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让生活更美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9
影响中贾母永远被姑娘媳妇儿们簇拥着白天赏花,晚上赏月,她老人家的那句“昨儿个吃多了,今天饿一会儿就好了”算是她自己认可的“健胃消食”了。

处于金字塔顶端最有权威的人物,过着锦衣玉食,富贵满堂的上流社会生活。其家族的文化底蕴是相当雄厚的,在这样的家庭中熏陶长大,数独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十几岁的孩子居然就能够写诗,知道“盆,魂,痕,昏”这四个声音产生的感觉是什么。这四个字听起来很像,可是她们可以把细微的差别区分开,放进第二,四,六,八句中。她们在解决心灵寻找的问题。她们把美学入于神髓。

她们知道质感是指声音的质地。比如“江洋韵”是“ang”的韵,“中东韵”是“ong”的韵。二者的共鸣音很大,仿佛国乐中的黄钟大吕演奏出来的声音。所以此二者通常都是用来写颂歌或者很大气的东西的,比如《满江红》的“红”,“ong”韵可以把一种气势用共鸣的方式传达出去。“一七韵”是“i”韵,本身是闭口韵,共鸣的部位非常小,比如“凄,寂,离,依”,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质感,声音低,调性比较悲哀,常用来表达比较细腻的感情。如果是送别的诗,就常常选“一七韵”。

绘画与做人是一种风格,音乐领域更明显,我们常听音乐的话,大概一听就知道这是贝多芬的,那是德彪西的,德彪西的音乐永远是飘的,而贝多芬通常是重的。

宝玉送荔枝给探春,特意找了一个白玛瑙缠丝的碟子,说这样配才好看。这又是一个美学经验。当它在生活里面完成的时候,它是非常具体的。真正的美学是在生活里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里面感觉到的美,它要靠生活的教养来慢慢完成。如今东西方都会谈到品味,品味是绝对不可能速成的,,速成只是一个消费的过程,无法积累美学经验。

在孩子们作诗的游戏世界中,慢慢把自己的感觉世界,知性世界,理性世界一起打开了。黛玉一定观察过梨花的花蕊,也一定体会过梅花那种轻到好像没有肉体,只有魂魄的感觉,才能写出“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这样的诗句。她们的美学教育应该是成功的。

大观园是个青春王国,贾母也年轻过,知道做为儒家媳妇儿的不易,支持孩子们的活动,她也试图做回少女,找回她的青春记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