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文人为何多好做官?

如题所述

  唐朝,应当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新的高峰吧?汉唐文化,历来被世界人民所推崇。现在提中华的文化复新,就尤其是要学习和研究汉唐文化,当然唐朝是少不了的。唐文人甚多,发展了璀璨的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近来有兴趣看看唐朝的历史,尤其是对于唐朝的文化很有兴趣。在唐初的时候,因为士族生活优裕,他们不必要靠自己的辛苦的劳动为生,所以他们有时间把兴趣都放在作诗上面去。且他们以此来表现自己是士流的一种手段,也就是作诗。如果不会作诗,当时就不能很好的参予社会活动。加之,唐朝以科举取仕,科举就是要作诗。“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据以取仕,禄利之路既开,爱尚之情愈笃”。
  因此,作诗,一是可以提高地位,二是可以作官,并且后来因为不能作诗便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就不能做官,更无疑是推动作诗运动的大踏步向前。因此出现不少好的作品。现在我们所能读到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可能还是一小部分,因为很多被历史所遗忘了,被历史所淘汰了。就像一条河,水不停的向前流,有一部分还在小河里流的时候就已经走向异路了,有的总算汇到了大河里,但是没有能一直向前走,到达海洋。唐朝这些诗作,是被公正的时间所裁判,或被淘汰,或流传至今。被淘汰掉的是不必为它们可惜的,因为一代代的人在阅读着这些诗作,判明好与坏,好的东西才会一直被代代的人珍如至宝。有好作品流传至今的诗人大多是有高远的思想抱负的,或是有远大的理想的。这些理想,绝对不是为一人一利,而是以天下为公。
  作为一个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必须先要有高尚的抱负,尽管有的人是迂阔不切实情的抱负,但是有了抱负才能产生高尚的意境,高尚的意境才可能产生高尚的作品,才会流传下去,被后世人所传诵铭记。可以举出很多诗人作例子。滋举杜甫为例。他在唐朝一个大家,现在人们还在读他的作品,还在研究他的诗作,还在推崇他,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诗作,而更重要的是他的心忧天下的精神和心怀,但是这些都 是通过他的诗作来传载的。他的成功不能不说是因为他首先有高尚的抱负。他自比稷与契,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当然,他的这种抱负是迂阔的,是不切实际的,因为事实远不如他想的那样顺利,使得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对坏人坏事采取“嫉恶怀刚肠”,“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的态度。但是,他的高尚的意境却也因此而产生。我们知道的他的名句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虽然立志要做高官,可是他对于政治的看法确实是十分天真的,他希望自己文学出众,“立登要路津”,所以他也算是一个不懂政治的人。但是,他要做大官的目的,却不是为了自己要很好的去享受富贵,而是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可是,在李林甫、杨国忠擅权的那个年代里,这想的政治理想是完全不合实际的,所以他实现不了自己的政治抱负。有人评说他对朝政不满,因为他的儒家思想便“不忍便永诀”,含有批评的意思。我认为他这样是做得好的。不懂政治,不适合于政治,也不是自己所最擅长的事情,为什么还要一味的做下去呢?一个人表达自己的理想,包括政治理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方式是很多的,不能因为一条路走不通了,就认为再也没有其它的路可走了。人生一世,总是在一条路关闭的时候,会打开另一条路,只是看你发现没有,只是看你愿意不愿意去走。政治与从事政治只是一种生态。他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我是很钦佩的。但是,我不佩服分对皇权的愚忠。
  无疑做官不但能提高自己的地位,更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当然有的人未必是这样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