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招聘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尤其是筛选简历,有什么好的筛选简历的方法吧

如题所述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1、个人信息的筛选
  A、在筛选对硬性指标(性别、年龄、工作经验、学历)要求较严格的职位时,如其中一项不符合职位要求则快速筛选掉;
  B、在筛选对硬性指标要求不严格的职位时,结合招聘职位要求,也可以参照“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定需求”进行筛选:25岁以前,寻求一份好工作;26-30岁 ,个人定位与发展;31-35岁,高收入工作(工资、福利、隐性收入);36-40岁 ,寻求独立发展的机会、创业;41岁以上,一份稳定的工作。
  2、教育经历筛选
  在查看求职者上学经历中,要特别注意求职者是否用了一些含糊的字眼,比如有无注明大学教育的起止时间和类别等;在查看求职者培训经历时要重点关注专业培训、各种考证培训情况,主要查看专业(工作专业)与培训的内容是否对口。(做为参考,不做简历筛选的主要标准)
  3、工作经历筛选
  1) 工作时间:主要查看求职者总工作时间的长短、跳槽或转岗频率、每项工作的具体时间长短、工作时间衔接等。
  A、如在总的工作时间内求职者跳槽或转岗频繁,则其每项工作的具体时间就不太会长,这时应根据职位要求分析其任职的稳定性。如可判定不适合职位要求的,直接筛选掉。
  B、查看求职者工作时间的衔接性(做为筛选参考)。如求职者在工作时间衔接上有较长空当时,应做好记录,并在安排面试时提醒面试考官多关注求职者空当时间的情况。
  2) 工作职位:不做为简历重点筛选参考依据,重中之重的是工作内容的情况。
  3) 工作内容
  A、主要查看求职者所学专业与工作的对口程度,如专业不对口,则须查看其在职时间的长短;
  B、结合上述工作时间原则,查看求职者工作在专业上的深度和广度。如求职者短期内工作内容涉及较深,则要考虑简历虚假成分的存在。在安排面试时应提醒面试考官做为重点来考察,特别是细节方面的了解。
  C、查看求职者曾经工作的公司的大致背景(特别是对中高层管理和特殊岗位,做为参考)。
  4)结合以上内容,分析求职者所述工作经历是否属实、有无虚假信息(做为参考),分析求职者年龄与工作经历的比例,如一个30来岁的求职者,曾做过律师、医生,现在是营销师,现来应聘销售代表卖建材,可能吗?遇到这种情况要特别注意,如可断定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直接筛选掉。
希望回答对您有帮助!追问

个人评价在一份简历中重要程度是多少?

追答

很多HR不那么注重个人评价,但是我是非常注重的,因为他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概括总结能力,所以在我这里会占到20%左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1-01
没有错的。在海量的简历中筛选而不漏眼确实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合理分类,软硬兼顾

所谓合理分类。前提是公司理念和任职要求。在此基础上,再按筛选标准进行分类。
通常我们可以将简历中的信息归为以下四类:
(1)个人基本信息:学历、资格水平、年龄、性别、籍贯、地址、电话、身高、身份、婚否、照片;
(2)意愿类信息:期望工作地点、薪资要求、行业、岗位信息;
(3)经历类信息:教育背景、工作履历;
(4)其他信息:求职留言、家庭关系、社会关系、成就和荣誉等。

在这四类信息中,又可分为基本任职+素质类两大类:
第一类、基本任职,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和意愿类信息;
第二类、素质条件,包括经历类信息和其他信息。

首先就是筛选基本任职,在筛选中起到“判否”的作用,素质条件是加分项,是进一步参考信息,也是在基本任职的基础上看是否优先考虑的要件。
基本任职是门槛性条件,看了就可以直接决定是不是还要往下看。这些条件的鉴别比较容易,基本上看一眼就能做出判断。比如,工作地点、年龄、教育水平、职业资格、工作年限等。

但是在进行基本任职筛选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门槛性条件要根据候选人的数量及用人导向来设定。如果担心候选人的数量太少影响候质量,那基本任职一定要控制数量,建议最多不超过3个。如果候选人比较多,或者用人要求比较高,选人标准比较严,那么反之。
二是对基本任职要求须清晰明确,“OR”(或者)与“AND”(并列)的内涵要区分清楚。

素质条件属于择优性条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与岗位要求最符合的。例如,甄选招聘经理,在工作经历项中,同样做过,但是企业规模、经验和能力差异会很大,那么,在选择时,就要优先将经验相符的候选人甄选出来。

推荐阅读:《绩效剑》(李玉萍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