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尧,舜,禹的具体即位年份,退位年份,死亡年份?

如题。

我们以BC2035年为夏始年,可将尧舜禹大事列于下:

尧:
BC2135 元年 尧帝放勋即位,号陶唐氏,年十六,居冀
BC2115 二一年 舜生。(据<尧典>生三十征用逆推)
BC2095 四一年 禹生。(据古<纪年>启七十八卒和<吴越春秋>禹三十未娶逆推)
BC2086 五十年 陶唐部的联盟部落又与有虞诸部组成大联盟,各部推尧为联盟主,有虞部首领舜为副主,东夷部
BC2086 五十年 陶唐部的联盟部落又与有虞诸部组成大联盟,各部推尧为联盟主,有虞部首领舜为副主,东夷部大业,炎帝后四岳等佐之,时舜年三十,尧以二女嫔之。 (据<尧典>生三十征用和<列子>尧五十年禅位)
BC2085 五一年 舜摄天子事元年。(拟推)
BC2079 五七年 舜摄七年,尧以崇伯鲧治河。(据古<纪年>禹在位四十五年和<尧典>鲧治水九年不成逆推)
BC2078 五八年 舜摄八年,舜囚尧帝放勋,并封锁消息,尧囚死(据<五帝本纪>摄政八年而尧崩和今本<纪年>五十八年改拟),年七十三。大联盟出现第一次危机,以三苗为首的反对势力推帝子丹朱为帝,仍号尧。
BC2075 六一年 舜摄十一年,6月30日,天再昏(日食)。是年,舜败三苗,迁其部于三危。其他残部仍以丹朱为帝。
(据天象拟)
BC2071 六五年 舜摄十五年,崇伯鲧治水九年不成,舜殛之于羽山,立其子禹为有夏部首领(拟推)。当时舜先后将亲尧的共工流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迁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另举用高阳部才子八人,高辛氏 才子八人。
BC2070 六六年 舜摄十六年,夏后禹即位元年。(据古本<纪年>禹立四十五年逆推)
BC2067 六九年 舜摄十九年,禹四年,诸部以尧势衰,先后从有虞。(拟推)
BC2066 七十年 舜摄二十年,禹五年,帝尧丹朱被迫以虞舜为联盟主,后稷放之于丹水。(据<世经>尧共七十年拟)
舜: BC2065 元年 舜通摄二十一年,禹六年,舜以禹治水(据<夏书>禹抑洪水十三年逆推),时禹年三十一,娶于涂山氏。
BC2064 二年 舜共二十二年,禹七年,涂山氏生子启(据启卒年逆推)。禹治水,自冀州始,三过家门而不入。
BC2063 三年 舜共二十三年,禹八年,皋陶作刑理民(据今本<纪年>拟),以子伯益佐禹治水,时年十五。(<列女传>作五岁,暂拟十五)
BC2058 八年 舜共二十八年,禹十三年,帝尧丹朱死,封其子于房。(据<孟子.万章上>舜为政二十八年而尧崩)
BC2053 十三年 舜共三十三年,禹十八年,禹治水十三年,成。舜以禹总师,以伯益为虞,伯夷为秩宗,夔典乐,龙为纳言,朱虎、熊罴为佐,遂陟方岳。(据<书.大禹谟>三十有三载,禹总师)
BC2052 十四年 舜共三十四年,禹摄元年,正月,禹受命摄政,即为联盟副主。(据<尚书大传>(舜)惟十有四祀,乃荐禹于天,使行天子事)
BC2038 二八年 舜共四十八年,禹摄十五年,舜老,禹专权,放舜于鸣条,舜遂巡于南方。(拟推)
BC2036 三十年 舜共五十年,禹摄十七年,舜卒于苍梧之野,年八十(据<孟子.万章上>舜荐禹于天,十七年而崩),妻后育殉,葬渭(据今本<纪年>)。避有虞之势,禹居于阳城。
禹:
BC2035 元年 禹为联盟主(即帝),居阳城,举皋陶为联盟副主。(拟推)
BC2033 三年皋陶卒,子大费立,即伯益。(据<孟子.万章上>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
BC2032 四年 伯益元年,禹荐伯益于天,使为联盟副主。
BC2026 十年 伯益七年,八月,禹卒于会稽,年七十。(据<夏本纪>) 凡为部落首领十八年,为联盟副主十七年,为联盟主十年,凡四十五年。(据古本<纪年>) 子启立。而伯益为联盟主。初,"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据<战国策.燕策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4-04
五帝年代的推算

蔺长旺

摘要
本文借鉴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参照相关史料和考古学发现,对五帝干支与公元纪年进行了探讨性推算。
关键词:夏商周断代工程 干支纪年 可信支点

