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具体官吏的称呼

如题所述

古代具体官吏的称呼有三公、司寇、令尹等。

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司寇,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空、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管刑狱、纠察等事。各诸侯国亦置此官,职掌同周,楚、陈等国称司败,后世也用作刑部尚书的别称。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官吏一词的介绍

官吏连用为一词,成为历朝普遍对大小官员的统称。对于“官”的解释,《说文解字》释为“事君也”,即替为君者效命,为君主服务。换句话说,不论公卿,还是臣仆,只要为君主做事,即是官。还有一个“臣”字,臣、民二字都是相对于君而言的。君、臣、民三者间,臣是替君治民的,这便使“官,事君也”的解释具体了。

臣,既是官对君的自称之词,又是人们对官的一种泛称,凡称“臣”者都可视为“官”。随着君权的逐渐强化,官治民的范围越来越宽,国家机构日益扩大,官僚队伍不断膨胀。在设官分职越来越细密的同时,君主对于官吏的管理也越来越严密,于是形成越来越复杂的官制体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