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3.29)

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那些比较重要的事情(知道的越多越好)

1899年3月29日,马可尼成功地将电报信号从英格兰的多佛发到英吉利海峡彼岸的波隆
1903年3月29日,《科学世界》在上海创刊
1904年3月29日,中国第一个官办银行批准设立。清政府户部奏准设立银行,清政府户部奏准设立银行,是为国家银行之始。
1917年3月29日 蔡元培要留学生莫崇洋媚外
1919年3月29日 美科学家预言火箭登月旅行将成为可能
1924年3月29日 鲁迅发表短篇小说《祝福》
1924年3月29日长城电影公司的首部影片《弃妇》上映
1926年3月29日,西山会议派擅自召开国民党“二大”
1938年3月29日 蒋介石召开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3月29日,黄金提价泄密,重庆抢购黄金
1950年3月29日美国无线电公司制成三色电视显像管
1956年3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扫除文盲的决定》。
1966年03月29日 勃列涅夫成为苏共中央总书记
1970年3月29日,美国著名作家、记者、中国人民的朋友安娜·露易斯·斯特
朗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1973年3月29日越南抗美战争彻底结束
1974年3月29日,美国的行星探测器:“水手10号”,发回第一批水星现场照片,为人类提供了研究水星的宝贵资料
1975年3月29日辽宁营口、海城一带发生7.3级地震
1978年3月29日卡特决定向农民提供援助
1982年3月29日,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饭店――位于北京建国门的建国饭店正式营业
1982年3月29日,埃及苏伊士运河河底隧道建成通车。这是埃及沟通非洲大陆与西亚西奈半岛的第一条河底通道。
1984年3月29日,中国戏剧界首届“梅花奖”评选结果揭晓。
1985年3月29日,我国著名水稻专家陈永康逝世。
1987年3月29日我国电影评论家钟惦斐逝世
1987年3月29日《野战排》获第59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4项大奖
1989年3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主要创建者肖劲光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1991年3月29日《平凡的世界》等7部长篇小说获第3届茅盾文学奖
1993年3月29日 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
1996年3月29日我国研制的钴-60旋转式伽玛刀通过国家鉴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27
3 月 29 日收录 15 件大事:

东汉光武帝去世(57年)-----

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

西汉末年随其兄刘纳起兵反王莽,以光复汉室为号召,力量逐渐壮大。

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

在位期间,曾多次发布释奴令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他轻徭薄赋,兴修水利,精兵简政,加强中央集权,使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经济呈现一派繁荣,史称“光武中兴”。

公元57年3月29日(建武中元二年二月初五日)“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乘闻谏日: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请顾爱精神”,光武帝则说:“我自乐此,不为疲也!”又说:“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省”。言毕,光武帝卒于南宫前殿。

四子刘庄即位,是为显宗孝明皇帝(汉明帝)。

《科学世界》在上海创刊(1903年)-----

1903年3月29日,综合性自然科学杂志《科学世界》在上海创刊。

该刊由上海科学食品馆主办,设有图画、论说、原理、实习、拔萃、传记、教科、学事汇报等栏目,介绍多方面自然科学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刊登著名科学家、实业的肖像和国外一些著名工尝博物馆、实验室的照片;发表许多近代中国科学家撰写的科学论文、科普文章及介绍近代中国科研、工艺、教育活动的文章。

中国第一个官办银行批准设立(1904年)-----

户部银行是清廷所设第一个官办银行。准备资本为库平银400万两,分为4万股,户部认购一半,其余准官民人等购买。以后国股、商股相继缴足。总行设北京,所设分行有天津、上海、汉口、济南、张家口、奉天、营口、库伦、重庆等9处。

除经营收存出放款项、买卖金银、折收期票、汇兑划拨公私款项、代人收存财物等一般银行业务外,并有承领争铜铸币、发行的纸币代理部库等特权。发行的纸币,分库平银100两、50两、10两、1两等5种银两票和面额类似的银元票;此外,还可发行市面通行平色及百两以上的银票以及各种票据。

