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大气的垂直分层以及特点

简述大气的垂直分层以及特点

世界气象组织把它分为五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特点:1、对流层是紧贴地面的一层,它受地面的影响最大。因为地面附近的空气受热上升,而位于上面的冷空气下沉,这样就发生了对流运动,所以把这层叫做对流层。它的下界是地面,上界因纬度和季节而不同。

2、平流层在对流层的顶部,直到高于海平面50-55公里的这一层,气流运动相当平衡,而且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

3、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之上,到高于海平面85公里高空的一层,这一层大气中,几乎没有臭氧,这就使来自太阳辐射的大量紫外线白白地穿过了这一层大气而未被吸收,所以,在这层大气里,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的很快,到顶部气温已下降到-83℃以下.由于下层气温比上层高。

4、暖(热)层,又叫电离层,位于中间层顶部到高出海面800公里的高空,空气密度很小,在700公里厚的气层中,只含有大气总重量的0.5%。暖层里的气温很高,据人造卫星观测,在300公里高度上,气温高达1000℃以上。

5、散逸层,又叫外层,是大气的最高层,高度最高可达到3000公里。这一层大气的温度也很高,空气十分稀薄,受地球引力场的约束很弱,一些高速运动着的空气分子可以挣脱地球的引力和其它分子的阻力散逸到宇宙空间中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11

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以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各个层的特点如下:

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按大气各组成成分的混和状况,可把大气分为均匀层和非均匀层。按大气电离状况,可分为电离层和非电离层。按大气的光化反应,可分为臭氧层。按大气运动受地磁场控制情况,可分有磁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16
根据温度、成分、电荷等物理性质,同时考虑到大气的垂直运动等情况,可将大气从地面到大气上界分为5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1.对流层
对流层是靠近地表的大气最底层。它的厚度随纬度和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就纬度而言,低纬度平均为17~18km,中纬度为10~12km,高纬度只有8~9km。就冬季而言,对流层的特点是夏季厚、冬季薄。
2.平流层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顶到距地面50~55km的高度。在该层内,最初气温随高度的增高不变或微有上升;到25~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升高而显著上升;到平流层顶气温约升到—3℃。平流层也是地球大气中臭氧集中的地方,尤其是在20~25km高度上臭氧浓度最大,所以这个层又称臭氧层。
3.中间层
中间层是从平流层顶到距地面85km的高度。这一层的特征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气流有强烈的垂直运动,故又称高空对流层。其顶部的气温可降至—113℃~—83℃。其原因是这一层中几乎没有臭氧存在,但能直接吸收波长。层内的二氧化碳、水汽等更稀少,几乎没有云层出现。仅在75~90km高度有时能见到一种薄而带银白色的夜光云,但概率很小。这种夜光云有人认为是由极细微的尘埃组成。在此层的60~90km高度上,有一个只在白天出现的电离层叫D层。
4.热层
热层又称暖层,位于中间层顶以上。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这是由于波长小于0.175μm的太阳紫外辐射都被该层的大气吸收的缘故。热层没有明显的顶部,通常认为在垂直方向上,气温从向上增温转为等温是为其上限。有人观测热层顶部约在250~500km,也有人认为可达800km。
5.散逸层
这是大气的最高层,又称外层,是大气圈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带。这一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很少变化。由于温度高,空气粒子运动速度很快,又因距地心很远,受地心引力很小,所以大气粒子常可散逸至星际空间。同时也有宇宙空间的气体分子闯入大气,二者可保持动态平衡。
第3个回答  2020-10-22

大气的组成及垂直分层是怎样的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