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对陌生人可以做到礼貌,而对于家人却没有了耐心呢?

如题所述

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或麻烦时,我们总会愿意听一些陌生人给的意见,而对于家人的唠叨,却总是,没有耐心。为什么越亲近越没有耐心呢?

第一,我们有时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对亲人的期望值过高。对于亲人来说,我们更容易对“别人”更有耐心,更不容易发火。因为我们假设“别人”是不了解我们的,要取得“别人”的了解和配合是需要充分沟通的。但面对家人,我们的耐心就很有限,因为我们认为家人应该是最了解最支持我们的。

一般来说,确实是越亲近的人越相互理解和支持。但其实家人并不能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能点对点的和我们达成充分的理解,这是不现实的,我们自己也不能时时理解和支持亲人的需求呵呵想法。相对于不相干的人来说,面对亲人提出的要求和期望,我们感受到的压力更大。这是因为我们的心里更在乎他们,不希望他们不开心。

第二,面对亲人,我们往往比较放肆。家庭中,特别是关系亲密的家人之间,是一个相对安全包容的环境。有些时候,我们在外面受了委屈或承受一点压力,没有办法发泄出来,只好在家中进行宣泄。

第三,面对亲人,我们有时会陷入“唯我主义”思想,在遇到一些问题时,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为了完成一个目标,死死地缠着不放,把自己陷入了没有实现就不会快乐的境地,而自己不快乐的同时,也会将这份坏心情传递给亲人。

在这里,最好的环节方法就是在和亲人的沟通过程中,注意避免省略式的沟通,如果遇到了郁闷的事情,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家人说清楚,哪怕家人无法提供帮助也没关系,多多增加亲人之间互相沟通的机会。然后再认真和家人一起讨论实现目标的步骤和方法,如果真的可行,接受家人的建议并努力去做。同时将那些不符合实际的目标和愿望筛选出来,得到家人的理解。

最后,在发生冲突的时候,先静心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在某些方面忽略了亲人的感受?只有从双方的角度理性的看问题,不骄不躁,相信可以将事情处理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对陌生人礼貌说明大家的基本素养都是有的,可能是对家人期望值太高吧,自己想要的成果或者自己没能达到的标准,总希望自己身边的人或者让自己依赖的人能够达成,一旦出现的分歧就极度不理智暴躁发脾气,通常大家都明白家里人比起外人重要的多,但是情绪来了也不由自己控制,道理都懂但做到就是另一回事了。

在我看来,我特别喜欢那种不讲道理的维护自己家人,不好听的话来说就是护犊子,不管是父母还是男朋友,如果潜意识的动作是这样的子的表现,我觉得特别有安全感,但是一般大家都碍于面子,在和陌生人接触时总会遇到千奇百怪的事,摩擦总会有的,但是却都是抱着能忍就忍,忍忍就过去了的态度,但是和家人有了摩擦,总能一点就着,脾气马上就上来,嗓门越来越大,说着伤人的话,生气起来就给家人添堵,我常遇到的就是明天父母为了你吃什么饭,穿什么衣服,做什么工作唠叨几句,听得不耐烦就怼回去了,可自己明明知道她们是在操心自己为自己好,偏偏就是作不在乎,越是对家人没耐心家人越是为自己操心,这好像都是千古不变的家长里短的摩擦吧。

可能是一个人生活独立太久了,更沉淀了一份包容和一份耐心,就像之前说的护犊子的那种感情,就是喜欢那种不讲道理的偏护,希望家人和朋友在受委屈时不管对错都要护着自己的那种心思越渴望,自己也会对自己有那份要求,久而久之,潜意识的明白了家人才是第一位,耐心便会越来越多,自己也会变得不管她们遇到什么摩擦,也会想去护她们周全。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波咨询”,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和职业生涯咨询,助您幸福生活,快乐工作~微信搜索“文波咨询”或搜索ID: wenbozixun,即可关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