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可乐经济学

如题所述

这不是故弄玄虚,这是美国教授罗伯特?弗兰克在康奈尔大学教经济学课程的时候,收集学生课堂问题和作业而编辑的一本书―――《牛奶可乐经济学》上面的问题,在看到解释后的,才恍然大悟,事情原来是这样子的。也正是这样源于生活、妙趣横生的问题引起了我阅读的兴趣,凭着兴趣,竟一发不可收拾,一口气读完,现在回想起来,有点遗憾。遗憾的是,没有在阅读中进行仔细思考,没有先对问题进行求解,而直接阅读了后面的答案。这本书的内容是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并通过这些事例和解释来加深对经济学的理解。看完后,给我的启示,就是为什么不多问“为什么”?经济学认为,人是有理性的,人能够根据自身利益的得失来权衡自己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了周边的事物,没有对发生在身边事物的存在性进行思考,更没有对其合理性进行考量,没有对事物的表象进行深入地探究。其实,日常生活中每种事物的背后都蕴含着经济学道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习惯了,认为是理所当然,这种思维方式在我阅读这本书时,还在发挥着作用。直到看了此书后,才发现以前的认识水平有多浅,理论与实际脱离的有多大。当然,答案不是唯一的,换个角度,会有不同地见解。也许,你会觉得这样生活太累,象个经济学家。看这本书,你千万不要这样的想法,它只是让你觉得经济学就是这样简单又实际。此书收录了多个有趣的例子,根据具体事例理解这些原理,谁都能毫不费力地掌握它。他提取日常生活经验中100多个事例,教会您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并在不同的环境下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与此同时,在这种愉悦而轻松的阅读中掌握了经济学看似深奥的原理,认识世界的水平也就提高了,在决策时也就更加富于理性。试用这两个准则来解释征管中一些现象。为何部分财务人员在纳税申报时,不备齐涉税资料?为何税收管理员在通知纳税人补涉税资料时,财务人员不反对?其实,上述问题的答案在于机会成本上。日常,我们所接触地纳税人大多是中小型企业,财务人员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业务水平普遍不高,换句话说,就是机会成本较小。如果财务人员业务水平高,如取得中级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证书,他们的机会成本较高,在决策时,不考虑周全,损失就会大于收益,在准备纳税申报时,自然会充分准备各类资料,正确填写申报表,准确计算税款,否则,重复意味着损失。那为何税收管理员不将平时工作消化在平时,而热衷于集中整理资料?试用成本效益原则来解释,税收管理员是国家公务人员,虽有各类绩效考核,但其收益变化并不明显,假设这项工作收益恒定,对税收管理员的吸引自然会降低,工作的热情也就不会很高,而我们税收管理员每天付出机会成本,可以根据能力大小来衡量,在理性经济人视角下,机会成本可能大于收益。  理论来自于生活,现在回答开头的问题:一是因为消费的习惯,可乐大多是直接就着容器喝的,所以圆柱形拿在手里更方便,而牛奶却不是这样,虽然有的配了吸管。二是产品的不同特性,牛奶需要专门装在冰柜里,运营成本高,用方盒子装无非就是能节省点贮存空间,我们在超市看到可乐大多放在开放式货架上,运营成本低。冰柜里的存储空间相当宝贵,从而提高了用方形容器装牛奶的收益。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4

“你只需掌握五六个基本的经济学概念,生活中的所有相关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就如同生物进化论,只要你理解了它,什么物种、组织、结构,都会变得简单起来。这也会使你对这门学科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来自百度百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