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

首先,要将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相抵销。
借:应付债券(发行方期末数*内部购买比例)
投资收益(或贷记财务费用)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购买方期末数)
请问,这个差额“投资收益(或贷记财务费用)”是如何产生的?

其次,抵销内部债券的利息收益和利息支出。其中要抵销以前期间资本化的利息支出。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在建工程 或固定资产(资本化利息)
想请教,在建工程 或固定资产(资本化利息),是指当初资本化利息的全额,还是指多次折旧后的资本化利息余额?其原理好象与集团内的固定资产内部交易的抵销相类似,是不是也适用固定资产内部交易的抵销分录。

1、关于“差额“投资收益(或贷记财务费用)”是如何产生的?”的回答。
应该说,这个分录本身有误,导致你产生不理解的提问。

A 首先,将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应付债券相抵销。
借:应付债券(发行方期末数*内部购买比例)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购买方期末数)
B 其次,将内部投资收益(即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的抵销。
因为企业集团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持有对方债券等内部交易,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在抵销内部发行的应付债券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等内部债权债务的同时,将内部应付债券和持有至到期投资相关的利息费用与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相互抵销。应编制的抵销分录为:
借:投资收益(购买方)
贷:财务费用 (在建工程等)(发行方)

以上2个分录,请看明白,第2个分录是把购买方的债券收益(即投资收益)与发行方的债券利息支出(支出可能费用化,也可能资本化)相互抵销,而不是只抵销其中一方的投资收益或利息支出。
2、关于“抵销以前期间资本化的利息支出”的回答。

C 要抵销以前期间资本化的利息支出,在建工程 或固定资产(资本化利息),是指发行方当初发行给内部公司的应付债券用于在建工程符合资本化的利息全额。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在建工程 或固定资产(资本化利息)
以上分录中的借:“未分配利润-年初”指的是本期末抵销购买方当初从内部公司购买的债券(即持有至到期投资)所产生的利息收入(即当初的投资收益已在当年末结转到了未分配利润项目中了),并且从“要抵销以前期间资本化的利息支出”这句话也清楚说明了是以前期间的资本化利息,即你所说的当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15
在某些情况下,债券投资企业持有的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企业的债券并不是从发行债券的企业直接购进,而是在证券市场上从第三方手中购进的。在这种情况下,持有至到期投资中的债券投资与发行债券企业的应付债券抵销时,可能会出现差额,应当计入合并利润表的投资收益或财务费用项目。
第2个回答  2013-04-09
问题一的回答不正确,问者的表述没有错误,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应付债券抵销时有三种情况,应当分别处理:
1.当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大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时
                 
借:应付债券(个别报表的摊余成本)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个别报表的摊余成本)
                 
财务费用(差额倒挤)
                 
2付债券的摊余成本小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时
                 
借:应付债券(个别报表的摊余成本)
                 
投资收益(差额倒挤)
   
贷 持有至到期投资
3当两者相等时
借 应付债券
贷 持有至到期投资
第3个回答  2018-05-07
借差计入财务费用,贷差计入投资收益
借:应付债券
财务费用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应付债券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投资收益
由于双方入账的方式不同,中间计入资产成本和计入负债成本的考虑因素不同,比如说发行费用,二者的入账金额可能不同,这个可以理解成差额产生了新的科目,也就是增加了新的科目,增加内容计入财务费用和投资收益,如果是借差则只能增加财务费用,如果是贷差则只能增加投资收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