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处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自考第六章课后第7题。简答,谢谢!

正确处理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个
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要想取得胜利,都必须依靠本国人民群众的智慧
和艰苦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力更生,而不能依赖外来力量,这是一项
重要的原则。中国共产党就是依靠自力更生这条马克思主义路线,打倒中
外反动派;就是依靠自力更生这条马克思主义路线,冲破帝国主义的经济
封锁,顶住霸权主义施加的种种压力,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艰
苦奋斗,在建国后的短短40多年的时间内,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
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建立了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经济上取得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
会主义中国屹立于世界。在科学技术方面,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生产了
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发射了运载火箭,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水下发
射运载火箭也取得成功。中国人还自己设计、制造了攀枝花钢铁基地、武
钢一米七轧钢成套设备,为葛洲坝生产了世界上最大的低水头发电成套
设备,等等。依靠自力更生,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把人
民团结起来,就比较容易克服面临的各种困难。自力更生体现了唯物辩证
法的发展论。它承认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
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本国的反动派,要靠本国人民自己动手
把它推翻打倒;本国革命力量成长壮大,要靠自己在革命实际中,滚爬摔
打,不能依赖外力扶持。前进中每个失败挫折,都是现实生活赠予革命政
党的宝贵经验财富,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走向成熟的催化剂。国际共产
主义的历史经验表明,依靠外力培植起来的政党,是经不起大风大浪的。
而扎根于本国革命实践,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革命政党,才充满着
坚韧、旺盛的生机。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革命如此,建立幸福美好的
生活更是如此,更需要本国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艰苦奋斗。自力
更生体现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认识
的主体,当然也是力量的源泉。中国共产党毫不动摇地确立独立自主、自
力更生的方针,并加以娴熟运用的奥妙,就在于那种“群众是真正英雄”的
坚定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巨大政治热情,以及“唤起工农千百
万”的卓越才能,坚信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依靠人民,和人民
打成一片。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立足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依据。独
立自主并不是盲目排外,自力更生更不是闭关自守。中国坚持自力更生,
同时也主张对外开放,主张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对外开放,进
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是中国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一项长期的基
本国策。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从来不成功的。不采取对外开放的方针,就不
能迅速改变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就不能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上先进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实行对外开放,按照平等
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战略方针”。党的
十二届三中全会、“十三大”和十三届七中全会,根据中国改革开放的实
践,都首先肯定和丰富这一战略方针和基本国策。这就表明,对外开放是
中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来不得半点含糊或动摇。社会主义为什么
要实行对外开放呢?(一)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我们的社会主义,无
论是作为学说,还是作为制度,本质上都是开放的。所谓开放,就是从历史
上和同时代的人类文明中吸取优秀成果来充实和丰富自己,而不是把自
己看作是一个自满自足的自我封闭的体系。(二)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
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世界经济发展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还认为,在
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任何一个国家,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不与世隔绝
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经济。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
宣言》中就曾明确指出: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导致世界市场的形成,从而
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
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
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列宁也说
过:人类的整个经济、政治和精神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就已经愈来愈国
际化了,社会主义会把这三方面的生活完全国际化。1921年4月,列宁在
总结十月革命胜利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时指出:社会主义共和国不
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在目前情况下应该把自己的生存同
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在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发展到现代的水平,世界
上哪一个国家都很难拥有发展本国经济的需要的全部资源,也不可能掌
握世界上所有的先进技术。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与其他国家交往。否则,
就很难发展。以美国为例,它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之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
家,它得天独厚、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它也有许多重要的资源是没有
的,或者满足不了需要,必须从国外进口或大量进口。还有许多国家和地
区,例如日本、新加坡和香港等等,都把对外经济关系放在生死攸关的地
位。资本主义国家如此,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如此。1918年4月,列宁在全
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议上,就驳斥过那种认为不向资产阶级学习也可以建
成社会主义的观点,他认为,这是中非居民的心理,不能设想,除了庞大的
资本主义文化所获得的一切经验为基础的社会主义以外,还有别的什么
社会主义。列宁还认为,社会主义实现得如何,取决于苏维埃政权和苏维
埃管理机构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的好坏。列宁还为此提出
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
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总和=社会主义。总之,一个新
制度要全面地超过并最终战胜旧制度,就必须把旧制度尚存的可以利用
的活力吸收过来,把它放在新的基础上,加以进一步的发展。否则,旧制度
尚存的那点活力就有可能成为新制度的不完善性的对照物,甚至在一个
时期内成为窒息和打击新制度的力量。只有把它吸收过来,才能推动新社
会前进。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立足点,对外开放是革命和建设的
重要条件,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两者是统一的。对外开放吸收外国资
金、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以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等,目的是为了增强本
国自力更生的能力,作为发展生产力的一个补充,而不是削弱或代替本国
的自力更生,更不是要削弱民族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前30年
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0多年的对比经验证明,只有把两者正确地结合起
来,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唯一方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6-14
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我们要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2个回答  2015-06-20
  实行对外开放要处理好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我们要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3个回答  2011-11-23
u87ikkk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