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怎么产生的?

如题所述

汉字起源有5种学说:结绳说、八卦说、河图洛书说、仓颉造字说、图画说。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关于汉字起源的说法历来各家有不同主张,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说法有:结绳说、八卦说、刻契说、仓颉造字说、刻划说和图画说。

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等仰韶文化遗址的陶器外壁,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它们整齐规划,并有一定规律性,具备简单文字的特征,可能是我国文字的萌芽。

扩展资料:

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大约将近十万个(北京国安咨讯设备公司汉字字库收入有出处汉字91251个),日常所使用的汉字只有几千字。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则已到99%,简体与繁体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

关于汉字的数量,根据古代的字书和词书的记载,可以看出其发展情况。

汉字是汉语的书写文字,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中国大陆现今以普通话作为标准读音,普通话的音节由一个声母、一个韵母及声调确定,实际用到1300多个音节。由于汉字数目庞大,因而有明显的同音字现象;同时还有同一字多音的情形,称为多音字。这一情况在汉语各种方言中是普遍存在的。

汉朝之前,一个汉字发音为两个音节,次要音节和主要音节。由于汉字本身不表音,自汉朝到20世纪汉字在数量上、写法上虽有变迁,但无法看出发音的变化。

必须进行专门的研究才能推测它们在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发音。汉字在日语中的读音有“音读”和“训读”之分,往往一个字有很多读法,原因来自中国不同时期传入日本的发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2
传统观点: 文字起源于图画,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人类掌握语言后,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大致有实物指示记事法和图画记事法。最开始的原始“图画文字”并不是文字,图画的理解要求共同的生活背景和环境,而且图画未能准确反映语言的层次和线条。随着图画记事的发展,原始的象形文字产生了,整幅图画被拆散成和语言中各个音节相对应的小图,并呈现一定的[排列次序。原始的文字并不成熟,图所代表的意义和语言发音并不总是一致,大概在商代中后期,汉字成形,这时汉字已经不是单纯的象形文字,里面夹杂了不少假借和形声字。秦统一六国后用小篆作为统一的文字字体,汉代将圆滑的小篆笔画进一步平直,成隶书,和现代汉字基本差不多了。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几次汉字简化。

参考:语言学纲要 说文解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1-23
汉字是为了满足日益复杂的交际的需要,在原始的画画记事的基础上,人们共同创造出来的。文字一般起源于图画。萌芽的原始文字可能是分散的,不成系统的。经过整理,图形或符号同语言中的词完全固定下来,并能够代表语言用来记事,这样的文字就逐步成熟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