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职场时该如何称呼前辈?

如题所述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50735fae6cd7b890c6f484a042442a7d8330ef3?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漫画:李晓宜

原标题:75.9%受访者初入职场时困扰于不知该如何称呼前辈

每年八九月份,都会有很多新人进入职场,初涉办公室的第一条规则就是学会称呼人。称呼不当,可能会对刚起步的职业生涯产生不利影响。对于职场前辈的称呼,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讲究:有称“师傅”“老师”,有称“某某姐”“某某哥”,还有称“某某总”“某某处”??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2名职场人士的调查显示,75.9%的人刚入职场时有过“不知如何称呼前辈”的困扰。职务(46.0%)、师傅(44.2%)、某哥某姐(41.3%)是最常见称呼。受访者建议职场新人称呼前辈时注意:就高不就低(53.5%)、察言观色(50.1%)和忌太过亲密(38.1%)。

受访者中,32.4%的人在民企,22.1%的人在外企,20.0%的人在国企,18.5%的人在事业单位,4.3%的人在国家机关,2.2%的人是个体户

75.9%受访者初入职场时有过“不知如何称呼前辈”的困扰

“大家都比较谦虚,有些人会说你叫我‘小刘’就好,但如果他是前辈的话,这样称呼多少有些不合适。”张梦雨(化名)大学毕业后在深圳某外贸公司已工作一年,刚开始工作时常因不知如何恰当称呼同事而苦恼,“就职衔称呼可能会显得生疏,直接称哥、姐又担心不够正式”。

“新人刚来时,公司有人力部门的人员带着走流程,介绍的内容就包括各部门大致的人事情况和称呼。”上海某软件公司员工王世杰(化名)说。

数据显示,75.9%的受访职场人士刚入职场时有过“不知如何称呼前辈”的困扰。84.7%的职场人士认为职场新人对前辈有个恰当的称呼很重要。

“将别人的职务称呼错了,不仅自己尴尬,也容易让对方觉得不被尊重。同样,得体的称呼也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北京某基层法院公务员杨帆(化名)说。

张梦雨认为,除了表达对他人的尊重,职场称呼还决定着你给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通过称呼可以大体判断你是什么样的人”。

“我认为职场称呼不是很重要。”王世杰表示,称呼只是第一印象的一部分,日后所表现出来的人品和能力更重要。

北京市岳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职场真人秀《职来职往》节目嘉宾岳?嫔饺衔???确的称呼对职场新人很重要。“初次见面时,如果称谓不是很得体,给人留下的印象就不好。作为职场新人,在称谓上犯错,对人际关系和未来成长都可能产生影响”。

职务、师傅、某哥某姐是最常见称呼

初入职场时人们大都如何称呼同事?数据显示,职务(46.0%)、师傅(44.2%)、某哥某姐(41.3%)是最常见称呼。其他依次为:职称(37.6%)、老师(33.2%)、老板(11.8%)、帅哥美女(10.5%)、英文名(9.0%)、学长学姐(8.0%)和中文名(6.3%)等。

“在体制内,正式场合都是以‘姓+职位’称呼他人的。”杨帆说,对年纪大一点的,就是不论什么场合都以“姓+职位”相称。

“如果有级别,我都是姓氏加级别,比如就叫某总、某工。”张梦雨一般都是根据对方的性别、级别、工种,以及入职早晚、熟悉程度来确定如何称呼。“那些比我入职早、与我平级的同事,我就称呼其姐/哥,既能表示尊敬,也不显得生疏”。

“职场称呼跟行业、公司文化都有关,像我们公司每人都有英文名,工作时都是直接称呼英文名字。我一个朋友在一家日企工作,她们就称哥/姐,我在媒体、银行等行业的同学朋友,也有称呼老师的。”在一家外企咨询公司工作的张佳(化名)介绍。

“我换过一次工作,感觉IT行业比其他行业要更宽容一些。”王世杰认为,行业、工作岗位和地域等都是影响职场称呼的因素。

调查中,职场人士认为影响职场称呼的因素主要有:企业文化(54.9%)、单位性质(52.2%)和行业性质(51.4%)。此外还有:职位高低(41.9%)、工作资历(35.6%)、年龄差(31.1%)和时代变迁(26.1%)等。

岳?嫔饺衔??诠?笾校?蠹一岣?⒅刂拔坏某坪簦?绱Τぁ⒅魅巍⒉砍さ取K狡蟊冉峡硭桑?坪裘荒敲唇簿浚?蠹铱赡艽?拔幌喑疲?部赡芙懈?姐之类。“当然,并不是所有外企职场称呼都很随意,像日本、韩国的企业文化等级比较森严,或者说比较严谨、严格,一般是要带上职位称呼,或叫前辈。如果是比较开放的企业,直呼其名都没什么太大问题”。

