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老师去参加高考会不会考上清华或者北大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5

我当年全国数学联赛一等奖,江苏赛区第一名,保送北大数学系,没去,学校让我高考冲状元。高考填志愿,本来第一志愿填的清华电子,后来南京大学的招办找到我,说不管考多少分(我们那会是先填志愿再考),都会录取,而且给专门的奖学金。我就把清华放在了第三志愿。最后成绩出来超清华录取线37分。

俗话说: 有状元的徒弟,无状元的教师 ,你连这个朴素的道理都不懂吗?

让教师去参加高考,不一定能考上清华或北大,而且我相信大部分高中老师都考不上,因为当年他们就读的师范大学,都不可与清华、北大同日而语。而真正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也很少有去当高中教师的,即使他们当了高中教师,也不一都能教出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

术业有专攻。 学科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自己会多少知识,而是把自己会的知识,想办法教给学生。与教师大学时期学习的专业知识相比,高中知识九牛一毛,教师完全能做到精通,如果就单科而论,每名教师几乎都能达到考上清北的水平,但考上清华、北大需各学科成绩都拔尖。

教师虽然考不上清华、北大,但通过各科教师的通力协作,能够教出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这就是教师最大的成功之处。

如果让老师去参加高考,能不能考上清华或者北大?我的回答是绝无可能。

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高考是综合性考试,一个考生要考六个学科,而老师是‘术业有专攻’,例如英语老师的数学成绩不可能是顶尖的了,而要上北大或清华,考生的各科分数都应该是最为拔尖的,所以各科老师也许能将自己所教的学科考到一个最好的分数,但不能保证所有学科都最好,所以他们不可能考上清华或者北大。

第二,高考需要进行长时间的适应性训练,才能获得高分。老师平时工作中都只学习、运用了自己所教的学科,对于其他学科都长时间没有学习了,特别是那些工作时间长的老师,他们甚至已经遗忘了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所以,他们应付不了高考这样的综合性考试,不能获得较好的分数,自然与北大清华无缘。

我是教师,记得参加工作后的好多年,我时不时就梦见自己又回到了高考考场,可是看到高考试题,昔日烂熟于心的知识现在全然不会了,心里说完了,高考要落榜了,一下子吓醒了。

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如此,以前读高中时英语不错,可是现在对高考英语试卷完全无感,其他学科更是不行。

第三,我们生活中的老师大多是毕业于师范院校,这些师范院校和清华北大都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也就是说,老师们在学生时代参加高考时都没有考取清华北大这样的顶尖学府,若干年后,又没有坚持全科学习,怎么能考上清华北大呢?

有的人错误地认为,既然老师能教出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那么那个老师一定也能考上清华北大,其错误之因就在于他没有认识到教出清华北大学生的不是一个老师,而是几个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另外学生自己的努力是主因,老师只是配角而已。

让老师去参加高考,大概率不会考上清华或北大。

每年的高考,能够考上清华北大的都只是凤毛麟角,若非有过人天赋,是绝对不可能脱颖而出,成为高考中的幸运儿的。从每个省考取清华北大的人员来看,基本是省前200名的人。一个高考能从几十万人中排在前200名的,如果说没有天赋,我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我虽然不敢百分百肯定,但是以我所知道的为例,大多数优秀的学生都不考虑上师范院校。上师范院校的基本是在中等偏上的学生。当然,也有个别学霸会因为兴趣或家庭的原因而选择师范。因此,以现在老师的水平,是比较难考上清华北大的。

现在的高中教师基本都是从事自己的专业的教学,很少有老师会样样精通。做自己所教的学科,可能会不错,但是其他的科目,往往是遗忘的差不多了,分数要达到清华北大的要求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当然,如果是刚刚毕业的老师,或许是有机会接近清华北大的分数线的。尤其是理科,像李永乐老师那样的理科天才,如果语文英语不拉胯的话,是有可能考得上的。


不会的。在职老师如果真的再次参加高考,也不一定能够顺利考上北大或清华。换句话说,老师不一定能考过学生。这是事实,也是必然。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规律啊!下面我就此话题展开说说我的观点,欢迎各位师友点评讨论。