美科学家预言火箭登月旅行将成为可能(1919年)-----

1919年3月29日,根据马萨诸赛州克拉大学物理学教授R·H·戈达德发表的一篇专论,火箭登月旅行有一天会成为可能。

戈达德从1909年起一直进行火箭实验,就在去年停战之前他用了个模型,向军队示范表演。戈达德的月球旅行建议正受到一些报纸的嘲笑,它们称他为“月亮人”。

长城电影公司的首部影片《弃妇》上映(1924年)-----

1924年3月,由长城电影公司制作的第一部作品《弃妇》公映。这部电影是侯曜根据他的同名舞台剧改编的,由李泽源导演,提出了“妇女职业问题”。

它描写一个豪门家庭的媳妇(王汉伦饰),被另有外遇的太夫遗弃后,便带着自己的随身丫头,踏进社会自立谋生。她找了不少工作,后在一个书局当员,受到经理侮辱。她的丫头进学校读书,也因出身卑贱,遭到歧视。她觉悟到今天的妇女,一定要争取自己的社会地位,于是便参加了女权运动,当上了女子参政协会会长,做了不少工作。

这时,她原来的丈夫企图同她言归于好,被她拒绝了。她丈夫恼羞成怒,便勾结劣绅来破坏她的工作,诬告她是逃妇,是乱党,迫使她隐居起来,但她又遭盗劫,最后被惊吓成疾死去。

该影片被认为触及到了当今女性的生活遭际和不平等的社会地位。但报界又疑问:一个离家出走的女性,结局只有这一种吗?

鲁迅发表短篇小说《祝福》(1924年)-----

1924年3月,《东方杂志》发表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反映了一位中国女性的悲惨命运。

这篇小说描写不愿再嫁的新寡祥林嫂,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帮佣。不久又被婆家劫回,卖到深山被迫再嫁。刚有一个孩子,丈夫却死于伤寒,孩子又被狼叨走,只得重回鲁家帮佣。

因再嫁又寡被视为伤风败俗的不祥之物,祝福时一切祭器、供品都不许她沾手。在极度的精神恐惧中,为赎罪,倾其所有到土地庙捐了一条门槛做“替身”,不料冬至祭祀时,主人仍大声呵斥,不许她沾手。从此,她失魂落魄,犹如“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一样。最后,她被鲁家逐出,沦为乞丐,在“祝福”的爆竹声中惨死在雪地里。

1956年,鲁迅的这部小说由夏衍改编成电影,上演后在国内外反响热烈。

西山会议派擅自召开国民党“二大”(1926年)-----

1926年3月29日,伪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吕班路建国学校礼堂正式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有国内外27省区共114人。

张继致词,强调国民党与共产党人要“好意的分开”。大会听取了关于广州中山舰事件和关于西山会议情况的报告,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和《肃清共产分子案》等30个决议案以及若干“通电”。大会选出林森、邹鲁、覃振、张继、谢持、胡汉民等25人为中央执行委员和39名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李敬斋、石青阳、谢英伯等7人为中央监察委员和5名候补监察委员。

此次会议,使西山会议派成为公开的持不同政见者,使国民党内左右两派分化明朗化。

黄金提价泄密,重庆抢购黄金(1945年)-----

1945年3月29日,重庆纷传财政部黄金加价舞弊。

为摆脱财政金融困境,收回法币,稳定物价,1944年以来国民政府授权中央、中国、交通银行及中央信托局承办黄金储蓄业务,规定每存入法币2万元即可兑换黄金一两。28日下午,代理财政部长俞鸿钧召集各行局负责人会议,宣布大幅度提高黄金储蓄,自翌日起由每两2万元提高到3.5万元。

散会时已过了银行下班时间,但是重庆的不少银行却一反常态,通宵办理黄金储蓄业务,许多官僚、豪商和银行职员彼此心照不宣,大量订购。29日,报纸披露了黄金储蓄提价75%的消息后,许多人才恍然大悟。从上午始訾议四起,舆论纷纷指责财部事前泄露消息,丑闻迅即传遍各地,重庆地方法院不得不立案审理。
第2个回答  2009-03-27
中外发生的如下:

