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0
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诀》,太极拳原名"十三势",王宗岳作《太极拳论》 ,取太极阴阳之理而名之。王宗岳所著的太极拳谱有《十三势行功歌》。“行功”按现代语言说就是练拳。

《十三势行功歌》以20句七言诗记太极拳谱,言简意深,不练到上乘功夫是难以领悟其实质的。在武禹襄以《十三势行功要解》对其作了简要的解说之后,后学者才比较容易理解。今将武禹襄在《十三势行功要解》中对《十三势行功歌》的解说叙述于下。

十三总势莫轻识,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偏身躯不稍痴。

静中触勋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工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用无息法自休。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疑;

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工夫贻叹息。

“命意源头在腰隙”——以心行气,务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变换虚实须留意”——意气须换得灵,乃有 圆活之趣。

“气遍身躯不稍滞”——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

“静中触动动犹静”——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

“因敌变化示神奇”——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

“势势存心揆用意,刻刻留意在腰间”——曲中求直,蓄而后发。

“腹内松静气腾然”——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虚领顶 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

“屈伸开合听自由”——以气运身,务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意气君来骨肉臣”——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

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共20句,句句讲的是意气运动,武禹襄又按其用意运气的具体功法逐句注释,直指太极真谛。 太极后辈唯有精心研读,悉心领悟,何以舍此而他求。

王宗岳说《十三势行功歌》为一百四十字, 指正文而言,在正文末句“……益寿延年不老春!”之后,他又加了四句说:虽然只写了140个字,可是“字字真切义无遗,”太极拳法尽在其中也。他忧心忡忡地告诫徒弟及后学者,“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息。”

十三势行功要解

武禹襄

以心行气,务沉着,乃能收敛入骨,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隙’也。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须留意’也。

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所谓‘气遍身躯不稍滞’也。

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所谓‘静中触动动犹静’也。

往复须有摺叠,进退须有转换,所谓‘因敌变化示神奇’也。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所谓‘势势存心揆用意,刻刻留心在腰间’也。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腹内松静气腾然’也。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所谓‘尾闾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也。

以气运身,务顺遂,乃能便利从心,所谓‘屈伸开合听自由’也。

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腰为驱使,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