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日的由来

就是5月12日的那个防灾减灾日的由来,要正确,急!!!

纪念日简介
2009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编辑本段]重要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在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编辑本段]设立目的
1989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确定为“国际减灾日”,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各国政府把减轻自然灾害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在设立“国际减灾日”的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设立本国的防灾减灾主题日,有针对性地推进本国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如日本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8月30日到9月5日定为“防灾周”;韩国政府自1994年起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防灾日”;印度洋海啸以后,泰国和马来西亚将每年的12月26日确定为“国家防灾日”;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发生7.6级地震后,巴基斯坦政府将每年10月8日定为“地震纪念日”等。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设立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将使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编辑本段]开展活动
围绕5月12日“防灾减灾日”,国家减灾委决定2009年4月底至5月中旬在全国集中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其中5月6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日”宣传周。
2009年5月12日是国家首个“防灾减灾日”。国家减灾委对组织开展首个国家“防灾减灾日”进行了研究,对各地、各部门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提出了要求,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一是开展中小学防灾减灾专题活动。宣传周期间,全国中小学普遍开展一次防灾减灾专题活动。通过组织防灾减灾演练、主题班会、板报宣传、观看防灾减灾影视作品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主题活动,提高学生防灾减灾素养。
二是开展各类防灾减灾教育活动。针对本地本部门主要灾害风险,立足群众广泛参与,有针对性地向广大干部和群众介绍灾害基本知识、防灾减灾基本常识和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
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演练。针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卫生防疫、自救互救、转移安置等内容,针对特定人群,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防灾减灾演练。针对消防安全、生产安全、医疗救护等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技能练兵活动。
四是开展“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宣传周期间,各类媒体集中开展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活动。通过开设专栏、专题,播出有关专题片和影视节目,报道各地活动开展情况、防灾减灾措施经验以及取得的成绩,宣传防灾减灾政策法规,营造防灾减灾舆论氛围。 [1]
[编辑本段]防灾减灾日-设立背景
防灾减灾日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随时有可能发生,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在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5-09
——民政部有关负责人就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答记者问

国家减灾委、民政部2日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为什么要设立“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日”期间全国范围内将部署开展哪些活动?目前我国防灾减灾工作还存在那些不足?……带着相关疑问,记者采访了民政部有关负责人。

问:目前已有“国际减灾日”,国家为什么还要设立“防灾减灾日”?

答:1989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确定为“国际减灾日”,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各国政府把减轻自然灾害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在设立“国际减灾日”的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设立本国的防灾减灾主题日,有针对性地推进本国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设立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将使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问:“防灾减灾日”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将部署开展哪些活动?

答:今年5月12日是国家首个“防灾减灾日”。近日,国家减灾委对各地、各部门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提出了要求,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一是开展中小学防灾减灾专题活动。宣传周期间,全国中小学普遍开展一次防灾减灾专题活动,提高学生防灾减灾素养。

二是开展各类防灾减灾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向广大干部和群众介绍灾害基本知识、防灾减灾基本常识和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

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演练。针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卫生防疫、自救互救、转移安置等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技能练兵活动。

四是开展“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宣传周期间,各类媒体集中开展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活动。营造防灾减灾舆论氛围。问:为什么“防灾减灾日”期间要在学校开展一次专题教育活动呢?

答:在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是国家综合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一个孩子,将影响一个家庭,因此开展学校防灾减灾教育意义重大。借助这项专题活动,提高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技能,进一步推动学校防灾减灾教育的普及。

问:请谈谈目前我国防灾减灾工作中还存在哪些不足?

答: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够健全,动员社会参与防灾减灾的配套措施还不够完善。二是地方各级协调机制尚不够完善,部门间信息共享还需进一步健全。三是灾害的监测体系还不够完善,预警信息覆盖率和时效性尚待提高。四是全社会各类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五是减灾科技应用和减灾研究需要强化。

问:针对存在的问题,今后应在哪些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答: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应着力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尽快制定综合性的减灾法,明确政府、社会和受灾群众的权利与义务,使自然灾害的救助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

二是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重大减灾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国家整体减灾能力。

三是健全各级减灾综合协调机制,全面提高国家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和管理水平。

四是尽快构建国家减灾救灾信息共享平台,充分发挥科技在减灾中的重要作用。

五是普及减灾知识,使减灾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逐步培养一支高效率的专业队伍,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逐步构建社会化的防灾减灾网络。

六是积极拓展和加强与有关国家、联合国机构和区域减灾组织的合作与交流,重点加强灾害监测预警预报、重大灾害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合作。

新华社记者 卫敏丽(据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5-18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由来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的大地震仅四川全省就有68712人遇难、17912人失踪。这场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 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坚强。2008年6月,山西省太原市有政协委员提议,为表达对灾害遇难者的追思,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有必要设立“防灾减灾日”或“中国赈灾日”,借此表达对地震遇难者的纪念,弘扬团结抗灾的精神。
2009年3月2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发布消息,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440956.htm
第3个回答  2009-05-19
是因为汶川大地震的原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