1993年3月29日 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
1973年3月29日 越南抗美战争彻底结束
1970年3月29日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逝世
1966年3月29日 勃列日涅夫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
1950年3月29日 美国无线电公司制成三色电视显像管
1938年3月29日 蒋介石召开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1919年3月29日 美科学家预言火箭登月旅行将成为可能
1917年3月29日 蔡元培要留学生莫崇洋媚外

还需要哪一天的尽管说。但愿对你能有所帮助。 具体可参见:

http://www.people.com.cn/GB/historic/0331/
第3个回答  2009-03-3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这一时期精美的丝织品和陶瓷工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的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
“盛世经济的繁荣”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因为盛世最重要的反映在经济繁荣方面。古代经济的发展,主要反映在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上。唐朝开元年间农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农耕技术的发展、蔬菜新品种的传入、茶叶的种植以及农业工具的改进等方面。手工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丝织业和陶瓷业技术的提高方面。商业的繁荣则主要通过对长安城的介绍来体现。在讲述这个子目时,一要注意几方面的内在联系,二要使学生初步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生活其他方面发展的物质基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研究各朝历史都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
本课的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而且,现在的学生对于农具的了解又极少,因此农业工具的改进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二、教法建议
1.讲新课之前,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引出本课的课题;或出示几首反映开元年间政治、经济等方面情况的唐诗,引导学生概括出这一时期的特点,从而导入新课。
2.讲“开元之治”一目时,可以配合教材中的插图,从“唐玄宗走马任姚崇”这个小故事入手,再一一介绍唐玄宗的改革措施。
3.讲农业的发展,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概括出唐代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4.讲农业工具的改进时,可做如下安排:
①制作“汉代牛耕图”和“唐代曲辕犁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出曲辕犁的特点(比如比较一下直辕犁和曲辕犁的不同、曲辕犁比直辕犁有了什么改进)。如果能制作模型教具让学生进行演示,则直观效果会更好。
②讲述筒车时,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或制作实物模型教具,或利用电脑制作有动画效果的筒车模型,以便更直观形象地进行教学,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出筒车比以往灌溉工具先进的地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化解学习上的困难。
③如果是生活在农村或山区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亲自到有这两种工具的地方看一看,摸一摸,亲身感受一下。并让学生观察一下现在还在使用的筒车比唐代的筒车又有了什么改进。
5.学习丝织业的发展时,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给学生提供一些当时的丝织品图片,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劳动创造了美,培养他们的历史情趣。并鼓励学生谈谈他们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另外,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教材中的“动脑筋”题,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唐代丝织业技术水平的高超。
