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简洁明了些~

  最重要的是:农民们分到了自己的土地,大大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时期: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改革叫做“土地革命”,口号是打土豪分田地,农民翻身当家做主人,其实质是阶级斗争,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对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奠定了物质的基础和群众基础。 影响:使广大贫、雇农在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得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证,使广大农民为了保障胜利果实,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

  2.抗日战争时期,土改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目的是团结农村一切阶层搞大生产,一致抗日。为晋察冀解放区的解放提供了物质基础。这个时候对于地主阶级的打击就相对小了。因为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已从阶级矛盾转化为了民族矛盾。 影响:减轻地主的物质剥削,改善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农民生产抗日的积极性,并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3.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的土地制度。 影响:解放区一亿多农民分到土地,极大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翻身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

  4.建国初期:废除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土地所有制。 影响:三亿多农民获得土地,彻底废除了三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身,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奴业发展和国家稳定奠定基础

  5.中共八大——文革结束: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 影响:①广大农民走上集体生产化道路,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促进农村农业生产,为社会主义过度奠定了基础;②经济困难,农业遭到严重破坏,打击农民生产积极性,国家动荡。

  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全面的改革时期。
  初期主要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农民有供自己经营的土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村改革升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最近一段时期,国家重点处理农民的民生问题。(主要为三农问题)农民生活富裕,农业生产现代化,村容村貌整洁。
  这两年实行农业土地流转制度,使大量由于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农村家庭的农业生产更加科学。由于家中老弱病残,加上个体的土地有一定的限制,无法进行大机器生产。通过土地流转,将很多无法充分利用的土地承包给有能力的进行大机器生产的专业户或专业的团队进行农业生产,并将每年所产出的粮食按照承包的土地量分红返还给农民。这样,即使家中的劳动力不足,还是可以得到粮食。

  新时期,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大量农民工被迫返乡,我想政府还会出台一些更有利于农民生活的土地政策来使人民真正富裕起来共度难关的O(∩_∩)O~

参考资料:高中课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5
土地改革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彻底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摧毁了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势力。第二,广大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彻底翻了身。第三,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第四,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第五,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你自己可以适当浓缩.
第2个回答  2009-03-22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加速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政权,为国家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第3个回答  2009-03-26
通过土地改革,农民获得解放的表现是
1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2被免除了大量的封建地租 3分到了大量的农具,牲畜 4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5农民热烈拥护土地改革的进行C 123
第4个回答  2022-04-05
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增长,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