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灿烂的日子》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青春?

如题所述

作为导演姜文和作家王朔的忠粉,我从一个本质的不一样的角度,解读并解答。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改编自王朔中篇小说《动物凶猛》,是1994年姜文拍摄的导演处女作。

影片背景是文革时的北京,一群生活在部队大院里匿的孩子,在耀眼的阳光与遍地的红旗中间,渡过自己的青春。意识流的故事里,有爱情和性的冲动,有幼稚和失败的革命精神,也有成长的故事。

原著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马小军在某次与好朋友发生矛盾凶狠地扭打之后,两个人都因为悲愤难忍而当场流泪,最后一帮朋友煽情地抱在一起哭了,然后发誓再也不这样,从此做一生的好朋友。

大概只有少年人,只有那个特殊历史时期背景下的少年人,才敢真心地作出这种约定吧?

因为他们尚不知道这种约定注定落空。我从来都不相信少年时代那种无心而痛快淋漓的友情在成年后会再发生。那种掺杂着美好单纯的欲望的首次对异性的萌动也仅此一次,终生再没有寻回的可能。

当我们像马小军一样浮上水面,平静而空虚地面对空无一人的游泳池,我们变成了成年人。

1.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青春”,是弗洛伊德式的“性欲”与“攻击欲”

看了影片,才真正理解什么是青春,引人回味青春。青春该是什么样子,看这部电影,你就能真正理解。

青春期的少年,无论是少女初潮还是少男初次遗精,无不弥漫着青春荷尔蒙特有的生命张力和原始混沌的内心冲撞。——从弗洛伊德生命“原欲”理论出发,人生本质上就是由“性欲”(内心生命力)和“攻击欲”(外部世界的侵占征服欲)所共同组成。

《阳光灿烂的日子》与其他无数常规的沉重的文革题材电影不同,它是一部讲述青春和成长的乌托邦式的文革岁月。对于整个民族而言,文革无疑是一场浩劫灾难,是一段极其特殊的历史时期。

但对于一群部队大院里无拘无束的边缘青春少年而言,却又是阳光灿烂的岁月。

文革岁月里畸形的生活状态,对他们来说是习以为常的。

但是他们青春的躁动和激情以及乌托邦的英雄成长梦,在虚妄和美丽之间的幻灭,充分寄寓了姜文内心对青春沉思的甜蜜和苦涩。

影片中,马小军对少女米兰的“性”的迷恋迷惘,马小军身边同龄人和形形色色社会人设群体的冲突、矛盾、暴力热血、英雄主义的释放、甚至“茬架”群殴,则彰显着青葱少年最初始的“攻击欲”倾向。

2.《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青春”,也是“自由”和“禁锢”之间的喷薄欲出

姜文的导演处女作,对文革题材剔除了传统的简单的价值判断,转而对其做出了诗意化的处理和表现。

历史背景成为了审美对象,在特定的历史下,影片成功地表现了那种青春记忆的飘忽、迷惘的诗意。成年后的马小军忘情而伤感地回忆了少年马小军青春里孤独的激情,灿烂的梦想。

文革背景,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城风貌人情,原本是思想禁锢和生活压抑的状态。

但是,少年们天性使然,却又是青春飞扬崇尚自由不羁、天不怕地不怕、冲破藩篱的心性。

“禁锢”与“自由”,客观世界与主观天性,两者之间的冲撞、均衡、兼容、擦枪走火、电光石火,迸发出了别样的青春色彩。

姜文曾经说:

“有人说《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在批判地表现文革,其实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文革对国家、民族是一场浩劫,这没错,可是对于当时我们那些半大孩子来说,就是一段自由自在的没有束缚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就是要把那段生活真实地表现出来。”

毫无疑问,姜文用灿烂的色调表现了乌托邦式文革岁月的真实,尽管这种真实只是个人记忆和想象中的历史。

虽然这是一部青年导演的处女作,但无论是电影原声配乐,还是镜头运用,剧本意识流化的解构,都做的异常老练精到,极具欧洲文艺片的神韵。

凭借这部讲述青葱岁月里的有关少男少女的故事,姜文处女作斩获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大奖,一手造就了威尼斯电影节史上最年轻的影帝夏雨。同时,《阳光灿烂的日子》被选入1995年美国时代周刊世界十大佳片之首。

好莱坞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迪诺,因为这部影片,专程慕名飞往北京和姜文相聚。

两人吃饺子、喝白酒、畅谈电影创作,志同道合惺惺相惜,传为一段佳话。



青春年少时期的我们,总是如此的荒诞离奇,毫无顾忌。回头看时,才发现那些曾经的所作所为用“傻叉”两个字概括最为合适不过。《阳光灿烂的日子》结尾处,姜文也特意用一种独特视角和“自嘲解读”的方式,借片中“傻子”的口,说出了这两个字,为影片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

人们所怀念的青春,无非是被岁月泼了一盆冷水,身上所起的生理反应,心中荡漾的激情燃烧的日子。

与现如今的所谓青春偶像影视剧相比,《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青春”,更本质、更深刻、更残酷、更美好,同时也是最真实和最有趣的、能够引发全世界范围内人性共鸣的永恒命题。

姜文导演处女作,五星推荐。

本文原创首发,侵权必究,作者:百度知道认证行家“剑神弹棉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18

我觉得《阳光灿烂的日子》表现了一种勇敢、无畏、懵懂、热烈的青春。

一、勇敢。当其他大院的孩子欺负傻子的时候,马小军他们会一起去找那些人算账,该拿起砖头的,拿棍子的,拿刀的,其实就跟混混是一个性质,只是他们还身在学校,而刘忆苦这种头目已经开始跟外面的大哥们混了。