6.学习陶瓷业的发展时,可以重点介绍唐三彩。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唐三彩的图片,或提供几件唐三彩的仿制品,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亲身感受一下唐代陶瓷业的成就,这样即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又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7.讲长安城时,一定要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对长安城的布局有一了解(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再加工一下插图,如可以利用电脑制成可变化的长安城平面图)。讲述时也可以一面播放一些西域音乐或日本、波斯、朝鲜等国的音乐,一面同时出示相关图片。这样,长安是一座国际性城市的概念就会形象、生动地映在学生的脑海中。
8.最后引导学生归纳一下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经济发展的情况,自然而然地得出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的结论。
9.为了使学生对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有一个认识,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教材中的“动脑筋”题,或利用活动与探究中提供的材料,让学生相互讨论,并谈一谈他们的看法。
三、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观察曲辕犁、筒车等图片,或动手触摸教师提供的模型,使学生学会从图片或实物模型中感知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
2.引导学生欣赏反映手工业发展成就的图片,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3.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是本课的重点,可指导学生学完后列表归纳掌握。
4.本节课主要介绍的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学完后,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包括小字部分的内容)进行讨论,也可以让学生搜集课外资料,对唐玄宗进行评价,最好写成小论文,在班级进行交流。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1.想一想:这个时期的唐玄宗和他曾祖父唐太宗有哪几点相同的地方?
他们都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都注意“戒奢从简”,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唐太宗统治时期都出现了中国封建时代著名的“治世”——“开元之治”和“贞观之治”。
2.有位阿拉伯商人来到广州,拜见一位唐朝官员。他透过丝绸衣服看到官员胸口上有粒黑痣,惊奇地问:“您胸前的痣,怎么能透过两层衣服还看得见?”官员哈哈大笑,请客人再靠近观察,原来他身上穿了五件丝绸衣服。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唐朝丝织技术高超,丝绸质地很薄。
练一练
D
活动与探究
1.读史分析:
后人评论唐玄宗说:“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他后来坚持这样做了吗?
这句话的意思是:唐玄宗年少的时候在民间,亲身经历了一些不得志的事和苦难,所以即位之初,深知人民的疾苦,能勤于政事。
他后来没有坚持这样做。(参阅教材中的小字部分。)
2.故事会:根据你看到的课外读物和影视片,编成唐玄宗时期的各类故事,在小组里或班级里讲述交流。
建议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此活动。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故事会、小话剧等。最好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参加。
(东城区教研科研中心 孙永节)
参考资料
杜甫的《忆昔》
杜甫的《忆昔》共有两首,是广德二年(764年)在成都时所作。诗里写出自己对唐肃宗、玄宗两朝旧事的回忆。第一首写的是“忆昔先皇(唐肃宗)巡朔方”、安史乱后唐朝的混乱情况。杜甫写诗时为唐代宗统治时期,所以称肃宗为先皇。第二首以充满羡慕之情回叙当年开元盛世全国的经济繁荣和太平景象,希望唐室中兴,使盛世得以重现。课本中引用的只是《忆昔》第二首开头的六句,下面尚有22句:“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织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漆。百余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
唐玄宗和开元之治
唐玄宗李隆基,又称唐明皇。睿宗之子、高宗武则天之孙。睿宗朝曾参与诛杀武、韦同党,平定了武则天晚年以后的政治动乱。712年即位,改元开元,至742年又改元天宝。开元之治时期一般指开元年间的29年(712~742)。天宝以后由于奸臣当道,安史叛乱逐渐成为乱世,历史上亦称天宝之乱。安史乱后,756年玄宗奔逃入蜀,同年太子即位,是为肃宗。762年,玄宗在长安抑郁而死。开元年间玄宗比较重视吏治,任用贤才姚崇、宋为相,精减冗官;也注意发展经济,采取抑制土地兼并措施,兴修水利和组织垦荒等;还重视文教科技的发展,整理古籍,任用天文学家一行改造新历,测量子午线。同时,在和睦周边民族,安定边疆,以及对外的友好交往方面,也有贡献。
姚崇
姚崇为唐玄宗开元时期名相。早年为武则天所提拔重用,官至凤阁侍郎(相当于副宰相)。开元初年,为唐玄宗所看重。在一次讲武检阅军队时,召进姚崇议论国是,欲加重用。姚崇却侃侃而谈,提出十项建议,史称“建言十事”。这十项建议包括:实行仁政、不贪边功、法行自近、宦官不参与朝政、拒绝营造佛道寺观、戚属不任台省官、对朝臣以礼相待、纳谏从善、以两汉外戚专权为戒等。唐玄宗欣然接受,次日便正式拜相。姚崇为相后,兴利除弊,选用贤才,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开元九年(721),姚崇病故。
