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失败原因

如题所述

  项羽失败原因

  一、项羽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封建贵族政治,封立十八个诸侯王,搞分裂割据,把统一的中国倒退到割据分裂的旧时代里去,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二、项羽残暴无比,多次屠城,滥杀无辜,失掉民心。尤其在巨鹿大战中获得大胜后,于新安用狡诈的办法把已经投降的二十多万秦军全部活埋。激起了关中秦民的愤慨,他们怨恨项羽残暴,更坚决拥护刘邦,惟恐项羽得势。项羽虽然在军事上大胜,但政治上却大败了。
  三、项羽在一些战斗中暂时取胜,全凭自己的勇力,不会用人,更轻视贫寒出身的人。项羽发怒时,大喝一声,在他旁边的上千个人,都会被他镇慑得不敢动弹,但他不会懂得如何使用有才能的谋士良将,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
  四、项羽待人仁慈有礼,言语温和,但奖罚不明。有人生了病,他会同情得流下眼泪,会把自己的饮食分给这个人;但是等到他所用的人立了战功,应当封赏时,他却把已经刻好的印信拿在手里,舍不得给人家。
  五、项羽没有建立巩固的后方,在战略上处以被动地位。如他灭秦后就往东走了。有人劝他留在关中这个地方,可以建都成就霸业。但他不但不听劝,反而还说:“人富贵不回故乡,就如同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别人谁知道呢。”给果建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失却了关中这块宝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2-08
  项羽的失败与以下几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1、欲称霸却不识人才 《管子》云:“争天下者,必先争人”。项羽喜欢呈个人之勇,殊不知人才的重要性,在中国,诸葛亮堪称智慧的化身,而蜀国拥有这样的一个人才,却导致蜀国成为三国中第一个灭亡的国家,这与诸葛亮在人才培养方面逊色至极有着很大的关系,最终造成一个“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可悲局面。因此刘邦说“项羽有一个谋士范增而不能用,这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一个不识人才的领导,注定事业不会长久,不会做强做大。
  2、性残暴却妇人之仁 项羽性情残暴,杀人如麻,但事到关键时候,却在“鸿门宴”下不了手杀刘邦,刘邦因此得以逃脱,这无异于放虎归山,为日后留下了隐患,终使自己葬身刘邦之手。
  3、富气势却小肚鸡肠 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具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势,但在打败秦王朝之后,却舍不得将许多职务任命给跟着自己打江山的兄弟,缺少激励机制,终使士气低下,人心涣散,也就江河日下。
  4、有雄才却目光狭隘 项羽说过,“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就是说富贵如果不还乡,就象穿着很漂亮的衣服在夜里行走,就没什么意思了。如果一个人追求成功,只想眩耀给别人看,说明这个人不是信心不足,就是虚荣成嗜。信心不足,就是水平欠缺的一种表现,虚荣成嗜,则是不够务实的表现。好表现,某种意义上说是目光狭隘,站不高,看不远。
  5、重情义却疏于践行 “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别姫的经典历史镜头直到今天,还让许多人为之扼腕。一个斗士,战死疆场,本无可厚非,但既然爱上一个女人,就要做好保护工作,当好护花使者,为对方着想。项羽完全可以带着虞姫登上停靠在岸边的小船溜之大吉,但这个时候,他脑中只有自己,没考虑到身边还有一个需要他保护的女人。爱一个人如果不能在行动中体现,在关键时刻经不起考验,那之前的情绵意长、关心爱护全当是哄人的伎俩。
  6、讲面子却流于形式 垓下之战失败,乌江亭长劝项羽东渡,以期东山再起,可是项羽以“无颜见江东父老”为由予以拒绝,在乌江自刎。重面子到如此地步,实不是一个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所为,这个时候讲面子就是流于形式,一个优秀的斗士应该在逆境中坚忍不拔,不屈不饶,总结经验教训,以待东山再起,在成功面前狂妄自大,在失败面前悲观绝望的人,可能一时会取得成功,但很难持续。战国时期的孙膑被庞涓囚禁,只好装疯,最后竟然当着庞涓的面抓起地上的猪大便吃,让庞涓彻底相信孙膑疯了,便放孙膑自由。孙膑到齐国谋得将军之职,最后在战场上用了一个奇计,让“庞涓死于树下”。孙膑坚忍之度至此,让人心生敬意,项羽与之相比,差之甚远。真正爱面子的人,要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拍没柴烧”的道理,才能在最后挽回面子。
第2个回答  2019-02-15

1,起义军的小农意识不足以担当大任 2,八旗兵和吴三桂以及后明政权的联合夹击.....

第3个回答  2011-11-27
过于自负、好面子。大丈夫要能屈能伸,项羽本是当世枭雄,才能、胆识都在刘邦之上,可是他就是太过于脆弱了!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第4个回答  2011-11-27
他只懂得用武功而且又不听取别人的意见,而刘邦相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