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与现在的经济危机对比

在线求答案 ....!!

  第一、简述此次金融危机的特点

  2008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的严重性完全显现出来,它的景观大家已从新闻报导上看得很多,不再赘述。
  此次金融海啸的根源在于滥用金融信用。2008年初著名的金融大鳄索罗斯就写了一篇文章来分析:《六十年来最大的金融危机》。他认为过去美国政府应付危机的传统方式是“注入流动性”,也就是扩大财政赤字发行债券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反而为下一次危机的到来积累了更大的隐患,同时金融工具变得越来越复杂,连监管机构也无法有效地监管了。
  1929年的经济危机的根源也是由于滥用金融信用:当时美国开始进入汽车时代,美国人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信心;进入21世纪后人类社会大步进入信息时代(所谓“新经济”),美国人也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信心。此次危机甚至没有1929年那次那么严重——因为经济学发展了,解决危机的手段增加了。
  两次经济危机有何不同?和1929年相比,美国解决危机的手段大大受限——环境变了,它解决危机的手段正是它产生危机的方式。下面再详细阐述两次危机的区别。

  第二、1929年以后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方式

  一、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主要有两项:1、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凯恩斯主义;2、建立社会福利体系——社会主义式的(只是福利这部分)。这两项措施都需要将财政机器发挥到极致。
  当时美国正进入汽车时代,而州际公路网还远远跟不上;美国也开始进入电器时代,电视等电器越来越普遍,而电力供应也远远跟不上。基础设施建设能发挥很好的效果,比如著名的胡佛大坝就是在那时建设的。
  在国际上,欧洲受两次世界大战的打击,势微,尤其是英国;世界其他地区基本上还处于争取民族独立状态,经济活动占世界总量可说微不足道。

  二、二战后。
  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由1938年的34.9%增长到1948年的53.9%,而此时整个非西方的制造业所占份额还不到25%。在这种情形下全世界必须信赖美国的信用,也确实值得信赖。所有的国家都愿意持有美元,以美元进行交易,美元是世界通用货币。当时的美元就相当于黄金——金本位制。
  但从那时开始美国的衰落就开始了——这是亨廷顿说的,但由于没有别的力量足以抗衡美国,所以20世纪后半叶它的衰落还表现不明显。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许多国家地区逐渐完成民族解放运动,走上世界经济舞台。而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产业逐渐“空心化”,它的低端产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为了更低的生产成本也大量在发展中国家投资。从此美国开始了长期的贸易逆差。七十年代爆发了石油危机,这可以看作是非西方国家势力的一次展示,随后美国废除了金本位制——美元的价值已不能和黄金相比。但世界大宗贸易还是使用美元来结算,例如“石油美元”。
  美国仍继续使用美元的优势挽救它的经济,在里根上台后尤其如此。里根坚决地使用赤字财政,规模之大令人瞠目。谁来买单?外国。美国联储局只要开动印钞机印钞票,财政部只要开动印刷机印债券,各公司只要开动印刷机发行股票就能保证美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美国对外国说:把你们的商品、劳务给我享用,我给你们美元、债券和股票,我总会还你们的,未来是美好的!有贸易赤字不要紧,美国出口的是“金融产品”!
  这就是所谓美国“传统”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手段,即所谓的“金融产业”,用“金融创新产品”来换取各种资源。这种情形下,美国经济的占世界的比重被“放大”了。“放大”了多少?不好计算,也许40%,也许20%。
  但是,欠债迟早是要还的。

  三、后果
  从1989年开始,华尔街就树起了一座显示美国国债总额的时钟——国债钟。截至去年10月,美国国债总额接近10.2万亿美元(10.2兆美元),平均每个家庭分担的债务总额达到8.6万美元。随着这一突破,华尔街上的国债钟显示数字出现了困难。原来设计只是显示13位数字,现在前面那个“1”必须占用“$”的位置。今年准备更换的国债钟将可以显示15位数字。
  就像一个酒鬼酗酒醒来感到头痛恶心,却忍不住喝“解醉酒”来减轻痛苦一样,美国已经深深陷入这种慢性毒药,难以自拔了。
  美国人占世界人口6%,却消耗了35%的世界资源。长期以来,美国人都是以大手大脚,超前消费著称。相形之下,欧洲人和日本人的环保、节能意识强得多。不是欧洲人和日本人天然的如此,而是他们没有开动印钞机就能获得资源的这种便利。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的“金融创新”异常活跃,“金融衍生工具”异常繁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和本世纪初的几年,美国金融行业的平均利润率达到40%!看看那些此次倒闭的投行CEO们,他们的年收入可是以亿、千万来计算的。无怪乎美国即将步入社会的高材生们都高呼:我们不去底特律(汽车城),我们要去华尔街!
  房屋净值贷款是美国工薪阶层和中产阶级工资收入外的重要补充,他们用这些贷款支付子女的学费、医疗账单等等。因为美国人养成了这种心理习惯:只要发行一些纸(美元、债券、股票),财富和资源就能滚滚而来。外来的资源让每一个美国人都感受到好处。
  次贷危机是此次金融海啸的导火索,不严格审查资产和信用的品质,通过复杂的金融工具和N次换手又能将它们“洗”得很“优质”。但它发端于何处不要紧,因为它契合美国人的传统心理机制。
  美国一再滥用它的信用,放任美元的贬值——离黄金那一端越来越远,离纸的那一端越来越近,终于全世界对美国信用再难以信任了,于是,金融海啸汹涌而来。