开元盛世经济的繁荣
开元时期统治者的各项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当时土地开辟,许多“高山绝壑,耒亦满”(《元次山集》)。据杜佑《通典》所记:“至(开元)十三年(725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过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今湖北荆州、襄樊),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可见当时粮食布帛产量丰富,物价低廉,商业繁荣,道路畅通,行旅安全。开元二十年(732年),全国有民户7 861 236,口45 431 265,比唐初户口增加一倍半以上。
玄宗时期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四十多处
许道勋、赵克尧《唐玄宗传》一书,根据《新唐书·地理志》的记载,制作了《玄宗时期兴修水利表》。据统计,唐玄宗开元时期共修水利38处,天宝时又修8处,合为46处。
唐朝农耕技术的发展
唐朝由于国家长期统一,社会比较安定,北方的农业经济有较快的恢复和发展,精耕细作的农田越来越多。不少地区在麦子收获以后,继种禾粟等作物,可以两年三熟。南方的农业种植技术更有显著进步。首先是高产作物水稻的种植面积大大增加,并广泛采取育秧移植的栽培方法。杜甫诗形容说:“东屯(屯子、村庄)大江北,百顷平若桉(案的异体字,狭长的桌子);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乱;插秧适(刚才)云(作语助,无义)已(完毕),引溜(liù,水流)加灌溉。”当时江淮地区,已经是大面积移植秧苗。其次是大量栽培早稻,即六七月可收割的一种早稻。育秧移植和早稻栽种,为在同一土地上复种麦子或其他作物创造了条件,使两年三熟的耕作制逐渐在南方推广,有的地方可一年两熟。
江南土地肥沃,气候温暖,雨水充足,无霜期较长,加上人口多,劳动力充足,宋朝时人们对土地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大力发展稻麦轮作的二熟制。“吴地沃而物伙,稼则刈麦种禾,一岁再熟。”(《吴郡图经续记》)这种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在唐代已经出现了。
唐朝的蔬菜新品种
《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和《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图说》认为,唐时蔬菜新品种有菠菜、莴苣和食用菌等。《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史图说》还提到茭白也是在唐代开始作为食用蔬菜的。该书还说:“茭白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水生蔬菜,世界上以之为蔬菜而进行培育的唯有我国。”菠菜又名菠,是唐代由尼泊尔传入我国的。至于食用菌,如人工栽培蘑菇,最初记载亦见于唐代,在《四时纂要》一书中有记载。
唐朝茶叶生产和饮茶之风
我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种茶、制茶、饮茶最早的国家。茶最初被当作一种药材,在长期的医药实践中,人们认识到茶不仅可以治病,而且味道清香,可以清热解渴,是一种很好的饮料。西汉时,完成了从药用到饮料的过渡,当时已有煮茶、卖茶的记载。东汉著名医学家华佗说:“苦茶久食益意思。”认识到茶对人能起到兴奋大脑和心脏的作用。三国时,江南一带已形成饮茶习惯。《三国志·韦曜传》说:吴国皇帝孙皓,每次宴会都强迫群臣喝酒,每人至少以七升为限。韦曜不会喝酒,孙皓密赐茶给他,允许以茶代酒。说明当时已有了饮茶的习惯。魏晋南北朝时,茶被用来招待客人。东晋桓温招待宾客主要用茶果。
唐时南北统一,各地交往密切,饮茶风气从南方传入北方,中唐以后又从中土传往塞外,渐成为各族人民日常生活之必需。黄河流域的关西、山东饮茶之盛,达到了“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的地步。“上自宫省,下至邑里,茶为食物,无异米盐。”在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专门卖茶的茶馆。
由于茶的需要量大增,刺激了茶的生产和贸易,除野生茶树外,大量进行人工栽培。唐时茶叶产地遍及今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湖南、河南、陕西等省。茶叶生产已是江南农业的重要部门。“江淮之人,什二三以茶为业。”祁门县境甚至“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什七八”(《全唐文·祁门县新修阊门溪记》)。茶树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也有显著进步。茶树种植三年后,每亩鲜茶可收120斤。每到茶叶收获季节,茶产地盛况空前,四方商人纷纷赶来,大量采购。南方的茶叶,通过大运河和陆路大批运往北方,“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当时的名茶就有二十多种,如蒙顶、石花等。793年唐政府征收茶税,“十税其一”,是年征得茶赋40万缗,约当全年收入的1/15。
唐代茶业承前启后,不仅在南北朝的基础上有了迅速发展,而且影响及于世界。从唐代开始我国的茶叶相继输往世界各国。至今各国语言中茶字语音,无不源出于我国的茶字,可见茶是我们祖先对人类饮料的一大贡献。
相似回答