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么弄懂宝宝日常举动的“暗语”?

如题所述


心理支配孩子的行动

如果把孩子的这种心理继续延伸,细心发现,就能找出其中的行为规律。

很多父母因为不能理解孩子所作所为的具体目的,而感到无比烦躁。

因而在沟通时,都互不理解对方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使得肢体动作成为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

其实如果父母弄懂了宝宝日常举动的以下这些“暗语”,教育就能事半功倍,这是有规律的。


孩子经常做出的八个动作:

1)把喜欢的东西堆在床上

孩子把玩偶摆到床上陪自己睡觉是个很常见的场景,里面蕴含的意义就是缺乏安全感。


建议:孩子的想象力天马行空,父母最好将孩子哄睡后再离开,或以孩子的视角和心理环顾房间,寻找是否有奇怪的形状或影子吓到了他。

之后,家长需要做的是让孩子亲身体验一下,让他们知道眼前的东西并不是什么怪物。

2)拒绝家长拿到眼前的东西

许多家长都发现这种情况,无论自己给孩子拿吃的还是玩具,有时都会遭到拒绝。

这里面的隐藏含义就是,孩子认为自己目前做的事更有趣。

建议:如果孩子会说话,家长应该询问孩子的意图,要是还没学会说话,可以鼓励孩子用行动表达出来。

如果正巧是在教宝宝学说话的时候,这种鼓励还会帮助宝宝更快学会。

3)双手不知所措,拽衣角

有些内向的孩子,会在游乐场这类小朋友极多的公共场合出现类似行为。

这说明孩子有些紧张,不知该做什么,也就是常说的“怕生”。


建议:针对这样的孩子,家长更要主动沟通,帮他打开心扉,并鼓励孩子多和别人交流和独立完成一些事情。

4)挺胸抬头地踱步

有些孩子在家里有时会像领导视察工作一样,在房间里走个不停。

这代表孩子可能因为某件事很有成就感,有些小骄傲。这么做,只是因为不想表现得太过夸张而被人嘲讽。

建议:家长可以向孩子了解情况,如果做得不错,可以继续培养自信;如果只是一点小事,就要继续鼓励孩子,并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谦虚。

5)对话时,眼睛向四周看

家长在向孩子询问一些事情时,若孩子眼神十分飘忽,就是不和家长对视。

这可能代表孩子因为做错事了,而有些心虚。这是自我防卫的表现,一般都是做错事后的反应。


建议:这种情况就需要家长们的“循循善诱”了,及时对孩子做出正确的引导。

6)异常沉默、双手紧握

孩子突然变得特别沉默,面目表情也十分僵硬,家长问孩子怎么了,又不肯说,这代表孩子可能受委屈了。

建议:这时家长就不要再继续追问了,需要对孩子表达出理解和同情的情绪。

7)模仿大人的动作

有时妈妈正在吃饭,孩子也在一旁假装吃饭;妈妈笑了,孩子也跟着一块笑。

可能家长也会疑惑,孩子怎么总学自己呢?这种行为表示孩子很高兴,并且喜欢对方才会模仿。

建议:家长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如果不小心表现出来了,也需要及时纠正孩子的模仿。


8)摔东西

孩子有时会随手拿起身边的东西往地上摔,这说明情绪比较低落,很生气。

其实除了生气外,还有一层想引起别人关注的意思。而且在这一动作下,孩子也会获得满足感。

建议:宝宝再有类似行为时,家长需要多抱抱孩子,给予他一种心理安慰,并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除了以上八条,孩子还会有很多种展示情绪的行为,这需要家长们平时多多观察,及时理解孩子的诉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08
宝宝在撅嘴时,就是想要尿尿或想拉粑粑;宝宝呼吸急促做吸吮动作就是宝宝肚子饿了;如果宝宝大哭,哄也哄不下来,可能就是宝宝生病了,不舒服了!
第2个回答  2020-07-08
宝宝哭闹嘴巴出现吮吸动作说明宝宝饿了,家长要及时喂奶。当宝宝哭闹,小脚乱蹬,说明宝宝肚子不舒服,可能是肠胀气,家长要飞机抱按摩腹部。
第3个回答  2020-07-06
家长需要平常多多观察,及时理解孩子的需求,多和宝宝进行交流,时间久了,就自然明白宝宝想做什么了。
第4个回答  2020-07-06
家长只有多陪伴宝宝,养育过程让我们懂得宝宝日常举动的“暗语”。宝宝如果在玩的过程中,突然目光发呆,身体不敢动或双手握成拳头使劲,那这个宝宝“暗语”是想告诉你:我小便或大便啦,快来帮我清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