  第三、奥巴马可能的新政

  据美国媒体报道,奥巴马的新政计划耗资可能在1万亿美元以上。
  和罗斯福新政相比,基础设施建设很少提及。因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已近于饱和,投在上面的效益很小,这和罗斯福时代不同,也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不同。
  奥巴马愿意援助实体经济,比如汽车产业。奥巴马表示,美国汽车工业非常重要因此不能任其“消失”。
  奥巴马作为民主党人也会乐意加大对福利事业的投入。
  不管是投在哪个方面,我们要问:钱从哪来?庞大的开支计划将进一步加大美国政府的财政负担,并压缩政府采取进一步行动的空间;另外,创纪录的财政赤字将对美元币值构成压力,如果由此导致美元贬值。上面提到索罗斯的文章《六十年来最大的金融危机》,他文中的一句话才是关键:“不仅如此,世界其他国家不愿积累更多的美元储备也限制了美国政府刺激经济复苏的能力。”没什么人再愿意为美国买单了。

  衰退有三种:V字型、U字型和L字型衰退。
  V字型衰退就是经济下跌后很快迅速反弹。如今时间点早已过了,不可能了。
  U字型衰退就是下滑一段时间,接着止步,然后较逐渐反弹。罗斯福时代是这种类型。
  L字型衰退就是日本那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日本从未认真复苏过。当然,日本仍然是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较大份额。美国有可能是L字型衰退。

  在罗斯福时代,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基础设施拉动经济,而基础设施建设能给经济带来长久的效益;奥巴马时代美国的基础设施已接近饱和。
  在罗斯福时代,发展福利事业改善了劳工的状况,提高了人民的消费力;奥巴马时代劳动力成本高昂、退休医疗支出负担沉重。
  在罗斯福时代,美国虽然遭受很大的打击,但当时的国际环境仍是美国独大;奥巴马时代美国GDP占世界经济份额下降为20%左右。
  在罗斯福时代,全球工业产生半数以上集中在美国;奥巴马时代工业已分散在全球各地,还要继续分散下去。
  这就是根本的区别。上面已经说过美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被高估了。就像一个贪吃的人,撑坏了胃,现在不得不吐出来一点。

  第四,新形势下各国的应对与全球力量对比的改变

  布什在任在八年是美国新保守主义(政治上的叫法,经济上叫“新自由主义”)完整实践的八年(本文是对美国经济的分析,稍后我还会写一篇美国新保守主义在八年来实践的分析)。新保守主义的政策基本上就是要采用激烈手段继续维护美国经济的霸主地位,石油美元的霸权地位。效果如何呢?
  美国国家安全问题专家弗雷德·卡普兰评论说:“布什总统的愚蠢加速了美国影响力的衰落,但衰落并非始于布什。”布什若不发动伊战、亏空国库则此次危机会减轻一些,但避免不了危机,因为美国的经济机制没有变。本世纪初的网络泡沫的崩溃已经为金融海啸进行了预演。
  饮鸩止渴的政策。
  事实上,冷战掩盖了美国的衰落。冷战时期,“盟国经常会让步于美国的利益,哪怕这有损于它们本国的利益,因为步步紧逼的俄国熊构成的威胁更大。”冷战后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愿听命于美国,也减少持有美元,而愿意自行交易。

  欧元的出现可以被看作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欧元打破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垄断地位,短短几年之间,欧元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份额已占到四分之一。欧元区扩大后,60%的欧佩克石油出口到欧盟国家,因此越来越多的欧佩克成员不断呼吁使用欧元为石油交易定价。
  中国的人民币也具有这种潜力,但需要时间不可操之过急。
  中国是典型的帮助美国运用“传统”方式解决经济问题的国家。中国耗费了大量资源和人力,造成大量社会问题来供给美国廉价的产品。中国对美国巨额的贸易逆差大部分都用来持有美元债券——也许只是一张纸。但中国毕竟由此发展了自己的实体经济。中国要发展民生和提高民众消费能力了,这样才能摆脱对美国出口的依赖。
  中国等新经济体的完全崛起需要一定时间,美国的衰落也需要一个过程(衰落到它应占有的份额),但金融海啸确实是美国衰落的标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05
1929年经济危机与目前全球经济形势比较分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c6a4030100cojd.html

1929年的经济危机和现在的经济危机爆发原因有什么不同?

1929至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原因:

美国长期盲目投资,经济比例失调,农业不景气,失业人员增加。日益膨胀

的供应量大大超过国内外的支付能力,潜伏着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盲目扩大的生产同容量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市场发生尖锐的矛盾,导致了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

2008年经济危机原因

房地产市场的虚假繁荣导致次贷危机 ,引起信用危机 ,引起房价下降 ,房屋抵押消费 ,房价 下降, 抵押价值减少 ,消费水平下降,引起工厂滞销 工厂滞销导致资金链断裂。

由于美国是 世界金融中心,进而金融危机可以迅速波及全球金融业 ,甚至有向实体经济冲击的走势!
第2个回答  2009-05-05
规模都差不多,不过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宏观控制都比当时强化了很多,所以这次危机不可能像上次那样那么厉害。(其实现在之所以资本主义也有那么多国家介入就是因为为了防止出现上次大萧条那样的危机而改善的经济体制。)
第3个回答  2009-05-05
当前已经在经济全球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