二、无畏。为了在喜欢的人面前表现自己,为了在同性面前获得自尊和骄傲,他爬上那个大大的烧煤的炉子,然后跳下去,当众人紧张的不行的时候,他从出口钻出来,满脸黑黢黢的笑着。

三、懵懂。当马小军拿起象征着成人世界的避孕套时,他以为那只是一只普通的气球,便吹了起来,以至于吹爆了又放回远处,导致母亲怀孕。

四、热烈。当看到米兰和刘忆苦在一起的时候,马小军心里是不能接受的,他想着自己拿起酒瓶子就砸过去,然后一出英雄为爱的戏码就应该这样。

第2个回答  2018-09-19

纠正一下,应该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吧。

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改编自王朔的小说,该片是1995年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十佳第一名。

影片开始的那段旁白令人难忘:“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也更能掩饰心中的欲望。那时侯,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

作为姜文的导演处女作,确成熟得令人惊讶。虽然是根据小说改编,但影片讲述的却是姜文自己理解中的青春。高晓松曾经评价他:当年他拍《阳光灿烂的日子》只有30岁,电影拍得沉静内敛,节制悠长,像50岁时追忆似水年华。

这是一个有点忧郁伤心却又不失天真快乐的青春故事,黄绿色的光影,追忆的是惆怅、激情却又忧伤、欢乐的似水年华。

影片描述出了年少的无知与懵懂、迷茫与叛逆、自由与散漫、还有冲动、单纯、友谊、躁动、男女情感等等,向所有观众展现了一个不属于他们,但是能够让他们回想的青春。难以想象自己如果也生于那个年代,会有多么狂热。在叙事上有着无比锐利的眼神,成功反映了文革时期青少年的迷惘、暴力和懵懂原始的爱情,对男女朦胧的情感关系刻画得很准确。不同的时代,那些最原始的关于青春的情愫却是相同的,无疑是绝大部份人青春的真实写照。

即使电影没有对那个时代做评价,也依然能让观众有所体会。每个人的青春故事不一样,所经历过的青春却大抵一样。尤其是像马小军那样为了自己喜欢的人逞能、好强的那股劲,大概很多人都有过。

姜文是个才华喷涌的男人,这点将永远被铭记在影坛上。

第3个回答  2018-09-18

青春,是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东西之一,它诠释了人生的真谛,映证了你以后的成就,突显了你过得好不好。而《阳光灿烂的日子》很好的解答了许多人心中的那个青春。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1993年出品、1995上映的一部电影,本片是姜文导演的处女作,由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改编。主要演员有夏雨、宁静、陶虹、耿乐等。该片的背景是文革时的北京,一群生活在部队大院里匿的孩子,在耀眼的阳光与遍地的红旗中间,渡过自己的青春。意识流的故事里,有爱情和性的冲动,有幼稚和失败的革命精神,也有成长的故事。

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70年代初的北京,大人们忙着“闹革命”,学校停课, 某军队大院里一帮十五六岁的男孩子们整日沉溺于打架,闹事,马小军就是其中之一。他有一个嗜好是用万能钥匙偷开别人家的锁,经常趁白天大部分家中无人的时候,开锁溜进别人家中,玩够了再走,并自鸣得意地告诉别人没有他打不开的锁,而且他也从没被人发现过。

一天,马小军又进了一户人家,看到一张女孩子的泳装照片。他立刻被这个笑容灿烂、浑身透着青春朝气的不知名的女孩所吸引。通过院里小孩们的“头儿”刘忆苦,马小军竟然认识了他在照片上所看到的女孩米兰。比照片上还要好看的米兰立刻成为马小军的梦中情人,可米兰根本不拿他当大孩子看,而是喜欢刘忆苦。马小军气得找茬儿跟刘忆苦打了一架。马小军的父亲对他成天与别人混在一起玩闹非常生气,骂小军不好好学习,并狠狠打了他一顿,但父母们并没有时间认真管他们,孩子们仍然继续混在一起。就这样,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孩子们在混沌中长大了。

综上,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表了一种懵懂的青春,表达了一种奋斗的青春,表达了一种纯洁的青春。我们在青春年华时,是懵懂的,我们正不断的去学习,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奋斗,不断地拼搏,而那时的我们也是最纯洁的,因为我们一心想要将自己的学习提上去,一直想出人头地,一直想我们要吸引那个我们一直默默喜欢的那个她。这就是本片表现得青春。

第4个回答  2018-09-18

《阳光灿烂的日子》变现了一种特别时代的青春年华。有的人说这部电影是姜文的青春,这点我很赞同,这是姜文的处女座,所以几乎用上了姜文的全部心血浇灌而成的。而这部影片也不负众望,夏雨凭借马小军这个角色,斩获了当时的威尼斯影帝的殊荣。电影里马小军的青春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在它看来毫无生气的教室是挡不住他狂放的青春,所以他们一起闹,一起叫,一起疯,一起打架。活得无比的惬意和潇洒。然而,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马小军的内心是非常空虚的。他非常孤独,所以他喜欢热闹,喜欢和人待在一起,一个人的世界会将他逼疯。他也渴望有一个人能够走进他的内心,他喜欢米亚,喜欢的无法自拔,甚至可以为他付出一切代价。可是米亚不喜欢他。这让他非常苦恼。却又无可奈何。姜文的回忆结束了,世界又恢复成一片昏暗的色调,无端的让人感觉到压抑和悲凉。曾经那么疯狂的青春,此时已经离姜文和马小军越来越远了。总有一天我们的生活会变样,所以我们应该抓住每一个时刻认真对待每一次时间的流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