一、教师在某一专业有特长,不一定是各科都很优秀。

一个教师在她(他)的专业领域即便能够达到非常高的水平,这只不过是一个学科,某部分学科造诣很高,几乎接近高考出题人的水准,但高考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则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大剂量的反复训练和刷题模式,有对试题的敏感度和熟练度,他们才有可能在高考中取胜。

老师即便是她(他)所教的这一学科拿到满分,但其它学科不一定都很好,或者不可能百分百地保证降低失误率。毕竟参加完高考后,又上了四年大学,进而在高中教学生涯中又经历多年的磨练,当年的风采不再,当年的辉煌已逝。考试题内容有变,考试的风向标有变,考试的难易度有变。所谓“水涨船高”,指的是每一年、每一段、某个时期高考出题都在“稳中求变”中向前推进。

二、老师即便不是“冠军”也可以把你培养成“冠军”。

老师是学生崇拜的偶像,大家对他渊博的学识、幽默的谈吐、激情四射的风采所折服。见多识广说明一个教师的积淀深厚,潜心向学;处处时时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说明一个教师有学富五车,经天纬地的本事;老师的课堂风趣、儒雅、风趣、引人入胜说明他有惊人的魅力,阅历很深,对一个点、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典故都能如数家珍,左右逢源。这些是一个教师的基本功,也是常年积累、深研细专的结果。

在学生眼中认为老师在高考中应该是十拿九稳,绝对的 “冠军”和“状元”,不然老师的高大形象应该打折扣。其实, 这是一种偏见

但,教师即便不曾当“状元”,凭借他的博学多才和勤奋励志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甘为人梯无私精神也能为自己的学生奉献一切。 教师是什么?是打开一扇窗,送上一段路,让人的一生走向更美好。

“山沟里飞出金凤凰” 这绝对有可能,因为教出来高考状元的老师,也没有多少是曾经的状元。没有上过大学的无数“代课教师”也有很多、很具名气的教师代表,他们都有过“桃李满天”的耀眼的光环。

三、考上北大或清华或许不能代表什么。

老师和优秀学生各有所长,所谓 “学术有专攻” ,不能统一放在高考的层面论短长。高考状元之所以成为状元,是他们具备了高考对考生的各项“硬指标”、“高标准”的考查,满足了国家选拔人才的近乎苛刻的规定,把每一门学科学精,学透,研习到极致,集勤奋、聪明、智慧、高效于一身的才子,才有的结果。但大学毕业后,每个人的命运都有可能随着岁月的流逝, 社会 的变革发生逆转,有的高考状元一生活得很精彩,有的平庸一生,沦为普通百姓。

我们把考上北大清华的学子看作是学业上的巅峰、可望不可及的偶像。但就仅此一点,不能说明人生就此为巅峰,以后道路漫长,从一个阶梯迈向另一个更高的台阶才是值得崇尚的壮举。学业上的成功不代表人的一生就是“人精”,不代表一生的完美,说明不了一个人绝对“前景广阔”。

教师把他的一个个学生培养成才,本身就很了不起的,不能说老师没有考上北大清华就不如学生。

教师说: “人的一生都走在路上,心比眼睛看到的多。” 学生说: “强者就是含着泪水一直狂奔。” 师生本同源,褒贬太多,都有辱斯文,失之偏颇。被人嘲笑,成为诟病,那又何必呢?

从目前的我们国家的情况来看,教师这个行业不是最吸引人的行业,也不是最受尊重的行业,也不是待遇最高的行业。

因此就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教师这个行业的从业者,绝大部分也不是清华大学毕业,北京大学毕业的,不是世界一流名牌大学毕业的。在一些小学初中高中尤其如此,在一些比较偏僻贫穷的地方的基础教育行业中,更是如此。

教师在上师范学院的时候,还可以免收学费。在其他方面得到一些照顾。这也说明喜欢上师范院校的精英数量比较少一些,还需要国家鼓励。从中也可以看出,师范院校中的学生绝大部分不是世界上超一流的精英。

在我们国家考上北大清华的,一般都是精英啊。

现在假设让这些高中教师上考场和学生一块参加高考,他们考上北大清华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比例肯定非常非常低,没有学生的比例高。因为年龄不饶人。因为这些老师的起点也好,自己上的大学也好,和清华北大的要求来说,绝大部分还是差那么一截子。

