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课堂教学的建议

如题所述

有些老师,上理论课的时候老是过于注重强调出勤,例如:用按座位坐、或用出勤来压制学生等,本来学生就不是很喜欢上理论课,这样一搞,更使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甚至使抵抗。当然,出勤是必要的,但不要过于强调。让人感觉来上课只是为了出勤而不是为了学习知识,或者感觉老师要的就是出勤这样的要求。

其实,要教好理论课,特别是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时,首先要做是跟同学们及时交流。建立平等的关系、还有就是宽容。有些老师提问学生,学生答不上,就针锋相对,甚至侮辱学生、说些有辱人格的话。就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这样的老师是不及格的、失败的。虽然学生也有些不对,但如果老师和颜悦色的说,不要说些过于偏激的话,师生关系会更好,更有利于教学。其次,老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到课堂内容中来,培养学生的兴趣。还有,就是老师的用语的语调、声音是否清楚,老师的个人形象等。最后,理论和实践要密切结合一起来运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6
1. 上课,教书育人,说到底,凭借的是“德行”与“学问”,而非所谓的教学“艺术”。真正高“德行”“学问”含量的课,自然无法而工,率性而妙。有境界、胸襟、成高格,自是好课。

2. 没有理念,实践就会盲目;没有实践,理念就会空洞。我们需要理念和实践的高位结合。

3. 确立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课堂文化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要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三核心”理念,确保现阶段的课程改革方向正确,目标明确。

4. 研究好课、好课例、好课型,促使课堂教学有品位,有品质,有品牌。

5. 精美的课,有的是经过了千雕万琢,而有的是浑然天成。千雕万琢让人敬佩,浑然天成的更充满魅力。

6. 每一位学生都要发展,但不必求一样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必是同步的提高;每一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是相同的规格。

7.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课堂产生学生思想,让课堂展示教学个性。

8. 要进一步形浓厚的课堂教学研究氛围,进一步提高教研活动的学术含量,进一步开展学科教学研究的实验项目。

9. 先做“教书匠”,再做教育家。

10. 不预习不上课,预习不好不上课。预习是课堂教学的新起点。

11. 文本阅读、配套预习题、翻转视频都是预习。预习是有步骤、有方法的,如,于漪老师的“三看一问”。“看一看”是最初级的。

12. 预习的目的是产生问题,而不仅仅是识记知识。

13. 教案是预案,不是结案。

14. 关注每一名学生,关注最后一名学生,关注特别需要关注的学生。

15. 教学你能看到学生吗?你能看清学生吗?你能看懂学生吗?教学千万不能以“我”为本。

16. 先说后教,先学后教,先练后教,请你先摸清学生的“底细”再教。

17. 目标既要“顶天”也要“立地”,既有高度又有低度,既有宏观更有微观。

18. 没有精心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生成。

19. 读透文本,读透学生,设计任务,是课前的三大使命。

20. 课,可以预习、预设,但不要预演。不提倡试上,反对反复试上,坚决反对在同一个班级反复试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