先秦史学家李学勤先生认为,中国古代在公元前841年以前就有年表,而司马迁就看到过这个年表,因为司马迁自己就说了,当时他所看见“自黄帝以来,皆有谍记”。“谍记”就是用竹简写成的史书,司马迁看到了黄帝以来皆有谍记,是有年数可数的。可是问题是不统一,互相之间不一致,还有,司马迁说是“百家不雅顺之言,缙绅先生难言之”,对有些东西还有怀疑,不可相信,所以他以一种很严格的态度,没有把它们编到年表里面。当然很可惜,司马迁所看到的很多材料,后来人是看不到的。 因此可以说,上古纪年是可考的。特别是夏商周断代工程所积累的建立可信支点进而深入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也是可借鉴的。

一、可信支点的确立
五帝时期最具有可信度的纪年支点只有“帝尧元年丙子”之说,一旦确立该支点,就可获得重大进展。
1、 考古成果的支撑:
从大的文化层面来说,陶寺龙山文文化的发现与考古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陶寺遗址的地理位置与古文献记载的“尧都”地望相合,其放射性碳素年代(距今4200—4400年之间)也与古史传说中“陶唐氏”兴盛的年代基本一致。在陶寺城址东南的东坡沟村,发掘到一个古观象台,该成果证实了《尚书、尧典》关于帝尧“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的观天授时记载。
2、 天文学的贡献:
《宋书符瑞志》记载:“在帝位七十年,景星出翼,凤凰在庭,朱草生,嘉禾秀,甘露润,醴泉出,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时的讲话里,宋健先生提出了用核实古史内的天文记载,来达到走出疑古,超越迷茫的目标.研究报告证明了在公元前 2054 年(唐尧 92 年),确有文献记载,尧舜禹时代(帝位七十年/前2076年)的五星如连珠.
3、 各种史料提供的依据:
《史记》、《竹书纪年》、《宋书》、《山海经》等诸多相关记载。
由此完全可以断定,《竹书纪年》等史载“帝尧元年丙子(前2145年)”是可信的。
以帝尧元年丙子(前2145年)为支点帝舜有虞氏 元年己未 五十年戊申 根据干支纪年顺序,虞舜和夏禹之间有三年间隔:己酉,庚戌,辛亥3年,当为帝舜驾崩后天下大丧三年期。 故: 虞舜在位时间公元前2042年-公元前1993年, 己酉(公元前1992),庚戌(前1991年)和辛亥(前1990年)三年为天下大丧期。
帝尧 元年丙子 一百年乙卯
根据干支纪年顺序,帝尧和虞舜之间有三年间隔:丙辰,丁巳,戊午,当为帝尧驾崩后天下大丧三年期。 帝尧在位时间公元前2145年-2046年, 丙辰(公元前2045年)丁巳(前2044年)戊午(公元前2043年)为天下大丧期。
帝子挚立,九年而废
帝挚 元年无干支纪年,因为帝挚是被废,所以不存在国丧期。据据干支纪年顺序由帝尧年代上推,可得: 帝挚元年丁卯,九年乙亥。 帝挚在位时间公元前2154年-公元前2146年
帝挚前为其父帝喾。
根据五帝时代三年国丧期的传统。帝喾驾崩当有三年国丧期,再上推三年丙寅、乙丑,甲子,根据帝尧元年上推,可得帝喾元年辛酉,六十三年癸亥, 帝喾高辛氏 竹书纪年帝喾元年无干支纪年,帝喾四十五年,锡唐侯命。
关于帝尧的记载中有“帝尧及长,身长十尺,有盛德,封于唐,梦攀天而上。高辛氏衰,天下归之” 可见上述唐尧始封于唐,为唐侯,在帝喾驾崩之后帝挚为帝
第2个回答  2009-04-05
(尧)伊祁放勋 即位公元前 2367 / 退位 公元前 2285 / 死于 公元前2258
(舜)姚重华 即位公元前 2255 / 退位 公元前 2208 /(后归隐九凝山死亡年份不详)
(禹)姒文命 即位公元前 2205 / 退位公元前 2198 / 死于 公元前2198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4-04
只是有推测而推测出来的哦 不一定可信 并且也不全啊
禹 生于公元前2277年,卒于公元前2213年,享年64岁。他于舜死后即位,退位年份与死亡年份相同。
舜 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说明尧已知道了舜,并且舜已30岁。按照《史记》所载传说,舜摄政28年,尧才去世。据说舜在尧死之后,在位39年,到南方巡守时,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称为“零陵”。但是,对于此一说,却有颇多疑义。
按照《史记》所载传说,舜摄政28年,尧才去世。《尧典》记载,尧登位时,正值年富力强,十六岁由唐侯升为天子,在位七十年,禅位后八年而终,尧的年龄在百岁上下。
第4个回答  2009-04-04
你这答案不好说、我只知道尧帝七十年之后有了舜帝,舜帝即位二十年后尧就衰退了,而后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