这个问题可以想一想。这个话题可以说一说。我们也明白。最优秀的孩子不一定都是有最优秀的老师。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随着教师待遇的提高,我们也看到有一些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还有世界一流大学毕业的精英们,也愿意在我们国家的一些大城市的名校去做小学老师了,去做初中老师了,去做高中老师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说明基础教育在某些地方有了那么一点点吸引力,这是个好事啊。

整体来说教育越来越好了。但是教师整体来看,特别是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师,绝大部分还不是世界一流大学毕业的。

但愿名校毕业之后,从事教育行业的人越来越多,但老师的起点越来越高,素质越来越高,教出来的学生越来越好。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胡思乱想,说的不对的地方请您多多批评。

唐代韩愈说,“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老师参加高考,会不会考上清华北大,我以为一般不会。因为老师不一定天资比学生好,老师是术业有专攻而已。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师傅是指点门道的,师傅把门道指点清楚了就算完成职责了。学生有悟性,又勤奋好学,超过老师是自然的,“青出于蓝胜于蓝”,非常精辟。

一般而言,老师是期望学生超过自己的,老师生怕学生学不会,竭尽所能教学生,遇上天资聪明的学生,是老师的福气,学生出息了,老师是有脸面的。

一个学生考上顶尖大学例如清华北大,是所有学科老师通力合作的结果,更是学生努力和天赋换来的。

有普通师范院校毕业的人任教于名牌中学,一样是好老师,一样教出考入清北的学生。全国每年考入清北的学生,他们的高三老师有几位是就读清北的,不能说没有,但绝不会多。老师能够术业有专攻,能够兢兢业业就可以了。

中小学教育不同于大学教育,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性的,给学生打底子,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给学生开启智慧之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合格和优秀的老师。

衡水中学的老师非常厉害,但是衡水中学的成功,是管理的成功,教学有一套极其有效的办法。试问,衡水中学的老师都是名牌师范大学毕业的吗?都是教育部直属五所师范大学毕业的吗?不用问,也不可能。让这些老师一个个拎出来参加高考,达到清北分数线,我以为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们可以培养出河北省最多的考入清北的学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世人看待老师,莫走入误区。

只答一点:老师的思维模式与学生的思维模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维度。

学生只需要考虑“对、错”,而老师已经习惯于考虑“为什么对、错”。

所以在考场上,越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审题,解题“思路”越复杂,所以不具备考场迅速,快捷解决问题的“应试能力”。老师“考”不过学生就成为必然。

高考是一个综合性的考试,我想任意一名教师走上考场,恐怕只能是在自己的学科有一个高分或满分,其他科就难说了。

这是从一个优秀学科教师角度说的啊!如果自己学科都做不好,其他科只能呵呵呵了。

再回头说一下会不会考上北京大学或清华大学啊。

@思三一认为

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没有任何准备的话,单凭借着以前留下的底子,那必然是不行的。

如果说,这个人想要冲击一下做好充分的准备,有很坚定的毅力,我认为是有机会的。

如果让老师去参加高考,会不会考上清华或者北大呢?答案非常明确,考不上的。

为什么呢?因为教书和学习成绩他是不匹配的,不要看着老师讲解起来头头是道,但是一旦让老师上了考场去做高考题,那是很难有准头的,而且老师不是每门功课都特别优秀啊,如果他是教数学的,他数学题可能做的挺好,但是他的语文呀,英语啊,理综或者文综啊,那都是不行的。所以老师参加高考的话,除去本学科可能要得一点高分其他的都会得非常低的分数,尤其是北大清华的学生,那是样样都是数得着的,而且考高分那是天赋,不是说你老师教书就考高分的。

再就是我们知道这些北大清华的学子能考进去,那真是首屈一指,除去天赋之外,还有小时候的童子功,基本功,还有勤奋好学。各方面综合因素所致。并不是说某一方面的原因的,如果天赋不行再努力也白搭,而且很多人在高中阶段尤其是高三那都是拼了命的,能上几个清华北大,很多学校的学生累死也就是上个一本或者是二本,上清华北大,那是几乎不可能的。

而且现在有很多老师都是非重点院校毕业的,本身天赋就一般。更谈不上考上清华北大了。离北大清华的大门还很遥远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