受访者认为职场新人称呼前辈要注意就高不就低、察言观色、忌太过亲密

杨帆认为,对前辈的称呼最重要的是分清场合,“工作场合,还是要正式一些。私底下就可以相对随意一些”。

“千万不要随意给别人起外号。”王世杰认为,起外号是很不好的做法。此外,宁愿叫年轻些不要叫老了,“不要凭外貌判定别人的年龄,不要凭姓名判断性别”。

张梦雨认为,称呼既不能显得自来熟,也不能太疏离。要根据级别关系和私人关系的远近,确定是以职业性称呼为主,还是以私人性称呼为主。

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职场新人在称呼上首先要注意:就高不就低(53.5%)、学会察言观色(50.1%)和忌太过亲密称兄道弟(38.1%)。此外还有:中规中矩较为保险(35.8%)、帅哥美女勿轻易叫(33.8%)和别太小家子气(17.0%)等。

“如果遇到‘传帮带’的企业或企业文化环境,会专门有个带你的老师,可以喊‘老师’或‘师傅’。”岳?嫔浇樯埽?按?兄拔坏某坪簦?潜冉现泄嬷芯氐模?暇故窃谥俺』肪持杏肴舜蚪坏溃?⒉皇侨粘E笥阎?洹⑶兹酥?涞某坪簟!?/p>

新人入职场,受访者认为还需要注意:多做多学(63.6%)、多听少说(57.7%)、与同事保持良好沟通(55.8%)、同事间不随便评价指点(54.4%)、注意公司的人文文化(39.7%)和不随便开玩笑(28.1%)等。

岳?嫔饺衔??俺⌒氯擞??极地去发现工作机会或需要自己做的事情。“不要过多地考虑‘是否在加班’等,也不要怕犯错,在一个组织内部成长,做得越多确实错的机会越多,但是你成长的经历、资历也会比别人多。你的价值也就会显现出来”。

受访者中,00后占0.6%,90后占25.7%,80后占52.3%,70后占17.0%,60后占3.7%。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09
今年刚毕业的linda遇到一个难题。入职前,父母给她上了一堂社会课,母亲告诉她,刚进单位资历浅,对同事要客气、尊重地称呼为“老师”,父亲更是一副过来人的样子:“当年我在工厂当学徒,就是对师傅非常恭敬!”可在同单位的师姐说法却正好相反——最好直呼其名。师姐在单位试用时,按照家长的教导,见了老同事就叫老师,年龄差不多大的就叫哥哥姐姐,反倒弄得大家都很尴尬,给经理留下的印象也是“太孩子气”。师姐说:“师傅、老师都是过时的叫法,我以前的同事之间都是叫名字的。”其他人给出的说法更是五花八门:老总、头儿、老大、同志、小姐!其实这样的难题并非只有linda一个人遇到。95%的新人曾遭遇称呼烦恼。而且称呼的烦恼即使老员工也经常遇到。职场当中小小的称呼真可谓一名之立,旬月踌躇。
合理称呼减少磨擦
很多人都曾经为称呼困扰,尤其是职场新人,叫名字太鲁莽,叫哥哥姐姐又有些别扭,叫官衔有谄媚的味道。
为什么我们这么注重称呼。除了称呼作为交往中最基本的礼仪能够体现个人的修养外,一声小小的称呼可能直接影响到自己在单位是否工作顺利。
对此,张立波认为“新人一出口,便知有没有”。走入职场,称呼礼节是第一课。冒冒失失、没大没小的职员,在职场上是不会受欢迎的。职场上,尤其是在工作场合,你对别人的称呼,能表达出你心里是否对人尊重。人们很在意你心里是否有他,而称呼能表明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言为心声嘛。
此外,你在称呼上得体,也是给旁边的人做了个榜样。在别人面前给对方面子、尊重对方,对方会觉得你很职业。这样的人,容易得到提升。很多人莫名其妙地断送前程,追起根来可能就在称呼不讲究,而这些看起来是“小节”,实则不然——称呼礼节正是一个人的修养、情感、智商的完全表现。
适当的称呼有多难中国作为礼仪之邦,而职场称呼作为一种相互之间交往的礼节,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正是因为礼数多,不能小视,称呼的难度随之加大。
同事和上司是职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同的职场称呼则可以反映出职场关系的亲疏、职场环境的优劣,甚至可以从中大致了解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人际关系现状。在政府机关、企业单位,等级比较森严,如何艺术地显示对方的职位等级非常重要;而在民营企业刻板地叫对方某某“总”,在报社尊称对方某某“编”而让对方感觉要么不够亲密,要么太过讥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