地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怀疑态度并引导多种观点交锋。他们懂得,只有这样,才能更接近真理。

哈佛大学这种自由表达观点、不盲目崇拜权威的环境,熏陶了哈佛人的独立精神。在他们眼里,没有人是正确答案的提供者,除非他的结论最后被证明是正确的;没有人是最后的道德判定者,除非他的价值观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同。所以,当许多赫赫有名的人物来到哈佛大学时,非但没有任何优越感,相反,还要为应付一次超强度的思想冲击而犯怵。

有一次,“金融大鳄”兼世界级慈善家索罗斯应邀到哈佛大学演讲,他借机推出了自己对成立一个国际性金融机构的构想。他认为,发生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宏观经济或是政策不当,而是在于自由金融市场的运作。金融市场自由化必然带来不安定,全球资本主义理论面临历史性的挑战。他说:“我们目前对市场作用的盲目崇拜是危险的。市场教条主义者为了政治与社会的目的而错误地运用经济理论。当我们强调市场价值时,我们便丧失了内在价值,而内在的价值是不可能用经济来衡量的。虽然市场是无道德的,但社会却需要一个道德的架构;而眼下的金融市场缺乏的正是这种道德的架构。为了推行这一道德的架构,唯一的办法是创立一个国际性的经济管理机构。”

索罗斯话音刚落,立即有人提出质疑:“我们先不说远的,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会服从你那个国际性机构吗?你首先要劝服美国。你所谓的国际性机构可能成为一个联邦,一种世界性的社会主义。另一方面,谁的机构可以成为你所谓的国际性机构的模式?美国的?前苏联的?抑或联合国的?”

另一个人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目前世界经济环境中真正的问题在于:世界上最发达的15%的国家不愿意为其余的85%的非西方国家做任何事情。贫国与富国的差距在拉大,而目前的金融秩序并不促进资金稳定地从富国流向穷国。所以,我建议——当前世界的8国首脑会议G8扩为16国G16。这才是真正的解决国际金融危机的出路。”

哈佛学生就是在这种唇枪舌剑中增长见识,了解世界各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当他们日后走上社会时,这种不崇拜权威和平等表达意见的风格使他们受益匪浅——他们敢想敢说,在任何时候和任何人面前都敢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与此同时,他们也允许他人自由表达意见。这使得各种好想法都能摆到桌面上,沟通的难度也大大降低,工作业绩自然倍增。

比尔·盖茨最欣赏这种坦诚表明意见的工作与交际风格。尽管他尚未等到毕业就从哈佛退学,但这并不表明他厌弃哈佛不崇拜权威的风格。他拥有比世界任何人都更多的钱,但他绝对是一个平民化的企业领袖。在他的公司,人们有任何意见,都可以直截了当说出来,且不必管对方心情如何。他对别人是这样,别人对他也是这样。如果意见不一致,就相互探讨;如果还不能得出一致意见,就进行辩论;如果一方不能说服对方,就进行争吵,最后,通常是声嘶力竭者败下阵来,然后按嗓门更高者的意见办。

没有权威声音,会不会造成管理混乱呢?在大家习惯于服从权威时,的确是这样。所以,以争吵解决问题,作为一种管理方式,不具有普适性。但是,作为一种探讨问题的方式,它可以充分激活整个团队的活力,并增强每一个成员的参与意识,从而大大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感悟百年哈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0
我们的思想和精神是独立且丰满时,就可以内心安然地探索世界,而不需要从外界寻找某种慰藉。作家杨大侠透露,学会具备自我见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