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经过和原因?我国代表是谁?

如题所述

1919年,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这次会议实际上是由英法美意四巨头掌控,想要重新划定世界秩序,德国在战前取得中国山东胶州湾的权益是中国和日本争执的问题点。

除了各国为了各自都能获得最大的利益而进行分赃之外,巴黎和会的主要目的是:

扼杀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并对其进行经济封锁;筹组国际联盟来反对共产国际;国际联盟指挥各国反动派向革命人民进行镇压同时重新瓜分德国原有的殖民地。

苏维埃俄国虽然被排斥在巴黎和会之外,但苏俄的问题始终牵扯着巴黎和会。在反对社会主义俄国这一点上,几个帝国主义国家虽然是一致的,但在反对的方法上却存在不同意见。法国主张采取硬的一手,福煦元帅提出要组织200万远征军去公开镇压革命,并建议主要由美国提供军队。他说,美军参战较晚,士气极为旺盛。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谈不上失败。而日本当时认为自己应当继承德国权益,理由便是自己出兵打下山东与胶济铁路,同时中国政府签订“二十一条”,所以中国必须承认这一点。而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则凭借对国际法深厚的研究据理力争。

主要代表人物是顾维钧。

顾维钧逐条批驳日本的要求。他认为,‘二十一条’的内容并不该算数,因为依据国际法‘武力胁迫原则’条约效力仍存疑问;并且国际法中规定有‘情势变迁原则’,中国此前并未参加一战,但后来也对德宣战,因此条约失效。根据查到的史料分析,顾维钧并非以传闻中“山东是中国的耶路撒冷”等语打动参会人员,而是依据扎实的国际法依据驳倒日本。

但是尽管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占据上风,但受到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局势影响,日本又采取各种各样其他方式。同时还夹杂中国政府一些派系斗争。日本最终还是取得了德国在山东的一些利益。顾维钧称,相关消息在报纸刊出后最终引发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拓展:

巴黎和会其实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一场分赃大会,它并没有解决帝国主义之间争夺殖民地的矛盾,对战败国德国的苛刻的勒索,也种下了复仇的种子,法国元帅福煦事后评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休战。”

巴黎和会初期原本充满对和平的乐观期待,首次参加欧战的美国带来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和平原则,一时颇受欢迎。然而威尔逊的理想主义观点迅速被战胜各国划分势力范围和报复的企图所压倒,所谓反战、民族自决等原则皆无法实施。

美国虽签署条约却未能经过国会批准,使美国没有参加国际联盟,外交政策走入孤立主义。日本代表提出“种族平等”议案,虽然得到与会国家17票中11票支持,却遭到澳大利亚的坚决反对,最终被英美否决,消息激起了日本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而合约对战败国德国的苛刻的勒索,也埋下了复仇的种子,法国元帅福煦事后评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休战。”

资料链接:知网-巴黎和会顾维钧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10
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在和会上反而成为被宰割的对象,中国要求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的主权,但英、法、意主张将德国的利益转送给日本,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大卫·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列孟梭操纵了和会。美国提出暂交英法意美日五国共管,遭到日本拒绝。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两项提案: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取消日本强迫中国承认的《二十一条》,收回山东的权益。但提案被否决了。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引起中国人民的抗议,爆发了“五四运动”。当时中国代表团成员有五个全权代表,其中有担任团长的外交总长陆征祥、驻美公使顾维钧、南方政府代表王正廷、驻英公使施肇基、驻比公使魏宸祖。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首次参加欧战的美国,带来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和平原则,一时颇受欢迎。然而威尔逊的理想主义观点迅速被战胜各国划分势力范围和报复的企图所压倒,所谓反战、民族自决等原则皆无法实施。美国虽签署条约却未能经过国会批准,使美国没有参加国际联盟,外交政策走入孤立主义。而合约对战败国德国的苛刻的勒索,也埋下了复仇的种子,法国元帅福煦事后评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休战。”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5-10
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收回战前德国侵占中国胶州湾、胶济铁路和山东的一切权利。日本竟然要求和会同意把德国的侵华权益转移给日本,并得到英、法的支持。由于美、日在太平洋和远东地区的矛盾,美国对日本的侵华野心起初持暧昧态度,后日本以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和退出和会相要挟,美国转向支持日本。在五四运动浪潮冲击下,中国代表团不得不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原因很简单,就是中国那时国力太差,没有任何国际地位,日本觊觎中国利益,剥夺了中国应有的权利,导致合约失败。
主要人物你记住个顾维钧就可以了
第3个回答  2020-08-19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是战利品待遇。

(2017·鄂州)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 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代表顾维钧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第4个回答  2019-12-21
”弱国无外交“,中国当时军事实力较弱,综合国力弱,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小。政治上,中国当时尚未统一,国家的意识形态与帝国主义背离,其利益也是不一致的。经济上,中国的小农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备受帝国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压迫,经济发展缓慢。
陆征祥、顾维钧、王正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