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的激励机制是什么?

如题所述

员工激励机制,是指特定的方法与管理体系,将员工及工作的承诺最大化的过程。(1)目标激励:通过目标责任制,使企业经济目标得到落实,每个员工既要有目标又要有压力,产生强烈的动力,促使我们尽力去完成工作任务,或许过程是十分艰苦的,但结果是美好的。

目标激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措施,让我们时刻记住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不断的去挑战,不断的前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来的成功的喜悦,是任何事情都无法代替的,只有自己能深刻体会到。目标让人奋进,通过努力,看到目标被实现的激动人心的时刻。

(2)尊重激励:尊重各级员工的价值取向和动力人格,尤其要格外注视一些小企业的小人物和普通员工。

(3)物质激励:员工做的好的,建议可以包个红包,或者发放生活福利,生活用品,或者工资加薪等等。都可以作为物质奖励,适当的物质奖励可以更好的促进员工们的工作热情。

(4)竞争激烈:提倡企业内部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有序平等竞争及优胜劣汰的竞争,有竞争才不断的有进步。更加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员工自身的不断提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28
 1、获取  每一个人都会努力去获取一些稀缺的东西,以此提高自己的幸福感。这个驱动力得到满足,我们就会感到高兴;反之,则会觉得不满意。这种现象不仅适用于食物、衣物、住房、金钱等有形物品,也适用于旅行、娱乐等无形的体验,更不用说那些能提高我们社会地位的事情了,如得到晋升,得到一个拐角办公室或者进入公司董事会。“获取”这个驱动力往往是相对的(我们总是拿自己拥有的东西与别人拥有的东西进行比较),而且是难以满足的(我们总是想得到更多)。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总是不仅关心自己的薪酬,也关心别人的薪酬。同时,这也解释了设定工资上限为什么会这么难。  2、结合  许多动物都与父母、亲属或种群建立密切关系,但只有人类把这种关系扩展到了更大的群体,如组织、社团和民族。“结合”驱动力得到满足,人们就会产生热爱、关怀等强烈的积极情感;反之,则会出现孤独、愤世嫉俗等消极情感。在工作环境中,当员工为自己是组织的一员而感到自豪时,他们的激励度就会大大提高;而当组织背叛他们时,他们就会士气低落。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员工发现自己很难脱离开所在部门或事业部,因为他们对关系最密切的同僚有了依恋之情。但有一点是对的:如果员工能对更大的集体产生归属感,他们有时候就会更关心组织,而不是自己所在的那个小团体。  3、理解  我们都渴望了解周围的世界,并从科学、宗教和文化等方面提出种种理论去解释各种事情,并且提出合理的行动和应对措施。当事情看上去毫无意义时,我们会感到沮丧;而寻找问题答案的挑战,常常会让我们充满激情。在工作环境中,正是由于“理解”这个驱动力,我们才渴望做出有意义的贡献。当员工所做的工作具有挑战性,并能让他们成长和学习的时候,他们就会受到激励。而当他们所做的工作看起来毫无价值或毫无前途时,则会士气低落。觉得自己才干无法施展的员工往往会离开公司,去其他地方寻找新的挑战。  4、防御  面对外来威胁,保护自己,保护我们的财产和成就、家庭和朋友、思想和信仰,这是我们的天性。这种驱动力根植于“斗不过就逃”的反应当中,这是大多数动物共有的一种基本反应。对于人类来说,它不仅表现为攻击性或防御性的行为,还表现为寻求建立一系列制度来推动正义、明确目标和意图,并且允许人们畅所欲言。这种驱动力得到满足后,人们会觉得安全和自信,否则就会产生恐惧、憎恨等强烈的消极情感。“防御”驱动力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人们为什么会抵制变革。它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公司被人并购(这是一项特别重大的变革)会让员工陷入颓废,即便这个交易可能是拯救组织的唯一希望。例如,头一天有人还告诉你,你工作很出色,是公司不可或缺的人才,而到了第二天,公司却因为重组让你走人,这对你的“防御”驱动力绝对是一个直接的挑战,而且是难以预料的。因此,猎头公司经常在这种转变期来挖人也就不足为奇了。它们知道,这时候的员工往往感到很无助,管理者似乎可以随心所欲地做出人事决定,而他们只能听凭摆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5-28
