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孔六喜

有人比较了解他吗??知道 他有一帮 人兄弟吗??
这些人 分别是谁???

回答 对了 还会继续送分!!!!

孔六喜,男,现年54岁,系高平市石末乡侯庄村人。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至1995年先后担任本村村委主任和党支部书记。1993年至1998年高平市第一届政协企业联合会会员。

孔六喜自幼家境贫寒,过早辍学务农。七十年代初,自己瞒着家人和村干部,偷偷地外出搞副业,被当作所谓的“资本主义尾巴”割掉,并住进了学习班劳动改造。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感召下,孔六喜凭着一股犟劲和一种艰苦创业的精神,带着家里仅有的30多元钱,重新踏上了外出劳务的征程。万事开头难,他先后走了莒山、北岩、潞安等8处煤矿寻求生计,都被一一拒绝置之门外。找一份活干,挣一份辛苦钱,就这样难吗?面对坎坷而又艰辛的谋生之路,他带着一线希望,再一次来到了伯方煤矿,向矿领导苦苦哀求道:“我们虽然都是庄稼汉,但我们舍得出力流汗,什么苦活累活我们都能干,并保证干好。”矿领导看到这位朴实憨厚的庄稼汉,被他诚恳的态度所感动,答应给他承包一条巷,让他进行井下掘进开采,随后,他带着20多名民工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在刚刚创业的头几年里,他吃不好,睡不好,夜以继日地坚持在井下第一线开采,不懂技术他就主动请教,有了困难他就主动克服,在创业的这几年里,他所承包的开采煤产量,都超额完成了任务,矿上的效益得到了提高,他的工作成绩得到了矿领导的肯定和表彰。

他常说,自己富不算富,带领家乡人民共同富裕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1982年起到1986年他的创业之路虽然坎坷,但也有回报,由原来的一个包工队发展到12个包工队,先后在晋城、高平等10多个煤矿承包了井下开采,从业人员由原来的20多人增加到320多人,效益一年比一年好,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1987年,在全村广大群众的强烈要求下,孔六喜同志出任村委会主任,1989年又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在担任村干部期间,孔六喜常常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农民企业家、农村党支部书记,搞企业,干工作不能仅仅为了个人发财,心中必须时刻装着国家的利益和群众的利益。因为党和国家给了我们致富政策,各级各部门给了我们支持和鼓励,群众又给了我们各方面的帮助,我们必须造福一方,回报家乡,回报社会。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尽快改变家乡交通差、吃水难、学校旧、街道泥的落后状况,他一不靠上级资助,二不向农民摊派,用自己多年来所攒下的辛苦钱和各包工队的一部分收入,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了几件有影响的实事。一是投资12万元,自己雇铲车、挖掘机,在沟岩徒壁上新建了一条 3.5公里的村级公路;二是多方筹措资金,投资18万元新打了一眼深度为320米的深水机井,彻底解决了群众祖祖辈辈吃水难的问题;三是投资15万元,新建了本村标准化小学和村级中学两座教学楼;四是投资6万元,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硬化、绿化;五是投资12万元,新建了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大楼和商贸大楼。同时还为村上200多人找到了致富门路,仅劳务输出收入一项,全村人均达到800多元。从而使昔日贫穷落后的村庄成为晋城市、 高平市的先进村,自己也连续多年被晋城市、 高平市授予“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小康建设带头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996年,他主动从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退了下来,扶持年轻有为的同志接替他的职务。此后,他又大刀阔斧地开始了外出劳务承包煤矿的二次创业之路。他先后跑市场,求技术,找项目,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从更大范围、更广阔领域发展劳务输出,为家乡更多的剩余劳力提供就业门路,组织带领更多的农民尽快致富奔小康。孔六喜常说:“共产党之所以得民心、得天下,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如果经济不发展,人民不富裕,共产党就会逐步失去凝聚力。我作为一名改革开放时期入党的党员,就是要带领广大群众共同致富,让家乡人民过上好日子。”从1997年至现在,他先后组织本村及邻村对煤矿生产懂经营、有技术、会管理的各类人才,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赁、买断等多种形式,先后承包经营了晋城、高平等范围内的10多座煤矿,为切实抓好煤矿安全生产,他跨省、跨地区聘请各类技术人才80多人,并详细制定了企业技改、块块经营、目标管理、科技兴企、安全生产等各项规章制度,从1997年至2002年,每年为全乡安排剩余劳动力800多人。

富裕之后的孔六喜,始终实践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没有忘记回报社会,更没有忘记他的家乡和人民。下面一串串的数字,真实地验证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致富不忘国家、致富不忘家乡的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

1999年,孔六喜所在的侯庄村被乡里列为全乡首批通油路示范村,在集体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他自己雇用大型机械进行了路基改造,同时主动拿出5万元并组织发动其它包工队承包人,先后捐资54万元。完成了全乡第一家村级通油路工程。

侯庄至陵川附城是高平市东南部的一条重要出境公路,也是全乡乃至全市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通道。2001年,孔六喜主动提出要重新扩修改造并通油路。他个人首先捐资22万元,再加上其它捐款共48万元,当年完成了铺油路工程。

2002年,石末乡政府决定新建一座六轨制乡办中学教学楼,总投资需要80多万元,资金缺口较大,孔六喜同志得知后,主动捐款5万元并带动其它7名包工头共捐款31万元,解决了缺口资金的燃眉之急 。

无偿带动救济困难家庭也是孔六喜心系百姓常有的事,凡本村考上中学、大学的孩子,他都要伸出援助之手;村上生老病死、经济困难户,他也都一一给予帮助;村上有的生病住院、修房盖屋,只要有求于他,不是5000元,就是2000元。几年来,孔六喜无偿帮助村上群众累计金额达20多万元。

在今年的抗击非典战斗中,他积极响应高平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主动捐款10万元,为战斗在防治非典一线的医务人员和急救病人献上了一份爱心。

今年四月份以来,他又主动和干部商量,自己投资200多万元,给全村人民办四件大事:一是新建一座双层34间教学大楼,全部配套现代化教学设备;二是对本村至市乡公路、本村至陵川附城公路重新进行水泥路面补修和改造;三是拆迁开通南大街,修建15间文化娱乐大楼;四是重新整修大街小巷,硬化、美化农村环境。

孔六喜并不以此为满足,他决心继续艰苦创业,开拓富裕之路,让家乡人民更加富裕,把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用一个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去拼搏奋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30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