职场中的激励机制,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单位通过形成一套系统化的规则和制度能够让员工保证一定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这种激励机制更多是以物质奖励,或者是一种荣誉褒奖为主。
具体细化的话,职场中的激励机制包括了鼓舞目标,主要是通过某些鼓舞手段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而最主要的就是通过一些诱导的因素包括精神基类,薪酬基类荣誉及工作,积累等方面建立在队员的个人需要进行调查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来制定这套合理的制度。
职场中的激励机制一旦形成的话,那么他就会内在作用于这个单位的本身,使单位能够处于一定的状态并进一步影响着,单位整体的生存和发展,但是需要注意的,,这个激励机制的制定,必须同时体现组织目标和员工需要的要求。
第3个回答  2022-05-09
事实上,62.6%的职场人期待企业给予奖金、住房补贴等物质层面奖励,占比最高。其次是“尊重员工的价值取向、不同个性,鼓励员工发表不同意见,提供表达机会”,占比38.2%;有28.7%的职场人希望建立员工持股制度、合伙人制度,让员工参与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从不同年龄来看,Z世代职场人比“前辈”更看重“被尊重”。分别有43.8%的95后、40.3%的00后选择“尊重员工价值”,而70后、80后和90后选择该选项的受访者分别占比35.6%、36.7%和37.4%。企业若能充分尊重Z世代的意见,将更好地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被问及哪些激励措施“形式大于意义”时,42.8%的职场人认为是跳操、喊口号等激励方式,占比最高。31.2%的职场人认为,年会、邮件、内网等公开表彰是在做“表面文章”。也有28.9%的职场人表示,通过公司“荣誉墙”等进行员工照片展示华而不实。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团建、生日Party等具有物质与精神双重属性的激励机制,年轻人并不感冒。分别有21.1%的95后和24.3%的00后认为,团建、旅游等激励方式“形式大于意义”,占比高于70后(19.0%)、80后(14.4%)、90后(20.7%)。同时,17.5%的95后和19.3%的00后“不待见”生日Party等庆祝活动,占比也高于总体占比的14.3%。
第4个回答  2022-05-28
 1、获取  每一个人都会努力去获取一些稀缺的东西,以此提高自己的幸福感。这个驱动力得到满足,我们就会感到高兴;反之,则会觉得不满意。这种现象不仅适用于食物、衣物、住房、金钱等有形物品,也适用于旅行、娱乐等无形的体验,更不用说那些能提高我们社会地位的事情了,如得到晋升,得到一个拐角办公室或者进入公司董事会。“获取”这个驱动力往往是相对的(我们总是拿自己拥有的东西与别人拥有的东西进行比较),而且是难以满足的(我们总是想得到更多)。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总是不仅关心自己的薪酬,也关心别人的薪酬。同时,这也解释了设定工资上限为什么会这么难。  2、结合  许多动物都与父母、亲属或种群建立密切关系,但只有人类把这种关系扩展到了更大的群体,如组织、社团和民族。“结合”驱动力得到满足,人们就会产生热爱、关怀等强烈的积极情感;反之,则会出现孤独、愤世嫉俗等消极情感。在工作环境中,当员工为自己是组织的一员而感到自豪时,他们的激励度就会大大提高;而当组织背叛他们时,他们就会士气低落。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员工发现自己很难脱离开所在部门或事业部,因为他们对关系最密切的同僚有了依恋之情。但有一点是对的:如果员工能对更大的集体产生归属感,他们有时候就会更关心组织,而不是自己所在的那个小团体。  3、理解  我们都渴望了解周围的世界,并从科学、宗教和文化等方面提出种种理论去解释各种事情,并且提出合理的行动和应对措施。当事情看上去毫无意义时,我们会感到沮丧;而寻找问题答案的挑战,常常会让我们充满激情。在工作环境中,正是由于“理解”这个驱动力,我们才渴望做出有意义的贡献。当员工所做的工作具有挑战性,并能让他们成长和学习的时候,他们就会受到激励。而当他们所做的工作看起来毫无价值或毫无前途时,则会士气低落。觉得自己才干无法施展的员工往往会离开公司,去其他地方寻找新的挑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